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我好喜歡平面或高架的鐵路/捷運,搭車時我喜歡看窗景,這樣旅途不會很無聊.每次到了地下化路段就無聊到覺得怎麼這麼久還不到........在臺灣這樣,去日本東京和大阪也是相同的感受......也許是我討厭幽閉的空間吧
鐵路高架化的話,園林大道就不能不做,否則桃園市的市容就好不起來,用隔音牆那是最醜的噪音解決方式。就像台中鐵路高架化,高架橋底下也是整個規劃成園道,沿線車站周邊區域也配合進行都更計畫,未來完工之後鐵路沿線景觀整個脫胎換骨。小弟也不喜歡地下化後的空間幽閉感,會讓人覺得很焦躁。高架化的話其實對長期都市發展會比較有助益,除了有助於都市景觀行銷外,對車內乘客也比較友善,而且對於未來鐵路容量擴建也比較有利。台灣有很多人認為景觀不重要,但這對國家形象、都市行銷來說很重要。就像很多人都很羨慕日本歐洲的城鄉景觀一樣。鐵路高架化後闢設園道對沿線景觀改善就會有更大的推力,而鐵路沿線景觀改善後就會間接影響當地民眾對於市容改善的意願,城市景觀改善後能夠減少都市犯罪死角,這就是所謂的破窗效應。有興趣的網大們可以去研究一下"上濾現象以及下濾現象",對城市發展跟不動產的關係會更有概念。小弟是台中人,一點淺見。
從前日本人就是規劃要把台北市的臺鐵高架化的.如果當年選擇了高架同時做四線,臺鐵真的在基本上就有捷運化的本錢了.中華路,市民大道及艋舺大道還有新北市的縣民大道那麼寬,其實就可以看出很有高架化的本錢.如果當初臺鐵做高架,地下就可以讓高鐵及捷運比較有餘裕吧?如果當初臺鐵做高架,就不會發生當年納莉把臺鐵及捷運變成下水道的浩劫了.今後還會不會發生,真的很難講,要保證抽水機不故障還要能承擔越來越可怕的瞬間大雨.....如果再發生,這次除了台北捷運及臺鐵之外還多了高鐵這個伴,未來還有機場捷運台北-三重段.....只要再淹一次,台北的對外交通就只剩公路了XD那個台北市前市長真的是.....,硬要多花錢把機場捷運給弄到地下去,還嫌到機場要35分鐘是慢吞吞.x的他是有人開道慣了嗎?不曉得穩定的35分鐘對一般民眾是多寶貴的嗎?其實只要是兩條馬路夾著鐵路的地方,都有著高架化的優越條件.像樹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真的要立體化的話就請高架吧,還可以直接利用橋下的遮陽空間做一條很棒的人行道咧,不然停車場也是很棒的業外收入來源耶說真的,我蠻欣賞台中人很務實的將台鐵高架化.期待完工之後美麗的城市與鐵路和諧相處的景觀
車白色 wrote:哈哈哈!好好笑!叫你投藍的吧!!綠的到底有什麼能耐!!藍的才夠力!(抓不到的才夠力!) 你是在說前任市長葉步樑嗎?輸了不認份,還找女兒出來延續政治世家連馬路都餔不平,被抓只是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