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999999999999
由於老是有人說麵包三十年前五元,現在三十元。政府偷印鈔票錢變薄。
所以我去主計處的網站查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note: 包括蔬菜水果,民生用品與能源)
(note:這數字不包括房價,請不要回文又說主計處沒加入房價了)
(但是對一般沒房子或自住的人來説,蔬菜水果米水電瓦斯民生用品不就是平常最主要的花費嗎?)
參考網址(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dgbas03/bs3/inquire/cpispl.xls
以95年為基準
50 15.37
60 21.05
70 62.10
78 69.6
80 75.34
90 97.14
95 100
100 105.85
故這三十年來物價變為105.85除62.10=1.7倍。
而且可以發現60-70年,通膨漲到三倍。也只有那個時期通膨很嚴重。
麵包應該是那時候漲的吧。
而且那時期是台灣經濟最好,銀行定存利率20%。
不過四十年前的事,應該跟現在沒什麼直接的關係吧?
這三十年來,二十年來,十年來的物價並沒有漲的很誇張呀。
請注意這數字是包含蔬菜水果民生用品能源的平均,不包含房價。
而且是"平均"。請不要又有回文說某單項商品漲幅很可怕了。
請不要再回文,最近蔬菜漲的很兇(那是因為最近常下雨...-_-)
如果要比單項,dram10年前64M幾千塊,現在1G幾百塊....永遠比不完。
再去查台灣銀行23年來一年期定存利息
參考網址:http://rate.bot.com.tw/Pages/TWN001/TWN001.aspx
78 5
79 9.25
80 9.5
81 8
82 7.75
83 7.625
84 7.4
85 6.85
86 6.15
87 6.175
88 5.75
89 5.15
90 5
91 2.3
92 1.525
93 1.4
94 1.59
95 1.99
96 2.23
97 2.635
98 0.92
99 0.9
100 1.185
簡單的說你23年前存在銀行的錢。到現在會變成2.8倍。
這23年來的物價呢。是105.85除69.6=1.52倍。
感覺你存在銀行的錢還是沒被物價打倒呀。
過了23年,你原本的錢原來只能買1塊麵包,現在已經能大概買兩塊麵包了。(2.8除1.5)
(這裡的麵包泛指蔬菜水果民生用品電費瓦斯費的"平均")
由以上數據得到的結論:
物價只有60-70年間漲得最嚴重。漲到3倍。
70-80年間漲(75.34-62.1)/62.1=21%
80-90年間漲(97.14-75.34)/75.34=28%
90-100年間漲(105.85-97.14)/97.14=9%
想請教專家的是:
銀行定存利率的數據100%不會錯。
目前可能有問題的就是物價指數了。
但是怎麼看都沒錯呀?物價指數就是水電瓦斯蔬菜水果米民生用品的平均。
就是我們這些小市民每天都需要的東西。
物價指數到底是哪裡算錯了?
如果蔬菜水果米因為政府亂印鈔票漲的亂七八糟,農民為何沒有發財?
平常我去買便當水果,"平均看來"沒有感覺漲很多?
水電瓦斯也幾乎沒漲,ADSL會降價。是我的錯覺嗎?
我老媽說這幾年感覺漲的最兇的是魚。
我去主計處網站看,還真的是這樣,海產這五年漲了40%。
平常有買菜的婆婆媽媽真是厲害
頂多有某品項漲的比較兇,但我們討論的是平均物價。
一直都有專家說通膨很嚴重。
那這五年來的"平均"物價應該是漲多少%?可以給大家一個不用太精準的數字嗎?
6%?50%?100%?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