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的社區每天早上是有一些住戶是走路去搭高鐵的,不過大部分是夫妻中有一人在台北上班,但其中有兩戶真的是從台北搬下來的然後每天座高鐵往返,曾和他們聊過天,想法和這篇差不多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20316002275&cid=121303
爆增四倍是用什麼當基數? 高鐵第一年的營業額?
這似乎不能只看表面數字跟倍數就說有一種新移民潮,
要交叉統計+分析才能確定。
2.
文中的計算題太粗略了,
17萬買高鐵竹北站附近的房子??是兩年前嗎?
兩年前好像也沒這麼低吧!? 我指走路可以到的
走路十分鐘之內到不了的,則還要加計轉乘或接送的時間成本;
先只考慮可走路到高鐵站的房子,普通一點的算20萬一坪好了,
也不是妳要35坪就有35坪的產品,印象中三房權狀也都40坪了。
假設當事人就在台北車站附近上班,不用換車:
假設高鐵20年都不漲價,20年通勤費用抓整數 ==> 200萬
假設北捷20年都不漲價,20年通勤費用抓整數 ==> 25萬
假設竹北房價20年都不漲,買一個40坪新古屋 ==> 900萬 (通常必須含一車位吧)
假設新北房價20年都不漲,買一個1300萬的公寓(大約會買到3X坪的舊公寓依條件不等,總之先算的比竹北貴就是了)
竹北通勤台北的房屋成本==> 1100萬
新北通勤台北的房屋成本==> 1325萬
猛一看
20年的通勤成本
竹北還是比新北划算,
但是20年後,
1100萬的成本,房子值900萬
1325萬的成本,房子值1300萬
試問誰比較划算?
我會覺得買台北/新北還是比較值得,
差異只是看你把錢放在通勤費上、還是放在房子上;
更何況這只含了一個人的通勤費,
如果今天老媽想去行天宮拜拜、想帶小孩去木柵動物園、老婆想去微風買Jo Malone、去法樂琪跟同學下午茶聚會、去AIT辦美簽,
就又比住在台北麻煩上許多,要花的交通費也多。
吃的玩的尚可找別的勉強取代,但有些地點就是在台北、朋友親戚都住台北什麼的,無法改變。
更何況生活不會只有通勤上班,
習慣台北生活的還是會想辦法買在台北,
除非生活不依賴台北,親友住台北的不多、台北只是純上班的地點,且連新北房價都是新竹兩倍以上了,
我相信青埔、竹北就會吸引這樣條件的新移民囉。
抱歉我寫得太長了!表達得不好真拍謝
以天龍人(台北 新北)的生活圈來說,親人朋友都在台北居多,
桃園新竹的親友很少來往,
買房當然以台北市中心為佳,北投淡水都太遠不適合,更何況桃園新竹,
不開車不會去到那麼遠。
反之,桃竹人來說,市區發展再怎麼發展還是那樣(20年後也不會進步多少),
假日往台北跟新北跑居多,
早期沒高鐵的時代,桃竹的台鐵假日北上都是人滿為患,所以去台北就是一種日常習慣,
不一定要開車去,因為想去的地點都可以搭捷運,例如光華商場 世貿 101 西門町 微風廣場等等,
不是天龍人就會比較跑的勤,稍微規劃一下就有豐收的禮品帶回家,
不浪費時間,一次出門就買齊,訂位電話不管從哪打去都有效。
通勤人口暴增4倍~10倍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但有趣的是戶籍仍是台北市,
因為台北市的福利比桃竹好太多了,遷戶口並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已經在好幾年前,就在竹北買房子,當時在六家那裏看房子的時候,最貴的「豪宅」,一坪約二十萬出頭,每戶五十幾坪以上,其他的一坪約十七、十八萬左右(透天住宅除外),我都嫌貴了,後來,在光明六路,離高鐵站的反方向末端,找到一坪12萬的透天新成屋。不過,後來六家的房子價錢一直升,早就沒有這個價錢了。
因為我的專長是軟體業,說真的,大部分的工作機會也在台北,但是又不喜歡台北擁擠的生活,寧願住在竹北,然後通車到台北。
一開始是有好幾年開車到台北上班,嫌太辛苦,又花費太多;開我的車,每兩天半要加一次油,高速公路過路費每天四張,台北停車費又所費不貲,一天停個十個小時以上,代表的就是好幾百元,這還不算車輛損耗的保養與修理費,再加上時常加班開車危險性增加,我迷迷糊糊曾經在週六去公司加班的路上,發生過車禍,自己開車撞牆壁,人沒事,車子修了二十萬。
曾經嘗試過坐台鐵上班,竹北車站是個小站,「偶而」有自強號和莒光號會停,但是都不是我上下班的時間,所以了,只能坐電聯車上下班。至於上班坐電聯車還好,沒什麼人,我還可以騎著一千元買來的中古自行車,隨便停在竹北車站附近,不怕有人會想偷我的腳踏車,不過,下班坐電聯車,那可痛苦了。
