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空房市的心態...是仇恨~??妒忌~?? 還是自己無法擁有的.也不希望別人能

basty311 wrote:
也因為這樣我9月剛賣永和房子,很好笑雖然很多人看空,但是我真的要賣屋時周遭只有老婆贊成(被我洗腦)。


1.並不是很多人看空,而是「01很多人看空」。
2.這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很蠢。房價漲的時候怕明年漲更多,硬著頭皮去買。等到有一天房價真的跌了,又會改口說明年會跌更慘,趕快把房子賣了。結果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
房東有告訴你她的買價?
我舉個例子好了

永和大部分中古30年公寓大約35~40萬左右~假設35P,總價1400萬,超超超大三房......若真1%,難不成她年租14萬?月租金1.2萬的大三房???


basty311 wrote:
目前租屋,我幫房東算租我的投報率大概是1%,也就是100年才能回收房價。
如果我是房東我一定賣屋,但是我不是。房東非常有錢我看他也沒差。

)
sunny0989 wrote:
房東有告訴你她的買價...(恕刪)


不好意思,我文章沒寫清楚。
我搬到台北市了。房東沒告訴我他的買價,我是以本區的目前的單價去計算的。我相信以房東當時的買價投報率不會這麼爛。

至於細節就不便透露了。


只能說房東真的很有錢,家裡的古董花瓶高度大概是170公分左右。仲介說整棟大樓有一半是他的,那大樓一戶大概是80~90坪。房東把一二樓打通。不過傭人我只看到一個+秘書一個。
我在簽約時,仲介在念合約,房東一直碎碎念說這一點點錢還要念合約喔~場面還滿歡樂的

然後一直問仲介他的某商業區大樓租的怎樣,某店面現在有沒有人看等等~
不過房東超客氣的,態度很好。我可以理解以他的身價不把我的租金放在眼裡這種感覺XD
有沒有計算如果房東未來把房子賣掉後, 從持有到賣出,加上每年的租金, 這樣算起來每年的平均報酬率會有多少?


basty311 wrote:
不好意思,我文章沒寫...(恕刪)
akirax wrote:
那我也先說好了,我想...(恕刪)

我只是認為,靠房地產賺錢真的對整體社會沒有好處,因為那不過是把錢吸進一個沒有價值的黑洞,排擠投資,而且造成金融的潛在風險與危機。


A大若有學過經濟學得話,大概就會知道房地產並非對整體社會的貢獻度都是沒有的,基本上新成屋的交易是算在各國的GDP的計算之內(且新成屋相關原物料及家具電都對GDP有貢獻),但是中古屋的交易就對於GDP完全沒有貢獻(這不包含買中古屋花的裝潢錢與添置新家具電),單純的中古屋交易並無法計算在各國GDP的範圍內!

而您說的「把錢吸進一個沒有價值的黑洞」若以經濟學角度來解讀時,可以說成中古屋的炒作非但沒有經濟貢獻,且使得國內能貢獻GDP的投資活動被此需要大量資金的"投資"活動排擠,而原本該活絡的資金無法創造更多GDP時,您說的潛在金融風險與危機也隨之衍生!

另外,很奇怪的是,能創造GDP的新成屋其代銷抽庸制度法定是0.2%~0.5%,但是中古屋的抽庸制度法定是6%,這是政府鼓勵民間多做不能創造GDP的生意嗎? 您說的對,是政府政策導致的問題,這是劣幣驅逐良幣!
Sunnision wrote:
A大若有學過經濟學得...(恕刪)

我認為 代銷 跟 仲介 是完全不一樣的工作性質, 代銷的工作非常單純, 只要把清清楚楚坐落在那兒的房子推銷出去即完成了, 仲介的難度則高得多, 買主 跟 屋主 在什麼地方都不確定, 必須要搞清楚哪些人想買什麼樣類型的房子, 願意出什麼價錢; 以及哪些人有什麼樣的房子想賣, 想要賣多少錢, 搜尋大量資料. 分析比對找到可能的交集後, 還要折衝媒合, 讓買賣雙方的需求拉近, 從而達成合意完成交易, 需要付出的心力遠大於代銷, 服務費比較高是合理的, 況且新成屋貢獻的GDP主要是建商所創造的, 並不是代銷.

如果以這種邏輯來批判中古屋的交易對於GDP完全沒有貢獻, 那麼能具體貢獻GDP的行業還真的不多, 絕大多數的服務業普遍都無法貢獻, 那麼他們都沒有價值. 不該得到社會的正面認同與政府的鼓勵嗎?
Sunnision大~你不用太.....激動~我分析給你看!

代銷:第一:有底薪2.8~4.5萬不等!第二:建設公司會撥一定比例給代銷公司做為廣告用(建商俗稱賣方)!第三:佣金如你說的~差不多在那邊!第四:帶看內容簡單(就那一棟房子而已),上班中不需要額外油錢跑東跑西!

仲介:第一:0底薪(高專)!第二:店面租金是店東要付!第三:幫賣方廣告難到老闆自掏腰包?第四:帶看需要跑東跑西,需要大量體力與油錢!第五:仲介收完完整6%後,並不是所有錢都入業務口袋!比例無法透露!!

以上分析後~不知Sunnision認為仲介6%OK嗎?更何況那是上限!台北市沒人在收6%的!現階段桃園藝文特區這邊也沒有6%!


Sunnision wrote:
另外,很奇怪的是,能創造GDP的新成屋其代銷抽庸制度法定是0.2%~0.5%,但是中古屋的抽庸制度法定是6%,這是政府鼓勵民間多做不能創造GDP的生意嗎? 您說的對,是政府政策導致的問題,這是劣幣驅逐良幣!)
少子化,房地產已是夕陽商品,10年後人口一年比一年少(這不是假設,這是事實),房租一年比一年便宜,空屋一堆,有土斯有財的觀念要改變了!
jong_tony wrote:
我認為 代銷 跟 仲...(恕刪)


J大請別誤會,這個邏輯並非小弟發明的,而是經濟學理論,最簡單的應用可以看下面的舊文稿:
http://n.yam.com/cna/fn/201104/20110405344572.html

另外,服務業的產值絕對對於GDP有貢獻的,但是重點是要有產值,請看以下連結內容:
http://zh.wikipedia.org/wiki/GDP
GDP = 農業產值 + 工業產值(包括製造業、營造業及其他)+ 服務業(包括商業、金融保險及工商服務業、政府服務生產及其他)

但是探究中古屋交易的產值,純粹以該物件的交易來看時,中古屋交易對於GDP完全沒有貢獻!

花旗首席經濟學家,夠權威了吧? 請不要覺得小弟是亂用邏輯的虎爛,感謝!

sunny0989 wrote:
Sunnision大...(恕刪)


S大說的我都瞭,但是問題還是政府,難道政府不該保障仲介的底薪? 總不能省了仲介的底薪卻造就了抽庸制度的漏洞吧,畢竟中古屋交易GDP貢獻幾乎是微乎其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