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府有注意到竹北每月的居民遷出量嗎?

竹北市人口發展概況:
1.102/9出生數154人,死亡56人,遷入1236人,遷出556人,淨增加778人
2.102/10出生數181人,死亡44人,遷入738人,遷出458人,淨增加417人

==>
1.觀察重點:按竹北市各里的人口變動來看~
(1)人口增加以縣政二期與高鐵特區為主,如斗崙里、鹿場里、中興里、東平里均有大量
增加,增加主因為遷入人數高於遷出人數。
(2)人口遷出仍以縣政二期與高鐵特區為主(因高速公路以西各里的人口變動非常少),總
合遷出人數每個月竟高達四、五百人
2、高鐵特區與縣政二期的入住律
(1)成屋三年以上,價格落於750-1500萬之間的建案,均有非常高的入住率,如以我居住
的區域為例,大濟首相花園超過九成、瑆鑽歌德堡超過九成、富廣築藝約八成、昌益音
樂廳超過九成、綠水階約九成
(2)越近高鐵區,生活機能稍差,但人口聚集處形成後,價格帶在750-1500萬間的,也有
相當高的入住率,如嘉豐十一路、嘉豐五路、六路一帶、點燈率約六~七成。

==>我要表達的是~
的確竹北重劃區的願景和高綠地覆蓋率,造成了遷入人口的大量增加,但每個月高達
了四五百人遷出,新竹縣政府是否有注意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警訊,人口的外流比例
過高,除了不利竹北市的發展,也代表背後潛在著有讓住民遷出的重要原因;我個人猜測
這重大的理由,應該是交通問題;新竹市東區也在稿重劃,竹北市也在搞重劃,塞到不耐
煩的住民,自然就選擇搬到經國橋另一頭的新竹市,新竹市也在爭取人口進駐,不然規劃
這麼大的重劃區,哪發展得起來?明知道和竹北之間的競爭,最大的優勢就是交通,怎麼
會不好好把握這個有利環節,是我就儘量把慈雲路公道五路口、埔頂路口的紅綠燈儘量拖
長,甚麼直達園區的高架通通不建,又不是笨蛋,做球給竹縣,讓人口外流竹北。當然竹
市交通局也不至於惡質到延長紅綠燈口時間,但不會拿竹市的預算來改善竹北進入竹市的
交通是真的。

因此新竹縣政府在竹北進入園區的交推規劃上,絕對不可以仰賴竹市有任何的作為,
甚至進入園區的交通規劃,必須將過河後的進園區路線一併考慮在竹縣可作為的範圍內,
而且要積極的規劃與執行,高鐵橋下道路通車後是否直達園區,才是重點,若轉到光復路
去塞車,最後還是得仰賴竹市來解決交通問題,的確橋下道路直接進入園區的道路有規劃
,但一來彎彎曲曲,二來又要再分幾期的工程,這延宕的時間內,又會流失多少住民,縣
政府不要以竹北市人口快速增加而自喜,應該憂心每月怎會有高達四五百人的遷出量啊?
蓋再多橋都不是根本解決之道。
竹北需要創造就業機會才能變成一個獨立的大城市。
現在的生醫園區加上高鐵商業區的發展或許是一個契機。
drochenwei wrote:
新竹市東區也在稿重劃,竹北市也在搞重劃,塞到不耐
煩的住民,自然就選擇搬到經國橋另一頭的新竹市:...(恕刪)


你突破盲點了! 但是有能力做決定的決策者還渾然不知...

我周遭就有朋友原本住在高鐵區

後來因為不想上下班塞在經國橋上

就去買了關埔區的房子搬過去了!

我在幾年前當管委的時候有機會議員在場

我就有建議在經國橋竹北端多設置一個匝道

把車流疏通到興隆路上, 避免大家全部塞在文興路路口!

可惜的是幾年過去了, 別說匝道了, 連隔音牆都沒看見

可見得竹北應該跟中油有掛鉤

寧願大家塞在橋上空燒汽油也不願改善交通....

同樣經國橋, 人家新竹端千甲那一區也沒幾個住戶, 都還特地設置了匝道跟隔音牆



kohojumin wrote:
蓋再多橋都不是根本解決之道。
竹北需要創造就業機會才能變成一個獨立的大城市。...(恕刪)


照你的說法得把整個竹科搬進竹北才能解決!

有機會去調查一下, 竹北有多少人口在竹科謀生

我知道我對門的, 樓上樓下的都在竹科工作, 甚至還有同一廠的...

該砍頭的是當初設計經國橋的人

把6線平面道路接到4線道的橋上! 橋上再弄個超複雜的匝道到68快速道路

這樣不塞就有鬼了!

