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的,這些都不是問題~現在南部縣市掌權的都多強勢。8年8800億,院長也說了沒舉債,只是把以後要花得先拿來花而已。花錢如果都正確,蓋個高架不是問題。問題在花太多在錯的地方。Prunusdulcis wrote:有幾個原因:一,經...(恕刪)
林智堅:前瞻五大計畫 要翻轉風城至少50年2017-04-17 15:24聯合報 記者林家琛╱即時報導前瞻計畫引出天龍國與地鼠國的話題,被歸為地鼠國的新竹市,市長林智堅今天接受訪問時說,新竹市政府向前瞻提出的五大計畫「大車站計畫」、「大新竹輕軌路網計畫」、「新竹市棒球場新建工程」、「國際展演中心暨客家會館」及「新竹漁人碼頭計畫」共五大建設,是新竹市、縣分家35年來,最大規模的建設投資。他說,在向中央提出計畫前,已率市府團隊做好萬全準備,包括每周固定和專家學者召開馬拉松式「重大建設會報」。林智堅強調,前瞻建設是翻轉新竹市好機會,「將改變未來50年、100年城市樣貌」。作個大車站就卡住高架百年了眼光那麼短,還要翻轉50年?
我想退休 wrote:林智堅:前瞻五大計...(恕刪) 新竹市原本就有棒球場,站前廣場十幾年前就翻過一次,漁人碼頭這些年更是運作的有生有色,新竹演藝廳平日空空蕩蕩,唯一新鮮的大概只有不知每年要補貼多少營運預算的輕軌.不過,新竹「路平計劃」倒底還有沒有在執行???
車站跨站大平台,只要能預留未來軌道通過的區域,還是可以鐵路高架的,或是直接鐵路地下化,與現階段要不到高架或地下化的錢先做大平台也沒甚麼衝突。以前在討論新竹市的鐵路為什麼不能高架或地下,有此一說,曾有位自稱鐵道迷的網友提到新竹的鐵路無法地下或高架化的原因是新竹貨運站,目前做高架或地下的城市的鐵道都很單純是客運,但是新竹有一個內灣線彎進來加上一個貨運站,而那個貨運站曾經是負責轉運內灣線的煤炭與木材的重要貨運站。新竹的鐵道要高架或地下化,必須要先遷移貨運站與解決內灣線銜接的問題。如果是考量內灣線的銜接與貨運站,那麼高架式比較好的選項,因為全部高架化的技術比較可行,如果要地下化就必須遷移貨運站,而且內灣線也要部份地下化,工程浩大。
iepmis wrote:而那個貨運站曾經是負責轉運內灣線的煤炭與木材的重要貨運站。新竹的鐵道要高架或地下化,必須要先遷移貨運站與解決內灣線銜接的問題。 新竹貨運站的另一個功能是讓新竹發車的區間車有地方可放,內灣線已經無貨可運,新竹貨運站目前應該算是個調車場.新竹鐵道不管高架或地下化,貨運站一定得遷走,內灣/六家線交會點也一定要改建.
確實,內灣線目前已經純客運了,沒有貨列進來,因為也沒煤或木材可運。不過從這裡就可以發現,當初在做六家線時,沒一併把竹北到新竹段的縱貫線高架化,或許就是個問題。cckm wrote:新竹貨運站的另一個...(恕刪)
xqpw21zk wrote:因為也沒煤或木材可運 內灣線早就不運煤碳和木材了,內灣線貨運後期都是供應台泥/亞泥生產所需,不過水泥廠也都關了.從前新竹貨運站也不只是內灣線的貨車,還有油庫/台肥/機場等支線,現在還存在的有新竹麵粉廠側線.六家線高架計劃進行時,地方人士想的可能是鐵路地下化,....
竹北算新竹縣,要問問新竹縣政府在想什麼?怎麼中央軌道建設喊這麼大聲時,居然新竹縣只有新竹市提的計畫?當然新竹市提就以新竹市為主來思考,結果也只有竹北有輕軌,其他鄉鎮市就悲劇了!不過最悲情的大概是竹東和橫山 ,因為有人認為內灣線放眼望去都是田(傳送門:大新竹輕軌串聯人口密集區 將改善竹科交通問題),不值得改善,真的被打敗了!也許自己搭車經過竹東時那堆高樓,都是眼睛業障重!我想退休 wrote:只是市長可能有近視..(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