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承諾期限內遷廠,現在過期限了吧~

高雄市政府爭取中油總公司南遷,喊了廿多年,昨天終於如願。中油董事會昨通過總公司改設籍高雄市;高市府表示,中油決定南遷後,其他石化公司預料會全數跟進,高市每年稅收約可增加廿多億元,對高雄財政是劑「大補帖」。


鄭市長:市府成立中油桃煉廠專案小組,統籌中油桃園煉油廠相關議題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0)日主持市政會議時表示,中油桃園煉油廠占地460公頃,位於桃園市區,對於升格後的桃園,是都市發展的重大挑戰。前經濟部長林義夫12年前曾宣示中油桃園煉油廠的10年遷建承諾,但是12年過去了,中油覓地小組並未達成目標。因此市府將成立專案因應小組,由副市長王明德主持,處理桃園煉油廠各項議題。

鄭市長指出,都市市區設置石化廠的情況在世界各城市絕無僅有,桃園煉油廠是唯一的一座,與桃園市都市發展的長遠願景有所衝突。涉及桃園煉油廠的議題非常廣泛,包括中油遷廠的構想和進度、上下游產業鏈及勞工工作權的保障、廠區及周邊環安和公安狀況、PM2.5及其他空污指標的監測、聯外油氣管線的透明化和制度化,都要一一面對,尋求解決方案。

鄭市長說,12年前是經濟部與中油公司主動承諾要推動10年遷廠,中油公司當然應該負起責任兌現承諾。在遷廠前,市府要求桃園煉油廠必須符合公安及環安標準,也要處理煉油廠周邊的交通問題、桃林鐵路路廊規劃,以及綜合評估國一甲線穿越煉油廠對公安、環安及地方發展的影響。此外,桃園煉油廠占地460公頃,其地價稅一直很低,造成中油負擔最輕,桃園環境負擔卻最重的情形,並不合理,桃園煉油廠地價稅要合理化;而中油敦親睦鄰基金沒有透明化,中油採取片面決策,回饋金因此無法被地方政府監督,中油應該比照台電,讓回饋金法制化。

鄭市長強調,長期而言,若中油桃園煉油廠遷廠對桃園發展有利,就應該往遷廠方向進行。在遷廠的規劃上,中油公司必須兼顧上下游供應鏈的石化原料供應,以及保護員工的工作權,中油可採取「先建後遷」的方案。當初經濟部與中油公司主動提出十年遷廠,並對於桃園市民承諾,現在已經逾期2年,應該給桃園市民一個交代。

搬遷煉油廠的困難度比台鐵地下化還高
因為光搬遷這些煉油廠房跟設備還有器具裝置估計就要一兩千億以上
這預算誰要買單呢?
經國特區,藝文特區,南崁,大有區的投資客? 建商? 地方政府? 全民納稅金?

再者...要搬到哪去?
沒有一個地方的居民會希望煉油廠搬到自家旁邊...
一定會死命抗命到底...

所以結論就是...
煉油廠搬遷的議題基本上比台鐵地下化還要困難
如果能成功搬遷,那鐵路地下化也能順利成功通車

最好的做法當然就是居住買屋自動要慎選地段...

最主要還是土地的問題,
設備的問題倒是其次

設備可以採使用年限的方式,使用年限到了就不再續建,只能到新廠區再更新設備的方式。

目前中油回應的方式是內遷,遷進原廠區內靠山邊的地方,只是好像也是無感

土地是最難的,中油當初設廠時,人民還不敢抗爭,
現在就算遷到人再少的地方,也會有一堆抗爭,只能繼續留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了
這問題就跟買在賓儀館旁邊,接著要求賓儀館要搬走一樣的問題,假議題一個
如樓上所說,主要是土地問題,兩年前原本要遷到觀音觀塘,地方反對居民抗爭就無疾而終了,中油說會繼續尋找適合地點,即使找到買到地,除非是無人荒島,到哪都會有人抗爭啦,很難。

treesun wrote:
之前吵炒得沸沸揚揚,中油承諾期限內遷廠,現在過期限了吧~


最近回高雄,從高捷世運站高架往下看,後勁煉油廠已經完成整備遷廠工作,許多煙囪已經不復工了,真期待高雄清淨的未來!!

rogerhsu1121 wrote:
最主要是土地的問題...(恕刪)


這句話真的是很貼切
民國59年年中油決定此處設廠建設的時候,
周邊居民比現在少非常非常多
應該說不會比現在選址的觀音繁榮到哪去(頂多就是春日路跟五百戶那一帶比較有居民)
可以說是中油找了一個相對偏僻的地區
而且那個年代普遍居民自主意識不若現今強烈

反觀今日
中油周邊2km已經是大樓林立
跟民國6X年的時代大大不同
鬼島叼民無誤,真是可怕的心態。
桃園中油要遷廠的難度大概跟遷首都一樣困難吧

有進去看過工作過的人大概都知道 裡面大到可以從門口一直爬山爬山爬山到林口

各種設備跟桶槽多到不行 還有高爾夫球場勒

要遷很難...除非直接把廠給停掉 乾屋口零~~
回頭看此議題
從多個面向看, 中油煉油廠應依照承諾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