大家說得很中肯啊
竹北最大的問題就是進新竹市的交通
偏偏新竹縣政府無腦,新竹市政府在那偷笑
趁你腦袋還沒清楚的時候趕快炒新竹市地皮

說真的
高鐵區的建蔽率跟容積率我比較適合居住
新竹市即使是重劃區我都覺得太擁擠
但竹北交通問題不是一兩座橋可以解決的
下了橋一樣得塞
縣市是國民黨執政
卻還不能合作解決交通問題
你還能期待這個政府什麼
原來竹北人口的遷出率這麼高,
真令人驚訝
我同意竹北發展目前一個重要的瓶頸就是到竹科的交通
這不是今天才發生的問題
這問題已經存在非常久了
我想這個問題新竹縣市政府也不是今天才知道,好幾年前就知道了
但是還是依然無所做為,持續擺爛

高鐵橋下道路可能是一個減輕塞車的方案
我個人猜測最終是會通進園區力行路的
只是時間點可能要五六年以後
明年底一期(或是之後的二期)完成之後,預計就會有大量的車流改走橋下道路接至公道五
之後在從竹中口,或是慈雲路進園區
前者會把車流塞在光復路與介壽路的T字路口上,
這個路口不比慈雲路那般有高架橋可以跳過光復路路口的紅綠燈
於是大量從竹中方向要左轉進介壽路
注意喔,還是「左轉」喔,左轉同時會阻斷對向車道的車流,會增加總體等待紅綠燈的時間
我預計光復路與介壽路的T字路口上班時間絕對會比現在更塞
車流直接往東堵回竹中口 以及 往西堵回關新路

簡單來說的話,就是當高鐵橋下道路一期完成之後,
經國橋上的車流會減少
而部分車流轉移至園區三期入口,並且拉關新路以及竹中口的居民們一起陪葬

唯一能夠救該區交通的方法
就是趕快把橋下道路的三期搞定,(雖然三期的土地徵收可能難度更高,因為愈近竹科,土地愈貴)
車流一旦可以直通園區力行路
園區三期入口的壓力就減少了,

所以我認為,以陰謀論的觀點來看,
只要橋下道路一期完成了
對竹北的房市不見得有實質好處,因為只是換地方塞車
但是對關新路的房市來說絕對是惡夢,因為原本離園區近的優勢不見了,一堆車從竹北來塞住你家門前的路
對此,新竹市不得不促成橋下道路三期趕快完成,以舒解交通問題
但如果三期完成了,對關新路的房市來說,只是回到原點
但是對竹北的房市來說,就是大大加分了


除路高鐵橋下道路之外,
縣政二路接千甲的橋也是改善交通的可行方案之一
不進園區的車流就不用去塞經國橋,也不用去跟長程的車去擠高速公路
經國路與高速公路都可能會順暢一些
但是能順暢多少,這部分要先打個問號
因為上班時間需要從竹北到新竹市,卻不是要進園區的究竟能車有多少?
另一方面這條橋還要等新竹市千甲方面的重劃完成
我想保守四、五年內是不會開始動的
請問
a.若中興里-->東平里 是計算遷出&遷入竹北各一次嗎?
b. 東平里5鄰-->東平里10鄰 也被計遷出&竹北遷入各一次嗎?

謝謝。

1.102/9出生數154人,死亡56人,遷入1236人,,淨增加778人
2.102/10出生數181人,死亡44人,遷入738人,,淨增加417人
我是覺得大家把遷出率看的太嚴重,重點在整體的成長率和戶數的成長,竹北已經是第一名了,舉竹市東區的例子看,房子蓋那麼多,但遷出入幾乎打平,整體還曾出現負成長,那要怎麼辦??
有遷入有遷出,想搬入的搬入,想搬出的搬出,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適合的地方住,居住市場才健康呀!而且以高鐵來講,現在房價已經那麼貴,若遷出率遠低於遷入,那房價不知要漲到那裏去了...這樣比較好啦不然怎麼買得起~~

還有關於塞車的問題....其實早上七點經國橋就會塞了....你知道為什麼會塞嗎??真實的原因是紅燈太長了..怎講呢?慈雲路往園區通行,綠燈是60秒,公道五是120秒,埔頂路也是120秒....常常公道五和埔頂路都已經沒車了(本身車較少,綠燈時間又太長),但慈雲路却因綠燈太短而回堵到經國橋上...而且公道五和埔頂路的燈號不連貫,有時車剛過公道五,埔頂路的號誌馬上變紅燈,車子剛過公道五就要踩刹車等埔頂路變綠燈?號誌調成這樣
................
................
................
................
不塞才怪啊!



去看看新竹縣政府網站的建設規劃就知道了,是以高鐵橋下和園區三期(頭重,二重,三重都市計畫)為整個打開交通死結的藍圖.政治人物都是這樣的, 新竹縣不會去管你新竹市的. 各自的地皮自己炒,沒有人會幫誰抬轎和只喝湯的,另外竹北的房價會不會再漲,也不是他們在乎的,手上的地早就賣光光了. 他們只在乎哪裡的農地還能低買高賣,建設就往那邊提案..我們老百姓是不懂得的! 接下來的炒房就交給建商和投資客了,我們買到的就是高房價和一個夢.

用這個數字計算淨遷入率{〔(遷入人口-遷出人口)/戶籍人口〕×100%}, 這個數字來看, 竹北可以說是全國最高的人口淨遷入率地區了

另外在人口遷移的統計上面, 因為台灣採取戶籍登記計算, 而非實質居住計算, 所以還存在一個盲點, 也就是很多縣市的實際遷出或者遷入人口其實是和統計數字有差異的, 其實這個數字的差異, 各位只要觀察每次選舉的時候整體的投票人口移動的行為就知道了

Jeff-lin wrote:
我是覺得大家把遷出率...(恕刪)


設定公道五路紅綠燈120秒,和埔頂路120秒的理由是什麼?公道五路設定120秒,
應該是為了因應新竹市區進入園區的車流,但這個120:60的依據為何?是計算車流量後的結果嗎?
那埔頂路口呢?埔頂路不大,120秒的設定又是為了甚麼?很難想像過這兩個路口,就浪費了四分鐘,
新竹縣政府和市政府對這兩個路口沒有任何協商機制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