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賣屋最賺生活圈 新竹關浦重劃區拔頭籌近年各地房價快速飆高,樂居統計七大都會區今年轉手交易資料,有賺錢比例高達96%,平均獲利為250萬元,其中有兩個重劃區表現亮眼,統計今年全部轉手交易,平均每筆獲利超過1000萬元。樂居近日針對實價登錄上路10年來,包含六都及新竹有轉手紀錄的交易進行統計,總計約23萬筆,2014年賣房子的人,平均可以賺到140萬元,2017、2018年和前一手的價差只剩下約40-45萬元,如果扣除仲介費,大概只有小賺或是打平的狀況。不過2019年以後房價一路上升,到2022年,平均獲利來到新高,每個賣房子的人賺約250萬元。比較2014年的高點和現在2022年的高點,2014年時,以雙北區域房子獲利較多,但2022年,最賺錢區域已轉為新竹、台中和台南。其中新竹縣今年平均一間房子賺577萬元最多,其次為新竹市416萬元,台中286萬元第三,其他區域平均轉手價差在200多萬元左右。不過如果同樣都是一筆交易賺200萬元,在台北和在高雄,要投入的成本會有相當巨大的落差。以生活圈來看,2022年賣屋最賺錢的生活圈前10名,分別為關埔重劃區、台科大重劃區,縣治二期重劃區、信義計畫區、竹北高鐵特區、縣治三期重劃區、新店區公所生活圈、竹北市公所生活圈,台中十一期重劃區、台中八期重劃區。其中新竹縣市占了六名,台中兩個,台北、新北各一個。進一步觀察,第一名的新竹關埔重劃區,今年轉手交易91筆,其中90筆獲利,平均獲利金額高達1168萬元,第二名的台科大重劃區,轉手交易85筆,全部獲利,平均獲利金額也達1050萬元。其他排名賺錢前十名生活圈,平均獲利在640~940萬元之間。雖然整體景氣好,但今年仍有少數賣屋虧錢,賠錢筆數最多的是新莊副都心重劃區,有39筆賠售。其他依序為淡海美麗新影城區、台中七期重劃區、五股洲子洋、林森北路生活圈。樂居創辦人李奕農指出,會賠錢的社區,很多是屬於大坪數、或者是一層超多戶的小坪數,正常規劃的房型比較不容易賠錢,賺錢的機會反而較高。另外,建商的品牌可能跟營建品質有關,但跟賺賠錢沒有關,只要是有經歷過景氣循環的區域,大部分的建商都會有賺錢的社區也有賠錢的社區,沒有買哪個建商一定賺這種事。他表示,房地產要能獲利的祕訣,就是四個字「量力而為」,不做超過自己負擔能力的事,只要能撐過賠錢的階段,都還是有獲利的可能。以2020年和2021年賠很多的林口國家一號院和世界首席,如果撐到2022年的時候,大部分的交易已經都可以打平了。
去年進新血是為了換掉老人?IC設計一些老牌公司,很多工程師都年資20多,年紀4,50了能作的跟資淺工程師差不了多少,但薪水高很多也許是想趁這一波,換血一下只是這些人出來後也很難找到工作了到過年前應都若這2年才換高價房的...不過有差到明年會虧損嗎??通常不是要共體時艱嗎?有福可以同享,有難.....明後年員工分紅...應不會太好看了那房市會好看??只是只要明後年不調薪,砍分紅,福利,奬金應不至於搞到要裁員面板驅動IC急凍 引爆裁員潮
比我想的還差...4年這樣房價還能漲??4年後的光埔二期不知會開價多少?美國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勢減緩,激勵股市大漲,景氣真露曙光了嗎?恐怕沒那麼樂觀。台經院院長張建一今直言,通膨不可能降那麼快,這次供應鏈問題很大,苦日子可能不只到明年,未來兩年,甚至四年,全球經濟都是低度成長,甚至有衰退疑慮。
減薪裁員都來了,(非研發的人最可憐,賺沒領到多少,被裁卻是排第一個,不過要看公司對研發的定義是哪些人?除了IC設計工程師外,軟體,佈局,測試...也定義為研發嗎?還是裁的都是行政?)但也是跟前2年比,差太多了現在很多公司應也默默的在作類似的事吧員工明年沒分紅了?敦泰一次提列逾24.97億元庫存跌價及呆滯損失,Q3每股大虧13.57元也因為此筆提列,敦泰今年前三季稅後每股虧損將達到9.53元敦泰啟動精實計畫,裁減逾1成非研發績效不佳員工,中高階主管減薪
不知有多少房產投資客也有投資?還不是說少虧點而已,錢是一夕之間就沒了科技業員工可能也不少吧50萬人~~,比新竹市民還要多虛擬貨幣真不愧是虛擬的~~~下一個不知換哪家了全球第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在本月11日宣布聲請破產保護50萬台人受害30億蒸發!FTX破產 老闆竟還睡得著、狂打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