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已經和荷商及新捷簽約了,只是簽約內容就不知了新竹市應是先等看看對岸的作的怎麼樣後,才會再作評估要不要接到新竹市來財務可能指的是徵地費用吧~~sunyearhuang wrote:市府要操心的是有沒有業者願意投資...(恕刪)
mobile3803 wrote:新竹市應是先等看看對岸的作的怎麼樣後,才會再作評估要不要接到新竹市來 沒進到新竹市火車站和園區,新竹縣就不會做啦!新捷又不是盤仔,蓋GRT只在新竹縣繞,那有搞頭。mobile3803 wrote:財務可能指的是徵地費用吧~~ GRT的軌道基本上是高架在原馬路中間,不佔車道,不徵地(只市府給路權)。(車站或會需少量土地,但基本上應會選公有地)
Toro拔 wrote:竹北市再怎麼樣也只有17萬人的城市,就算是新竹市也只有43萬人也只是小城市...(恕刪) 新竹市的長住人口有60萬。而且其大流量交通需求非常集中。如果說是要建捷運網是不夠條件,但蓋一兩條熱門交通路線,是很適合的。以前六家線很多人看衰,現在呢?蓋一般捷運,工期長,成本高,怕虧錢。但GRT成本低,營運成本也低,應該OK的,怕的反而是怕運量不夠大。新的市政府,拿那個財政問題來搪塞,是個很瞎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商人還沒跟新市政團隊喬好吧。
sunyearhuang wrote:新的市政府,拿那個財政問題來搪塞,是個很瞎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商人還沒跟新市政團隊喬好吧。...(恕刪) 我覺得應該是要看喬好後的路線,會不會讓上下班的人潮順利的進出園區
dc5325 wrote:至於是不是財政的問題,由於是BOT方式,我想只要規劃出來的路線有利潤,應該都不是大問題反倒是路線如果沒規劃好,將來營運不賺錢,很難找到有商人願意做賠本生意 這也是商人要去評估的,商人比政府精明的,交通處在瞎操什麼心?BOT案,政府的立場,就是爭取交通的最大效益,商人就是利益最大化,雙方折衝達成一平衡點,就可成立。再回顧一下交通處的瞎理由:新竹市交通處長沈慧虹:「輕軌的部分,我們還必須去看整個的財務狀況,還有整個工程的技術,以及我們整體的負擔,再去審慎的評估看看,輕軌是否適合在這邊引進。」財政部份,前面說了,應不是市府要去擔心的。工程技術?又不是要你交處去建,而是有技術和實際經驗的外商,又是瞎操心了。整體的負擔?一個呼哢,不知所云的文字。說穿了,就是之前商人跟舊市府喬的不算數,要商人跟新市府重新喬啦。
dc5325 wrote:如果只是到園區門口,不進園區,那根本沒辦法改善交通... 兩端都要規劃接駁車.由於是BOT方式,我想只要規劃出來的路線有利潤,應該都不是大問題 光靠交通運輸本身,BOT要有實質利潤不大容易,能以OT模式打平營收就萬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