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忍不住上來說這三個多月的例子。
第一,我想從青埔外圍,搬進青埔。所以,看上一間成屋。(不是首購那種)
當時,售屋人員說,別把價格拉太低.....如果你貸款有問題....我們也可以考慮收購你手上的房子,這樣大家都有好處。
我們出了價,也被收了斡旋金。結果兩週後,建商把後面二期的地賣掉了,不想蓋二期了。他們手上有錢了,姿態馬上就跩起來,還把我們的斡旋金退回。說如果要買,要加200萬。也不可能收購我們的房子,我們房子自己要想辦法賣掉。他們明明就只有賣掉一半不到喔!只好作罷。(具體說:是3700和3500的價差)
第二,我先生因為對自己的出生地很懷念,陸續也在看大溪的山坡地和農地,看上一塊老丙建,上面的建物有40年了,用我女兒的話說:啊!廢墟?我用實價登錄的價錢參考,再加上考量他不臨路等等因素,出了價,仲介也收了斡旋,結果,兩個禮拜過去,答案是:不賣。我覺得我絕非隨便砍價,而是都一筆一項算給仲介聽我的想法。(具體說:是2000和1800的價差)
第三,既然都沒談成,繼續看青埔房子,又看上一間頂樓特殊戶,我們從實價登錄上,查到屋主買的價錢的確很高。我們問房仲,還有多少空間?房仲說,屋主就是要平轉,沒有空間。(具體說:他每坪買37,總價高達3800,現在實價是32-33)
嗄?
我一點都不覺得有下跌耶!奇怪了?他們究竟在等什麼?
11/23補充:
有人翻出我之前發文,說我才剛開箱裝潢房子,不好意思,那是已經住了一兩年才PO文(討論區上也有這樣的案子)。
其次說,哪可能又要買房,我也要說明因為家中成員及狀況改變。
甚至有人說我是房仲的假文(這是我要寫出金額的原因),我並不是房地產業者。
再其次:我要表達的除了「似乎房價還是很有支撐,屋主心態並沒有鬆動」外,
......重點是:房地產一灘死水的話,卡住的是換屋族群.....
買或許不難,加價也可以談,但是,對於手上只有那套錢的人來說,換屋變成天方夜譚..........自己原先的,不知哪時才可以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