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空房市的心態...是仇恨~??妒忌~?? 還是自己無法擁有的.也不希望別人能


Nelson5 wrote:
換點說法來唱空, 少...(恕刪)


日本東京的房價在少子化後就是一路跌永無翻身之日!引用日本的例子很好,因為大家看的更清楚未來幾年台灣少子化對整個經濟的衝擊,而且不要只看鄉下學甲的出生率?應該看高所得人口多的大台北人口出生率吧,比全台灣的出生率更低阿,我用經建會的全台灣人口統計,讓大家知道以經建會推估的台灣人口總數,2018年開始的人口一年比一年少?而經建會表示,在少子化趨勢下,未來二十年,年滿十八歲的「大學入學人口」只剩下十八萬人左右,比現在減少四成三,看不出來嗎->未來買房的需求比現在少阿!
你大概不了解狀況, 所以才會一直用少子化來當作房價下跌的原因, 我覺得用馬雅曆2012世界末日當理由可能還有比較大的誘因

日本房地產下跌和少子化沒有絕對的關連, 所謂的少子化應該造成居住人口減少, 但是從東京的狀況 (逆勢增加20%) 可以說是少子化的狀況嗎?

日本的房地產資產大部分掌握在銀行, 財團, 企業, 房地產熱的時候, 銀行鼓勵貸款, 這些財團企業再用房地產抵押借款後, 再度投入房地產, 造成嚴重的槓桿, 所以當銀行升息的時候, 這些資產就會像是骨牌效應一樣的下滑, 總計造成銀行和政府的不良資產呆帳超過300兆日圓(日銀總裁福井俊彥的估計), 這是多少錢? 如果以當時108日幣換算一美元來說,就是不良資產的金額將近3兆美金, 也就是大約90兆台幣, 所以一直到現在, 住友, 勸業, 三菱些銀行手裡都還持有不良債權的土地和資產, 東京房地產的下跌, 在初期是因為信用違約造成的拋售, 之後的下跌就是購買的信心問題, 所有的人都看到房地產過去幾年的走勢, 所有的人都會有著"先不要買..明年可能會更低..", "住友地產手邊還有幾萬件的物件, 如果拋出的話, 我的房價可能又要下跌....",這些想法造成買氣低弱, 沒有買氣就自然相對地無法推升房價


新加坡也是少子化嚴重 (從6 一路降到 1.23), 而且還有的問題是原本的人口基數就不夠多, 60年代新加坡立國的時候人口大約160萬人, 所以相對的根本沒有甚麼人口紅利的因素, 加上生育率低, 少子化的狀況更嚴重, 但是目前新加坡大約有480萬的登記國民, 有25%以上是外國移民的人口, 新加坡的做法就是引進外資, 外國人力來延續經濟發展和延續人力成長, 所以新加坡雖然有政府興建主屋, 雖然也有少子化生育率低的問題, 但是他的一般私人住屋的房價上漲程度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 (2010年排名漲幅第一)


奴隸與國王 wrote:
日本東京的房價在少子...(恕刪)
房地產可能漲可能跌, 但是走勢來說還是要全面的觀察資金,利率和整體的景氣狀況, 很多時候拿甚麼GDP理論, 少子化等等很多學說原則是很難去預測資金的走向的

舉例瑞士調降自己的利息趨近於零, 它的經濟成長度也是趨緩的, 瑞士法郎既沒有高利率的誘因, 又沒有強勁的經濟成長支持, 照理來說應該沒有任何持有投資的價值, 但是只要其他投資標的處於高風險, 熱錢還是選擇搶購瑞郎,也造成瑞士法郎在今年的大幅度升值

對於日幣也有同樣的情況, 又是海嘯, 又是經濟狀況表現不佳, 利率依然維持零利率, 但是日幣還是升值, 主要也是避險和保本的考量

如果你把房地產當作一種投資標的就會了解, 為什麼房屋的供給數量已經大於需要住房的人數, 房地產仍然會上漲, 太多人在台灣幾次金融風暴中造成投資鉅額損失,讓他們投資的標的趨向於增加相對保守和保本的組合, 最近的一次, 今年8月因為歐債風暴的全球股災, 根據國內證券機構在今年10月初的調查指出, 在這一波股災中,賠錢的人竟達73%,而其中更有高達46.8%的人,虧損幅度超過20%。其中,讓投資人損失最慘重的,是台股。有61.8%的受訪者表示,國內股票及台股基金讓他們今年以來虧損最多。當國際財經局勢動盪的時候, 你覺得有閒錢的人投資會做甚麼考量呢?

