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新竹鐵路不能高架化?


iepmis wrote:
新竹市鐵路立體化早...(恕刪)


原來有大車站即可, 呵呵, 同為省轄市, 設籍人口不如新竹, 嘉市卻能夠高架化, 唉!

==
〈中部〉嘉市鐵路高架化 林全今宣布啟動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7-03-12

〔記者王善嬿/嘉市報導〕「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經蔡英文總統去年底指示加速辦理,行政院長林全今天特地南下嘉市宣布計畫啟動,店家、鄉親聞訊歡欣之餘,昨在車站前、後懸掛布條表達支持之意,更期待全案在等了數十年後,這次能真正落實。

林全今早十點到嘉義火車站前東側廣場主持鐵路高架化計畫啟動儀式,十一點前往保福一路及保正街口,視察嘉義污水處理廠工程,前一案最受鄉親關注,總經費二百七十五‧八六億元....

==
然後在另外一個版,有人就說新竹如果爭取高架化,得到的結果一定是再評估,到時連大車站都沒有 ...
這樣會不會太誇張?稅收人口規模比較小的縣市可以,那怎麼新竹不行?單新竹市不可以,那連同新竹縣的竹北一起考慮呢?

小客5509 wrote:
原來有大車站即可,...(恕刪)

cckm wrote:
鐵路沒有要立體化,貨運站為何要遷走???


之前已經評估要立體化了,鐵路局不動如山,沒有任何要遷走貨運站的訊息,納入前瞻計畫就會遷走???

就算中央逼著鐵路局要遷走,鐵路局只要拖個幾年說要評估遷到哪裡中央又換人了,一切就都沒發生過。

嘉義沒有貨運站與內灣線的問題,就單純將鐵路高架而已,錢也不是鐵路局出,對鐵路局又沒差。

我覺得方法是人想出來的,貨運站是否要存留或移走,也許因時空或城市面貌改變,也許有更好的地方,這也不是我們說的算,當政者自有規劃,查了一下,全台貨運站瞞多的,如果其他縣市能我相信新竹也能,新竹說要做的東西很多也說好幾年了,好幾年前就一直在說要蓋輕軌,當時也一直被中央打槍,現在時空背景不同了,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的,說高架與大車站綁一起申請怕大車站會沒了,不申請怎麼知道,剛好與輕軌重新設計車站動線阿,學日本也要學像的樣點,不要學半套。
前幾天還有一個新聞,因有老伯因搶平交道闖紅燈被撞死的新聞,希望這種事永遠在台灣消失,希望每個政策是不求快,希望有長遠規劃,重要是要考慮大眾不是少數人。
前幾天去台中豐原剛好路過鐵路高架的地方,之前是平交道,現在已經沒有像以前因等火車過而大家卡在前面紅綠燈的景象,最主要有行人專用道,推輪椅或嬰兒車的人不怕卡在鐵軌了,旁邊還有造景,腳踏車專用步道,乾淨整齊多了。
奇怪了,貨運站高架化是什麼困難的工程嗎?與新竹火車站高架化相比,應該是小兒科吧!怎麼會是擔心的項目呢?新竹市境內的內灣支線也早就高架化很久了啊!怎麼會說內灣線高架化會有什麼問題呢?早就高架化好在等你了啊!
說真的,不高架化,現在平常就是這麼吵了

不會因為高架化就更吵吧,除非現在平常就在抗議太吵

但是現在覺得太吵就不會住旁邊啦,會抗議的應該是鐵路還沒鋪之前,就存在的住戶吧

基本上,高架化利大於弊,交通會變更方便

絕大多數的人,應該會支持
sunyearhuang wrote:
要做,這些都不是問...(恕刪)
fish39 wrote:
說真的,不高架化,現在平常就是這麼吵了
不會因為高架化就更吵吧,除非現在平常就在抗議太吵...(恕刪)

會!
振動的傳遞介質不一樣就會差很多。
簡單一點的實驗,拿一塊鐵放在地上敲和放在水泥上或用繩子綁在空氣中敲。
聽聽聲響就佑道有沒有差。
也有很多相關的鐵路高架揚聲模式的研究(噪音跟地上一樣就不需特別研究了)。
你以為台中現在在抗議的居民都是高架化後才搬到鐵路旁的?
何以以前不吵,現在吵。就是因為差很多。
每次鐵路高架,對兩旁居民的說鐵就是,高架的鐵軌比較先進,例如無縫軌,就會少了很多震動等。
其實,無縫軌就只是少了週期性喀落喀落的聲而己,其它旳聲音都還在。特別的是沒說明高架後,傳聲的介質不一樣。高架後噪音級數會升好幾級。
等到蓋好,木己成舟,兩旁居民就只能接受事實。有抗議就就加個隔音牆,再不行就給你窗簾錢或補助隔音窗。
噪音就是回不到原在地上的等級。向環保局檢舉,就那裡超標(>80d分貝)就要求改那裡,改到小於80分貝,你就沒輒了。
但長期處在>70分貝的噪音就足以讓人不發瘋也神經衰弱。

高架後到底要縫合什麼,有什麼利益?
鐵路東西兩旁有路的幾乎都有高架橋或地下道了(見圖)。高架後交通不會便利多少。難道本來就沒路的,高架後要開路嗎?
至於原鐵路後的土地,因為一根根基柱代替了鐵道,也很難活化,大概就是當停車場吧。

sunyearhuang wrote:
會!振動的傳遞介質...(恕刪)

噪音到底差多少,工程上能改善多少? 先有數據再說吧!

ps.高架的高鐵兩旁也有不少住戶!
誰說高架後就只能當停車場?高架後橋下的空間說不定多出來,還可以開一條路呀!很多縣市都有高架橋下的道路,不是嗎?
怎麼有人那麼堅持原樣就好?就算有那些高架橋和地下道,但受限於高架橋和地下道容量的限制,加上有些是單向還不能雙向往返的,都不覺得那一塊動線很奇怪?幾乎複雜到外地人都不太會開了!
高架後全部都可以直通,怎麼沒差?平面通過和你要上上下下去爬坡,還是有點不一樣吧!何況有些沒連通的,可能因為高架化後連通,就有差啦!
加上鐵路阻隔,前後站就是無法連成一氣!
對於鐵路本身來說,高架後,所有平交道立刻消失,列車速度可以提高了,安全性也更好了,鐵路可以做到更接近捷運了,有何不可?
這些,都不是大車站可以解決的問題呀!
如果說要解決行人前後站通過的問題,現在的地下道已經可以滿足了,只差打通到林森路的地下道而已,這個為什麼不做?
貨運站就遷移怎麼會變成高架化問題?至於內灣線的拉入,也只是凸顯當初建設時,沒有「前瞻」考量的後果,更別提內灣線只電氣化一半,導致台鐵現在還要用柴油車跑內灣,根本無法簡化車種,也因為柴油車加減速差,也無法幫助加密市區段的班次。這些,就是不夠「前瞻」呀!
問題只在主政者有沒有心而已!不要拿鐵路局評估之類的當藉口 ... 如果任何事情一直這樣想,那什麼建設都有藉口不用做!
既然要做,那為什麼要把眼光放在一個點,而不是一個面的全面改善?

sunyearhuang wrote:
會!振動的傳遞介質...(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