若是正常下班時間,電聯車上人之多,雖然比柵湖線的人潮少一點,但是也別想有位子坐,只能隨著電聯車搖啊搖,搖到楊梅後,才可以坐著休息一下。那如果是加班呢?我這行業啊,加班算是正常工作時間,為了趕最後一班電聯車,逼迫自己一定要在可以趕上最後一班的時間內離開公司,加班在此時,優勢就出來了,車上人丁稀少,常常整個車廂,就我一個人,想躺在走道上也沒人管你。那時我當然不敢真的躺在走道上,可是又很累,所以想直接平躺在椅子上。要知道,電聯車的長椅不比自強號的椅子舒服,硬梆梆的,還有些突起的地方,電聯車雖然載客量很少,車子開起來還是會搖晃,躺起來,真不是我這個喜歡睡軟床可以接受的。躺過一次後,就不再搭電聯車上班,還是開車好。
後來找到新竹的公司上班,不幸地,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得上台北,因為大部分客戶都在台北,於是乎,轉搭高鐵,每天出差到台北客戶端工作,還好的是,公司有給出差費,坐高鐵不用坐自由座,不用和其他人在周末或是假日前擠自由座的那幾個小小的車廂。
之後,又換了一家公司上班(不要問為什麼常常換工作,因為這是軟體業的特性),這下子,又是台北的公司,那時,高鐵也已經推出定期票,就是一張有你的照片貼在上面的感應票證,期限30天,若以一個月22天上班日計算,大約是每天買自由座的票價的六幾折,八千兩百多元,加上每天的捷運費,費用比起來還算划算。(之前在台北上班時,也嘗試過搭高鐵上班,那時,可沒有什麼折扣,加上自由座只少10元,所以乾脆都會買對號座)
至於時間花費,不一定比開車快。怎麼說呢?開車從竹北家到台北公司,在一般的時間內,最快可以在一小時二十分鐘到一個半小時可以到達,當然,每星期約有兩天高速公路車流量稍大,會慢個二十分鐘;那坐高鐵的話,從家裡到高鐵站,約花15分鐘,停車、走進高鐵站約3到5分鐘,不想要找不到自由座的座位坐,所以必須提前在目標班次的15到20分鐘前到月台排隊等車,高鐵新竹站到台北終點站的時間是32分鐘,轉搭捷運約花20幾分鐘,加上再轉公車或是走路,花費20幾分鐘,這樣算起來,以時間成本來計算,有點多了一些。
不過搭公共運輸系統是有一點點好處的,那就是坐高鐵的時候可以稍微休息一下,還可以不時遇到之前認識的人,通勤久了,還可和跟我一樣坐高鐵通勤的人結為好友,每天一到高鐵就有人可以聊天;轉搭捷運時,又可以遠遠觀賞台北穿少少的美眉,嘿嘿嘿,只可遠觀,不敢當癡漢。
缺點就是,周五下班、連假前一天,自由座上的人潮洶湧,雖然經驗豐富的我每次都可以有位子坐,但是下車的時候,可是必須要穿越重重人牆,才可以擠出到新竹站月台。
這些年來,搭高鐵到台北上班久了,真的看到和我一樣通勤的人越來越多,我覺得應該不只一倍,只覺得,自由座的座位越來越難找到,大家和我一起在上班時間上車,常常地,也在下班的時候一起回到新竹。
到底這樣通勤的人有沒有變多,我想,我的感覺應該算準的,是真的變得很多了!
後話:
這樣通勤是滿累的,我為了省成本,本來是開車到高鐵站,再轉搭高鐵,為了省油錢,我改騎機車到高鐵站,終於在去年12月份的一天,我在光明六路上出車禍,雙腿骨折,目前還在休養中,只能上01打打字,自娛娛人。
stevenchao wrote:
(恕刪)...
所以現在你要在高鐵區外找到"合法"停車位,簡直是不可能
教你一招,是我每天開車到高鐵的心得:
若是你從竹科方向過來,也就是說,從文興路過來,想必找不到停車位,尤其高鐵七路以外的小路,都已規劃成機車停車格,開遠一點,也絕對在上班時間找不到位子停車,若是停在看起來OK的轉角,我跟你保證,絕對會被開紅單,我就被開過,讓我覺得,竹北警察好像沒別的地方可以開紅單,整天在高鐵附近巡邏,國家財源,以及個人紅利,就會滾滾而來。
不然你可以在附近月租停車位,沒記錯的話,一個月一千五,每天還有報紙、礦泉水可以拿。
但是呢,若你把車開到光明六路,那你就會見到一道曙光。
光明六路接近高鐵的路段,是沒有規劃任何的停車格,也沒有畫任何紅、黃線,也就是說,除了消防栓以外,都可以停。當然,最好的位置都被佔領了,那怎麼辦?不用擔心,高鐵是個高架鐵路,它的下方有幾條長長的小路,都可以停車,只要小心路邊的水溝,因為水溝蓋會被偷,不要讓輪胎掉進去就好了。
停那裏當然比停在高鐵停車場遠一點,但是只有遠一點,是絕對可以接受的距離。

當時是線上刷卡有優惠10元,
大概是, 機車10分鐘, 高鐵, 轉捷運, 轉公車, 步行10分鐘,
door to door 要花2小時多一點,
來回就4~5小時在通勤,
的確有看到很多漂亮OL, 在坐車, 人也蠻多的.
但還不至於買不到票.
一個月記下來要花1萬1千多元在通車上, 還不算機車每天的油耗和保養.
若不是薪水比1萬1千多好幾倍, 每天上班不到10小時, 沒有人會這樣做的吧...
(4~5小時的來回通勤時間+ 1萬1的開銷)
在內湖租個室內實坪4坪的小套房也差不多1萬1,
當時的高鐵區已經蓋很多了, 但晚上下班時經過繞一下還是超級荒涼,
用我見過的淡海新市鎮來形容他, 只是有一點太過, 並不會差太多.
前一陣子週日晚上8點去那附近繞一繞還是一樣, 還是一樣路上沒人煙,
對比大馬路旁那一排仲介店燈火通明, 對比強烈.
他們真的該好好努力把那一帶變熱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