 
Nelson5 wrote:
你大概不了解狀況, ...(恕刪)

Nelson5 wrote:
房地產可能漲可能跌,...(恕刪)


當房價上漲時,建商說土地就這麼多,人口卻一直增加成長,物以稀為貴,房子不只保值還會上漲,現在不買以後會越來越貴,但是10年後台灣人口越來越少以後,這說法還會成立嗎?這幾年的房價飆漲有各種因素,若以長線買房需求基本面來看,尤其八九年級生跟五六年級生相比,一下少了4成3的人,,我看的是10年後,甚至50年(地上權租期),這段期間的青壯年人口(有住房需求者),只是提醒可預見的未來人口結構是這樣,要把房地產當投資保值的工具,觀念要改變!(非洲,東南亞,印度及南美洲除外)!
當大家在引用日本東京.為少子化的房價關聯性
是否要不要先去查.日本東今的租金.的投報率如何

房價是下來.但租金市漲的
我同學那邊租房子.套房.都要2~3萬新台幣


我有點搞糊塗了
認為房價會下來的人
下來之後你會繼續租房子.還是買房子
心得分享:

地段還是主宰房價的元凶

有"工作機會"的地段 "明星學區"的地段 還是漲

沒工作機會的地段 再等10~20年也是鳥價

雖然少子化是真的

但人們的胃口也會養大

ex:以前一間房子 三代同堂住一輩子

現在人有了一間房 有能力就會想再買第二間...第三間

地段好 或 有就業機會的 "很難不漲"

(問一個人如果中樂透了 會想幹嘛? 10個有8個都說要買房..買車..環遊世界...etc)



so... 房價只會越來越M型...直到連投資客都買不下去為止

大概就是這樣!!






我不是舉了學甲鎮的例子嗎?

學甲鎮設籍人口從五萬多人降到兩萬八千人, 幾乎是腰斬, 實際居住人數更慘, 不到兩萬人, 新竹市在民國71年的時候設籍人口大約在28萬人, 到了2010年就已經有42萬人, 如果加計不設籍但居住新竹的人口應該超過55萬人, 這之間的消長難道能說是少子化嗎? 可以說是出生率嗎? 學甲鎮的出生率會比新竹市低嗎? 更何況幾十年來台灣人口應該是正成長吧? 為什麼一個區域居民人數剩下不到高峰的一半, 另一個區域則人數成長了將近一倍呢? 你能說是少子化嗎?

如果真的有一天台灣的人口增長率是負的, 或者說台灣人口變成1500萬人, 這有幾層的意義,首先是稅收減少了, 意味著財政上面會比較吃緊, 也表示預算的規畫上面會相對比較集中和追求效率, 於是人口少的地區行政區域會開始合併, 甚至教育資源也會做整合, 原來幾個千人社區分別都有國中小, 但財政吃緊的時候就會整併裁撤, 例如A,B,C,D,E五村原本各有國小, 因為就學人數未達維持學校運作的標準人數, 於是整併五間國小成為一間, 最後A,B,D,E四校都裁撤, 只保留在交通比較便利的C村國小, 於是學生家長就會為了就近接受教育資源分別從A,B,D,E村慢慢地搬遷到C村去, 很容易理解的是, A,B,D,E的空屋會增加, 但是C村的房屋會有需求, 同樣的道理可以應對在交通建設, 公共建設, 商業行為,就業機會上面, 從這裡你應該很清楚的看到少子化未來台灣的狀況, 沒有產業, 沒有經濟, 只能沒落, 這種趨勢無關族群, 無關政治意識, 只是一種反映實際的現實


taipei1001 wrote:
心得分享:地段還是主...(恕刪)
東京的住宅房屋供給是下降的, 主要原因當然是房價不振, 開發商認為無利可圖, 目前會去開發住宅的大部分還是手邊仍有大筆不良債權的銀行在政府利用獎勵的方式鼓勵下投資興建,

另外一個原因是幾次的修訂較嚴格的建築法規, 尤其是最近的幾次頒布的建築法規, 其中對於舊屋變更的嚴格要求, 變成舊屋除了拆掉重建, 否則只做局部的變更幾乎很難通過建築法規的規範, 就算是拆到重建, 可能因為新法的規定, 像是容積率之類的, 造成拆除後無法重建, 最近的一次在2007年頒布新制建築法規, 新屋開工的數量馬上掉了四成, 除了建築業受影響以外, 還波擊了建材業, 住宅機器, 家具業, 甚至還因此造成東京地區房租上揚, 根據日本銀行的統計, 因為新建築法規的影響減少新屋開工造成日本GDP從原來的2.1%下降0.3%成為1.8%, 感覺很少, 但換算金額的數字是1.5兆日幣, 也就是大約四千五百億台幣

