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台北的MRT運輸量是怎麼衝出來的?
是因為開車沒騎車快,騎車沒捷運、公車快
開車要停車位,騎機車也要停車位,那個捷運量是被逼出來的
有那個誘因才會有人要使用
高捷為何沒人搭?因為高雄開車比騎車快,騎車比捷運快,停車位滿滿都是(相較之下)
而且說白一點,警察執行也沒那個嚴,因為妨礙到其他人的機會較小,反正路寬
台中的情況跟高雄相似,即使蓋了MRT也沒用
前面大大說要培養大家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觀念
我跟你說:不可能
因為台中不夠擠,不夠逼大家非得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不可,不像台北,開車出門就是找罪受
我同學從南部上台北念書工作,二十年沒買機車汽車,因為完全沒需要
在台中高雄,沒機車汽車就有如斷腿一樣
真的要做,就是把現在的BRT搞好,搞得方便到大家覺得不用開車,不用機車,自然使用量就有出來
雖然我這次沒投老胡的票(前一次有啦!)
但是我倒很肯定他八公里免費公車的作法
把一堆學生引去坐公車,家長不用再接送,也是紓解了交通容量
可能台中市區居民對這已經習以為常
不過對舊台中縣部分,公車已經很多年沒人在搭了
所以我贊成好好把BRT搞好,即使賠錢也比MRT省多了
童童童 wrote:
oshyareman...(恕刪)
桃園的捷運是因為有機場
台中的綠線捷運是因為高鐵
都是有條件的
如果都不用條件
每個縣市都吵著要蓋
看這撲滿要怎麼宰才能生出這麼多錢
----------------分隔線----------------------
對不起!我的用詞有誤,
我講的並非台北市到桃園機場那條捷運。
因為桃園市+桃園縣現在已升格為第六都,
所以舊桃園市不能獨享整個桃園市這一名稱,
我一時改不過來,
【桃園市到桃園機場捷運】
我現在更正為舊的桃園市區,區、區、區,區念三次,
就是桃園火車站到桃園機場的捷運。
桃園火車站到桃園機場的這一條捷運,
在中正北路段上並沒有半條公車路線,
也沒看到桃園市政府在搞培養運量。
條件也是人設得啊!
我在北桃園生長,出社會以後才到台北,
我幾乎每個星期六都會回故鄉和親戚聊天,
聽親戚説,中壢好像也有一條(整個桃園市好像是環狀網)。
--------------------------------------------------------
characters大大説
童童童 wrote:
oshyareman...(恕刪)
高雄也準備蓋BRT了
你說咧?
------------分隔線------------
回答高雄BRT前,我想先問你,
中港路蓋要BRT的出發點是什麼?
自問自答,最重要三點
1想減輕中港路的交通負荷
2想解決中港路交流道打結的問題
3給市民一個乾淨、舒適的生活空間
問題是中港路蓋了BRT,
1並無法解決台灣大道中港路上的車流,
2也沒解決打結的中港路交流道,
第3點更沒做到,
BRT非油電混合,
為了拖動二節車廂,
那顆大馬力的柴油引擎所發出轟轟轟的聲音+廢氣,
根本沒達標。
市民要的其實並不多,
只要你解決上列三點,
我管你給我什麼RT,
BRT車道全改成馬車在跑,
給我公共馬車專用道也可以。
BRT並不是不好,
而是要考慮台灣的街廓都很小(短),
走沒幾步路就一個十字路口,
偏偏台灣大道中港路又肩負兩大幹線國一和國三交流道的出口車流,
那你硬要在這條路上推BRT,
不是自己拿石頭軋自己的腳。
有大大説封了一些十字路口,
也有大大説封了中港交流道,
就能順暢,
我跟我兒子説,
這確實也是一個辦法,
只不過買回的鞋子太小,
卻要拿刀子將自己的腳削小一點。
高雄的BRT蓋在哪裡,
我不清楚,
若無法解決上列三點,
那就準備被炮吧!
--------------------------------------
説一個真實的故事,
很久以前,
外國一個老太太一直抱怨他的煞車有問題,
所幸她開的是一個歐洲車廠牌子,好像是S牌,
經理認為消費者不會無聊跟你亂抱怨,
他就親自坐上老太太的車子,由老太太駕駛,
子細觀察,原來老太太踩煞車時,
因為腳踏墊太厚的關係,
老太太的腳沒有完全抬高,
就去踩煞車,
所以她的腳掌既踩煞車腳根又微微壓到油門,
回到車廠,
經理拿掉腳踏墊,
老太太再上駕駛台,
一切問題就解決了。
反觀另一車廠,
一直認為消費者在搗蛋,
一切都是消費者的問題,
不斷出人命之後,
美國政府調查,
最終,
祭出高額的罰款。
不要把抱怨者都當成搗蛋者和反對者,
事關自己的權益,
沒有人會無聊到會亂抱怨、亂反對,
在位者應傾聽人民的抱怨,
學學老宋,
老宋在當省長的時候,
去到偏鄉,
走到這裡,人家說,這條路很爛,
走到那裡,人家也説,這條橋很爛,
他可不會認為抱怨者是刁民,
他子細聽,回去想,
該擴寬路就擴寬路,
該造一條橋就造一條橋,
當時,解決偏鄉的交通問題,偏鄉人民感激,
現在,全台偏鄉假日都擠滿遊客,熱鬧滾滾。
BRT或許真的有快幾分鐘,
路有捎為不塞,
但那些對人民來說是無感的,
快幾分鐘,真的無感,
以我不開車時使用腳踏車或公車或捷運的內心話,
我從不會關心腳踏車、公車或捷運哪一種交通工具比較快,
我只關心哪一個比較方便,
離我要到的地方比較近,
例如我到世貿看展,
我坐捷運,一下車出了捷運站就是世貿入口(信義路),
一館看完逛二館,之後走過松壽路到二館對面搭公車回家。
但趕時間送貨,
只要路一有不順暢,
我就馬上有感。
馬路上有各種不同的活動者,
台中會抱怨文那麼多,
就是沒解決非得騎開車上班、跑業務、送貨、載客、旅遊、就醫等其他的用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