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交流道只是一個便宜行事的做法~中央編預算,高工局施工,地方收成,有責任有出事都不影響小區域的戰場~中央丟資源又可以兩邊討好...
像中和交流道天天堵,堵南北向,假日更瘋狂的堵,但是你北上可以選擇走景平路過秀朗橋接環快往安坑新店上,或是南下走64號接往新莊五股上,更可以過中安大橋接快速道路走山路接到三峽~
平面替代道路的路網有時候不一定更快但比塞車輕鬆很多
去新竹南寮更可以直接就走新北環接64往西濱,假日的行車時間不會比走北二高慢太多...
像彰化,其實有台19可以接通雲林跟彰化,高速公路西螺員林大堵車的時候,這條在田中間的省道幾乎是沒車的....如果他可以有沒有紅綠燈的快速道路,那就更方便了
你行經苗栗路段的時候,高速公路很少在苗栗那幾個交流道堵車,也許是因為交流道少的關係,可是有上交流道的需求還不如快速引導他到現有的交流道..除了方便上高速公路更能串連地方的需求~
對於地方的使用上,是有比較方便
但是這些方便是建築在:
1.不合經濟效益的投資
2.犧牲更少數人的權益
增加交流道對紓緩高速公路的車流的幫助有限(五股-楊梅),所以才會有五陽段拓寬工程
至於比較鄉間的地方,原本使用的交流道就足以應付當地的車流,
只是增設交流道後,部分當地的居民可以縮短道路的行駛里程
可是這又是建立在另外一群更少數人的痛苦上,那就是新增設交流道需被徵收土地或房屋的地主或屋主
有些人,當初買房,甚至是買工廠並沒有想到在離交流道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將來會被徵收
而政府徵收土地的價格又跟市價的差異太大
試想,原先居住在該地20-30年的居民,房子被徵收走了,年紀又大了,你是要他搬去住哪?
這縮短的幾分鐘或10幾分鐘路程,或許就是建立在更少數人失去原先居所的犧牲
要縮小城鄉差距,要增加地方建設並沒有錯
但是地方建設不僅僅只有連接國道交通建設的需求
把錢花在刀口上還是比較實際的
另外,政府對於被徵收房屋或土地的民眾給予的補貼應合理
否則繁榮地方的建設一開始就是建立在地方上更小一群人的犧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