也因為東京的房屋需求大於供給, 房租自然水漲船高, 租屋客為了能順利租屋, 於是才產生各種陋規, 像是必須送紅包給房東感謝房東願意租房子給你, 美稱為"禮金", 另外還要收一個類似保證金的敷引き, 為什麼明明房屋供給不足, 但是房價卻無法上揚? 想一想, 如果你預期中華電信未來股價會下跌, 就算他的收益不錯, 你會買嗎?



hhao wrote:
當大家在引用日本東京...(恕刪)

Nelson5 wrote:
我不是舉了學甲鎮的例...(恕刪)


拜讀版大的分析

誠如版大的解讀.少子化後.真正沒落的是產業的衰退及政府收支無法平衡.其實少子化後.台灣主要都會區居住人口並不見得會大幅減少.因為追求公共.交通.經濟等各項資源的人口會反而不斷往資源密集區遷入.其實主要人口結構改變在這幾年已開始顯現出來.這幾年桃園縣人口號稱突破200萬.但真正移入的卻主要是遷往桃園及中壢.但~~~落莫的新屋及復興鄉??

小弟真正看空房市的原因並不完全在於少子化的因素.真正問題在於薪資結構及未來財政的風險負擔.

這幾年的房價大幅上揚.但薪資的成長??且台灣有著全世界最好的健保.卻也是最大的黑洞.後續十年內.隨著人口年齡越來越老.健保相當有可能會拖垮政府的財政.健保完~~還有勞保.忘了是在那看的一份報告.其實台灣的勞保局名義上已經實值破產.這由這幾年勞保局將退休年齡往後延及退休金額改月領可以慢慢看得出來勞保正想辦法在彌補這樣的風險.

或許往後人口的問題可以靠著外國移民來解決.但台灣內部的民粹意見.應該根本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思想意見.因為隨時都有可能被套上"賣台"的帽子.但奢求歐美國際法人移入??很可惜~外資法人機構一個比一個還現實.當他們看到台灣內有財政問題及內需不足.不搶著撤資可能就要很偷笑了..
謝謝指教 wrote:



如果你是買了房之後希望有朝一日你的房可以用兩三倍的價格賣出轉手賺一筆, 桃園的你就不用想了, 空地很多, 價格拉不太動
因為你剛剛買房其實你應該自己心裡很明白買不起房的問題在哪裡, 說是仇恨也好, 幾年前到現在房價漲了幾翻是誰造成的? 投資客找房仲轉手賣了又轉賣, 一個房子沒人住就轉了五六手,中間抽了幾次? 說妒忌也可以,八年前自己愚蠢沒買在低點現在看到別人當時忍痛買下自己卻還是無殼蝸牛.

你有提到當這個產業受到衝擊國家會面臨很大的經濟崩潰, 老實說我學理工的對經濟學沒啥研究, 不過我覺得很奇怪如果國家房地產下跌對於經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受到不可承受之痛, 那這國家的經濟是靠房地產在撐的嗎? 完全沒有生產價值, 買賣都是自己人, 賺的也是自己人的錢不是外匯, 這個國家有希望嗎?

投資客轉了很多手的房子終於賣給自住的人, 自住的人買了房食衣住行育樂方面緊縮, 花錢省吃儉用, 錢去哪了? 投資客房仲賺走了, 嘴砲來嘴砲去的就可以賺大把鈔票, 真是太好賺了, 難怪現在房仲一家一家的開, 快超過便利商店了, 還滿出來了路上隨便看都可以看到房仲放台摩托車上招牌看板, 還一邊拉客戶, 請問你房子像是上邊利商店買東西一樣輕而易舉的嗎?

在這場漲價中爽的是房仲.投資客, 衰的是自住, 況且目前雙北房價已經到達神魔亂舞的地步, 如果人一輩子辛苦工作就只為了供得起一個房, 你不覺得很可悲嗎?
...(恕刪)

房價已是人神共憤的境界了!
我同事買一間林口房子26坪612萬,
貸款489萬,本金+利息每月還26000元,
我同事月薪5萬,請問生活品質會好嗎?
我一直跟他說:那些年,買在高點的房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