台鐵地下化恐拖16年~經費若拿去建捷運綠線還有剩~

Tiger_Hsiao wrote:
你是說可行性評估嗎...(恕刪)


我沒記錯的話可行性評估+跑流程至少8年

這是YA部長說

但這只是評估

大家最在意的是會不又像以前一樣

搞了個幾十年也無法動工


16年完工我沒議見

但是怕在加16年也沒開工

所以是不是要把風險等不確定因素的時間也算進去





雪人Q wrote:
我沒記錯的話可行性評...(恕刪)


看台南就知道啦
就算是長期執政的"高效率"
從1991可行性評估到現在已經24年
火車還在地面上跑呢.....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雪人Q wrote:
我沒記錯的話可行性...(恕刪)



我認為2016總統大選時,DPP的候選人一定要把這講清楚,
中央願不願意支持桃園鐵路地下化,經費分攤比例多少,是如鄭說的全付還是三七、四六、五五...
沒講清楚,2018六都選舉時,鄭也不用想再連任了。

風險就是delay四年(在這四年內臨時軌臨時站也還是一直在做),再回去做高架
Tiger_Hsiao wrote:

我認為2016總統大選時,DPP的候選人一定要把這講清楚,
中央願不願意支持桃園鐵路地下化,經費分攤比例多少,是如鄭說的全付還是三七、四六、五五...
沒講清楚,2018六都選舉時,鄭也不用想再連任了。

風險就是delay四年,再回去做高架
...(恕刪)


Tiger倒是把這delay四年再回去做高架講的一派輕鬆,
完全把被延誤的機捷、綠線當做空氣..


把決策權推到明年的未知的總統選舉上,明年是誰當選也不知道,
當年決定高架的,不就是呂秀蓮縣長提出,民進黨執政時列為新十大建設推動的嗎?

一下高架,一下地下,一下又當沒事回到高架....
這中間是多少資源的浪費和多少桃園人的時間啊.

Tiger_Hsiao wrote:
話說,最近公司附近怎麼老是有隻狗在亂叫,我在忙著,老是在一旁狂吠,吵得人無法專心。
要不是有動保法,真想下去踹它兩腳。(恕刪)


我覺得...不管樓主是否有再多的專業
當每個人都互相討論各自看法時
冒出這種與討論主題無關的暗諷型情緒字眼出現
基本上已經失格了...

誠心路過建議您修改掉這個...





rogerhsu1121 wrote:
嗯......很不...(恕刪)


沒錯!

抗議的人幾乎都是不肯被徵收

公聽會那天他們還很大聲的說搞地鐵他們就願意被徵收

真的是說笑 下次有機會一定要請市政府準備具效力的文書讓他們簽署

如果地下化他們同意被實價徵收 看誰會簽?

而且還有人以為現在仍是要搞高架下60M大道 他家要被徵收所以反對

這個問題不會因為鐵路本身高架或地下而改變

再說一次 已經有人在期待自己家變成黃金店面了

這樣的人有可能甘心被徵收嗎?

講真的 是我的話就繼續鬧 鬧到鐵路立體化做不下去阿

看看台南車站附近掛的布條不就很清楚了?

現在台南市政府有辦法回答他們什麼時候可以開工嗎

我看算了 還是快把臨時站蓋好吧 桃園人要的並不多

不過就是個電扶梯就滿足了
桃園火車站:53年
中壢火車站:65年
到底何時會動呢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搬板凳看戲囉,看鐵路地下化與高架的纏鬥熱鬧進行!

話說01對於某些討論主題無關的暗諷型情緒字眼的出現,似乎視若無睹,要讓人相信論壇立場的公正性,實在也難...
我一直在思考的方向是
紅線捷運的理想狀態是什麼?
其實紅線不算捷運大家心知肚明
車廂跟真正的捷運也不能比
更別提那個班距不可能跟捷運一樣
整體的運能....恩...應該是沒辦法應付桃園再成長下去的

真正要捷運化可能要擴充到四股道(桃園→中壢間,甚至是桃園→平鎮間,或者再往南)
捷運紅線跟台鐵的快車都停內壢
但是中原大學站就就只有紅線的月台
往來南北的快車想停也沒有月台可以停
有點像是中央線跟總武線一樣的關係

