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地下化恐拖16年~經費若拿去建捷運綠線還有剩~


Tiger_Hsiao wrote:
桃園臨時站基地配置...(恕刪)


感謝分享這些圖
後面那幾張有個疑問
臨時站這個跨站式天橋若是鐵路要高架施工那不會跟這個跨站天橋衝突到嗎


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的問題!

現在誰願意被徵收??

已經不是條件的問題了

大家都要誓死捍衛家園

你配給他新的大樓住宅他才不要 因為他守在那邊以後他家是店面

價值差多少? 更不要說你以後再來擴充個軌道再徵收

不鬧出幾條人命給你看才奇怪

leou3936 wrote:
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恕刪)


是呀,目前前吳市長的高架化是最務實的版本,因土地徵收最少最能達成消除平交道的任務,但也卻淪為大家所說是最沒有格局的。 其實那些大格局真的是阻力重重,光土地徵收和巨額工程經費就無法解決,餅劃的再大但吃不到對桃園人而言就是零分。

tifiosi wrote:
我是有看到樟樹灣→...(恕刪)


這個背景倒是正好說明市區地下化無法很容易拓寬的原因

樟樹灣到南港之間是改線過的
當初地下化就是從樟樹灣開始挖新的汐止山岳隧道從橫科山內通往南港
對照來說等於是把新鐵路挖到省道下或隔幾十數百公尺的地方去

新的第三軌隧道則是舊鐵路的平面路廊靠基隆河側邊留下來的
最初是規劃給板南線延伸,後來在2002年至2006年間行政院決議台鐵捷運化和民生汐止線後丟回去給台鐵挖第三軌

因為兩個隧道根本不在一起,施工不會影響到既有隧道
而且那邊都是山,從山下面挖沒有影響兩旁民房地基的問題
中間也沒有規劃要設站,更沒有三條鐵路要蓋在一起的問題

假設桃園要地下化,最好要比照台北段一開始就規劃好四軌隧道

一口氣得規劃四股道
兩股地下化都這樣了
四股地下不是更誇張

地下化與高架化在拓寬上,
除了經費問題外,
用地、地質條件、工程技術上也是完全不的不同,

高架化拓寬可以緊挨著原有的主線,用地較少,地質條件、工程技術上難度較低,
地下化拓寬不能影響到原有的地下化結構,所需用地更多,而對地質條件、工程技術的要求更是高上許多

台北鐵路地下化(板橋-松山)原規劃四軌,
在讓出兩軌給高鐵後
路線容量嚴重不足,

實質上台北地下化拓寬問題目前無解,

所以只能就還在規劃中的其他路段疏解
如南港專業(南港段地下化、八堵─南港線3軌化)
以及桃園-鶯歌三軌化,增加路線容量


Tiger網友可以繼續說著地下化有多好,繼續忽略推翻高架化需要多少的代價
但是要說地下化的拓寬不會比高架困難,只有經費較高。那是有欠思慮了.
飛梭之影 wrote:
這個背景倒是正好說...(恕刪)


感謝分享,大大把來龍去脈說得很清楚。
要擴充的話,我覺得擴充到第三軌就可以了,現在鳳鳴段也只有第三軌而已,桃園如果擴到第四軌,在流量上似乎也提升不了多少。
在路廊空間上,不僅地下化沒有那麼大空間,連高架化也沒那麼大的路廊可以擴充。
而且,高鐵已經分攤了台鐵許多流量,將來機捷通車,台鐵往返桃北的車次更是只會少不會多,
所以三軌應該是很夠用了。

attfdm wrote:
感謝分享這些圖後面...(恕刪)


臨時軌的部份比較偏後站,永久軌的部份比較偏前站,
如果要做高架,則高架部分就得高過跨站天橋,而且一路高到跨過國道二號。
又錯了,

桃園鐵路只擴充三軌只是增加往台北的路線容量的做法

四軌的話才是讓鐵路立體化,真正取代捷運紅線,成為桃園在地桃園捷運替代路線的做法

當初台鐵立體化環評,政府要求桃園縣政府取消捷運紅線規劃才矛以過關

不管機捷通車與否

四軌才可以完全做到緩急分離,長程快車和桃園本地區間車分開而不互相干擾







rogerhsu1121 wrote:
依然在閃躲,顧左右...(恕刪)


講別人的不是講的這麼厲害~

請問你在講別人不是之前~你連最基本tiger的圖文等級都沒有~

只有隨隨便便否定別人來提升自己中立的立場?

10個你也比不過一個t大...想要有說服力的反駁~自己好好想想該怎麼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