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hojumin wrote:
新竹1字頭的房子多的...(恕刪)
嗯...有實例或許會比較可靠吧!
那就拿我剛出售的一間"新竹市區大廈"房子為例吧!
2001年購買,為4~5年屋,
新成屋時依樓層不同 16.5~18 萬(後來問鄰居才知道),
當時運氣好,約9萬買到, 這算 50% 吧!
回想 網路泡沫 2000 年前,有人想過會崩跌 50% 嗎?! 還是五年不到的大廈 ?!?!
而這也是所謂的"蛋黃區"吧!
至於蛋白區 or 北北基地區,就看有無鄉民有實例了!
我想表達的是,就如現在的全球股市房市,就是一直漲,理由滿天飛,沒人知道會漲到那;
同樣的,在反轉時也一樣,一直跌,原因眾說紛云,沒人知道會跌到那!! 這是百分百不變的!
至於何時反轉,那就不是我能力所及可預期的了.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7&cad=rja&uact=8&ved=0CDoQFjAG&url=http%3A%2F%2Fiknow.stpi.narl.org.tw%2FPost%2FFiles%2Fpolicy%2F2012%2Fpolicy_12_017_1.pdf&ei=OXunU-OtBI2okQWj4IGABg&usg=AFQjCNElxepsaUp7dcnOK-MVjDcvj0InhQ&sig2=DAzKv5KM1hK6CWfap03WJA
臺灣的人口,依照目前的趨勢,
不會超過2千4百萬人。
所以不可能會有2千6百萬人。
2014-2015年間,
臺灣的勞動人口開始逐年遞減,
退休人口開始逐年遞增。
2026年人口開始呈現負成長。
1999年的推估,
2026年開始負成長是計入移入人口,
以今年淨移出來看,
人口自然增加率是在2020年開始負成長。
說真的,大家多存點退休金吧,
這是華人社會從古至今都沒有看過的現象。
假設建商跟銀行借五億來蓋
實際上只花了兩億成本來蓋房子
當然代銷會跟你說
土地取得成本高 原物料高 人事成本高 工地工人薪水高之類的
然後跟你說房價不會跌
然後呢
建商手上還有三億
假設房子只賣了三成好了
有七成的空屋
他賣三成的房子假設只賣了一億好了
那他還有四億可以運用
七成的空屋放了三年
房價假設漲的話
他再賣個三成的房子
那他獲利就更高了
代銷建商只會跟你說土地很貴 勞資很貴
不會跟你說他用了多少成本
而且很多都配合投資客
他根本是不會賠錢的
而且財力非常雄厚
這年頭還稍微買得起房子
很憂心下一代怎麼辦?
再這樣通膨下去
薪水沒有漲
房價跟物資漲翻天 下一代真的會很苦吧
luchowman wrote:
根據行政院經建會(現...(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