不過不管是高架或地下,現在應該都只有錢蓋兩股道
等於是說先蓋兩股,然後預留以後擴充的計畫

如果是這樣想的話,一開始做地下化的就會很吃虧
除了費用會比較貴,明挖覆蓋需要的工程用地也很驚人
尤其是等到需要擴充的時候,那個用地價格應該已經漲到飛天了

但如果是高架的話,擴充橋板就比較容易一點
就像機場支線在拓寬一樣
效益會比較高,也比較快
我覺得高架化會比較有利

特別省道的交通狀況跟沿線的平交道是連動的
一旦有火車通過,省道就回堵
尖峰時刻班次密集,回堵就更嚴重
再加上桃園還在持續成長
所以這次鐵路的立體化上,時效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論哪個計劃比較快,還是高架化

總和來說
我個人還是支持高架化趕快進行對地方會比較有利
tifiosi wrote:
...如果是高架的話,擴充橋板就比較容易一點...(恕刪)


這個命題說穿了就是:高架化將來擴充容易,地下化不容易
但真的是這樣嗎?
同樣的問題,attfdm大大及我在【台鐵桃園站地下化~預算多2倍、完工慢2年】帖第57頁,
有過相關的問答。

我認為關鍵在於擴充用地的取得,否則高架化/地下化的擴充都很難行
看看我在同一帖第55頁po的台鐵桃園段鐵路高架化示意圖就知道,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6&t=4188203&p=55
這樣的路廊可以再擴充嗎?





這就是我為何會這麼痛恨吳志揚的原因,
就因為他便宜行事,把桃園的無限可能給破局掉了,
造成現在桃園鐵路立體化的問題只能從25米路廊去思考,
只能從羊腸版高架及鄭版地下化兩種方案去選擇。

======================================================
【台鐵桃園站地下化~預算多2倍、完工慢2年】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6&t=4188203&p=57
第57頁

【attfdm 2015-02-26 09:09 #566】
……
台鐵路線容量嚴重不足,
桃園=中壢區間,需要擴充第三軌跟第四軌的時候
(快慢車跟閉塞區間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大,桃壢往返北/板/竹的通勤人數只會增多不會變少)
請問該怎麼辦?
到時候又要花多少經費擴充?
要多少年?
…..
地下化一次就做地下三軌or地下四軌一次到位
那麼這樣的經費我認為破兩三千億絕對跑不掉
而且要徵收的民房大概是現在的兩三倍以上
"地下鐵"促進會保證會強力阻止"地下化"的建設
到時候恐怕地下鐵促進會馬上會折衷改成高架化促進會或反徵收促進會
(大家都心知肚明她們真正的目的)
然後又回歸到起始點浪費一堆時間鄭市長又反過來被綁架成要改成更狹窄徵收更少的高架化
…..


【Tiger_Hsiao 2015-02-26 10:16 #569】
一般人的迷思總是認為高架化擴充比地下化容易,真的是如此嗎?
在擴充用地取得沒問題下,這個說法是成立的,這我認同;
但以桃園段鐵路沿線路幅不寬、站區土地不大的現況,
除非一開始設計上就預留,否則將來不論高架或地下要擴充都很難,而且高架也不是說預留就可以預留的,現有兩軌的環評都已經過了,變更設計形同重來。
不然就是高架的擴充採高架再高架(即在既有的高架上再做一層高架),否則不論地下或高架,將來要擴充都會有很大問題。

日本東京車站在百年前興建完成後,也是一直不斷擴充,有高架有地下,但這前提都是要有地可以做,最後都已經沒有空間了,只好高架再高架。日本是我們談鐵路建設的一個很好的參考,但桃園有我們自己特殊的前提條件,就是鐵道路幅不寬,站區土地不大,在這前提下要擴充,請問是高架再高架容易?還是先地下再高架容易?若要高架再高架,去哪裡做臨時軌?因此我認為反而是先地下再高架還比較容易些。

東京要是沒有鐵路地下化,也無法成就它這麼複雜高運量的路網,所以基本上我的想法與worldmanone大相同,以上說明提供您參考。


===================================================
本帖第30頁第#291有許多對rogerhsu1121 立場不一貫、邏輯前後矛盾的質疑,
此人在網路上一向做法就是被抓包不回應,只是一昧的丟別人泥巴,
把別人弄得跟他一樣髒兮兮的,他卻因此樂在其中,
這種討論方式是沒有意義的。

我辛苦去找這些圖文資料出來分享,即使立場不同也是很值得參考的文件,
經過與許多不同立場的人辯證出這些想法邏輯出來,
不想與這種人陷入廉價又沒有實質討論內涵的泥巴戰中。

建議rogerhsu1121,
你全身爛泥不想自清,沒人願意視你是個值得尊敬的對手,
你要打泥巴戰就去找你的同類打吧!

職場求生術中有一本著名的書 Working Wounded,作者Bob Rosner,
中文書名有興趣的請自己查,
說的就是碰到這種人的因應方式,謹供大家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