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桃園市區與南崁市區的房子怪怪的,怎麼又出現5年內的新中古屋與新售屋幾乎沒甚麼價差,是仲介太會賣,還是購屋者不敢去新屋展售場大膽議價 ?
近兩個月去過3~4家仲介店家,端出來的都是又老又醜的爛蕃茄,經調整屋齡.樓層.建材.管理後,我個人覺得,中古屋真的很貴.如經濟許可,或許買新成屋較划算,何已故?
案例1:南崁大聯邦,屋齡近19年,依房屋有經濟效益使用的年限35年計算,可享用餘年16年,開價要賣18~19萬,議價後也要15~16萬,C/P值為16萬/16年,等於1萬/年的折耗
正對面是名軒夏朵3期或合雄君璽,管他開價32或35萬,平均成交25~26萬,依房屋有經濟效益使用的年限35年計算,可享用餘年35年,C/P值為26萬/35年,等於0.74萬/年的折耗,相對較少.
案例2:藝文區演說家,屋齡近18年,依房屋有經濟效益使用的年限35年計算,可享用餘年16年,開價要賣25~26萬,議價後也要22~23萬,C/P值為23萬/16年,等於1.44萬/年的折耗
旁邊是帝璽,管他開價36或40萬,平均成交32~35萬,依房屋有經濟效益使用的年限35年計算,可享用餘年35年,C/P值為34萬/35年,等於0.9萬/1年的折耗,相對較少.
案例3:藝文區摩天芳鄰,屋齡近19年,依房屋有經濟效益使用的年限35年計算,可享用餘年16年,開價要賣22~23萬,議價後也要19~20萬,C/P值為22萬/16年,等於1.38萬/1年的折耗
旁邊是凰璽,管他開價42或44萬,平均成交34~35萬,依房屋有經濟效益使用的年限35年計算,可享用餘年35年,C/P值為35萬/35年,等於1萬/1年的折耗,相對較少.
同樣附近是易家十藝,管他開價38或40萬,平均成交31~32萬,依房屋有經濟效益使用的年限35年計算,可享用餘年35年,C/P值為32萬/35年,等於0.91萬/1年的折耗,相對較少.
故,新成屋在管理較佳,樓層及坪數可選,建材較好,的絕對優勢下,現階段的堪用折耗比,居然還比中古屋低,難怪有錢人都只投資土地或新成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