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藍線 現階段造價是20億~~


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呵呵..記得火車站到...(恕刪)

你提的觀念不是完全正確,不過在這也不需要提(本文末說明原因)
只跟你說你提的數字即可

1.BRT車輛在十月就是有50台,這應該不是新聞了
很多網友在板上也有提.所以連結車司機增加的成本 每月算2萬*50輛*3人=300萬
你提"若200個公車司機一個月差1500萬"
所以你算公車司機一個月薪水加獎金可達7.5萬?據我了解實際是能五萬就偷笑了
總結就不是你說的一年差到1億8000萬, 而是8400萬.(不管你觀念對錯,只針對數字修正)

至於你2,3點就留待時間證明
文末你也說了行控中心 車站的工讀生的成本你也都沒提

這樣照你的觀念一算就不是十年打平了,要到20年.
只是稍微修正一些客觀數字, 不是在比較307與BRT
因為我在別樓也有提不是把307的概念全部移植台灣大道,
而是用互補省錢的方式... 謝謝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你可以去查查..BR...(恕刪)


第一台中市有幾輛雙節公車,不清楚???

第二台中雙節巴士,你估計可以使用25年????

第三建置成本呢?307 102輛 也要3-5億吧(純屬猜測)???

那來的勇氣繼續算下去

13年就打平了,這個結論是憑空生出來的嗎??


台中市議會今天上午交通業務質詢,民進黨議員陳世凱說,台中公車老舊,不僅有安全疑
慮,也影響搭乘意願,8年以上舊車351輛,占公車總數的52.4%,正巧台北市公車8年就得
汰換,難道台北不要的車換來台中載人嗎?

他強調,原台中市公車年限10年,原台中縣未規定年限,目前縣市合併後,依中央規定最
高使用年限為12年,5年內將調降為10年。
tslee502 wrote:
你這句話不就在自打嘴巴?!
就是因為車內走廊都站滿了人,所以車外的人是不是很難進去
在前面那位乘客努力擠上車前,下位乘客不就是利用時間先刷好卡了嗎?
以此類推 現行搭乘普通公車看到的就是這樣居多
所以尖峰時刻車外刷卡的優勢可以說是沒有



走廊站滿了人,就代表車快滿了,這時通常只要幾個人上車,司機就會說,請等下班車.....

如果還要刷卡,很不幸,只能走前門,後門都不能走,前門又常常擠滿了人,擠不擠得上去還很難說,就算擠上去了,還要擠到刷卡機旁刷卡,這樣不是更花時間?
而且別忘了,若是車上刷卡,人潮都是從前門湧入,照你說的「車內走道狹窄」造成的impact會更嚴重,因為大家都必須走前門,刷卡,再往車走道裡面擠,如果擠的速度慢了點,就會回堵造成後面的人連刷卡機都無法靠近......

如果已經刷完卡了,只要努力擠上車,或是司機說請等下班車,就可以開走了,這樣delay的時間就少多了....

所以,尖峰時刻,車外收票的優勢會更明顯.....

當然,也可以每個門都設一個刷卡機,不過,這就是不小的花費了.....

tslee502 wrote:
你也不用再那爭論307幾分鐘一班, 幾台車連起來
人家的運量清清楚楚的攤在那, 一年營收幾億就是清清楚楚
不需要模糊焦點


舉出事實怎算模糊焦點? 你不要隨隨便便就給人戴一個帽子,這不是理性討論該有的態度,請問一下,我有給你戴任何帽子嗎?

事實上,307就是來回全長48公里,106站,每個站都是人口稠密區;台中BRT就是來回全長33.4公里,46個站,部門站很熱門,但過了東海大學以西,就是人煙稀少區,直到靜宜附近才有比較多人(但仍遠少於東海大學以東以及307沿線各站)。

而台中的BRT就是可以在半年不到的時間,日平均運量達到5萬,逐步接近日運量7萬的307.....只要新市長沒有扯後腿,相信一兩年內超過307不是問題.....

tslee502 wrote:
我文末也說了
如果台灣大道以307架構,搭配"整併公車路線與專用道"(沒有多種公車路線一起擠的問題)
而沒有像現在BRT要加蓋站體 電子閘門 與剛性路面等等
或許能夠只花少少的錢(改裝公車, 估計不須五億) 達到與BRT相同的運量
這才是MRT藍線前置作業(展現台灣大道潛在運量)該做的事,沒有其他浪費(公車可以改其他線繼續使用)


達到相同運量是不可能的。
台中BRT與雙北307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經過的路線性質與站的間距。

307平均站間距: 48/106 = 0.453km/站
台中BRT平均站間距: 33.4/46 = 0.726km/站

BRT平均每站的間距就是比較長,加上有些站是人煙稀少的站,所以BRT乘客平均每人乘坐的里程數就是比307的還多。

另一個路線性質就在於,BRT目前只在台灣大道行駛,而307則是經過許多不同的路,所以BRT遇到的熱門站點與冷門站點的載客比例極為懸殊;而307沿線各站雖然也有熱門站與冷門站,但差距沒那麼大。

也因此,雖然BRT帳面上看來運量沒有307那麼多,但在熱門站點的載客數是勝過307的,如台中車站、科博館(草悟道)、新光遠百、秋紅谷等點,在熱門時段,常常要等個三班BRT(乘客數120)才能排上車;如果使用載客數只有70人的一般公車,可能就要等5班以上.....
如果是台中車站,更是誇張,熱門時段連BRT都要等個5、6班才能排上去,若換成一般公車,可能要等個10班左右才能排上去.....很多人等不及就乾脆不排了,寧願坐別的交通工具.....

在這麼擁擠的台灣大道,較大運輸量的BRT還是比較適合。

另外一個重點是乘車時間。307單程24公里,從起站坐到迄站要將近100分鐘,相信應該很少人會從頭坐到尾。但BRT單程17.2公里,僅45分鐘上下,除了單一車種專用道外,另外就是車外收票所節省的時間。所以從起站(台中車站)坐到迄站(靜宜大學)的人還不少。也因此,才會出現不論在那站上車,都要用站的,座位都找不到......如果使用一般公車,就要加開更多班次才行.....

別忘了,307是一般公車,有人按鈴或是舉手才停車,但台中BRT是站站停,如果要用公車來取代BRT的功能,卻又不做車外收票的配套措施,為了達到相同運量,要開更多班公車,這時上車刷卡delay的時間累積起來是很可觀的.....

另外,要讓BRT行車速度維持穩定並增加運量的秘密武器就是號誌控制。號誌控制簡而言之,就是在班車delay時,延長綠燈秒數以加速行進速度。如果使用一般公車,因為班次較多,只要有delay,可能就是一堆公車要延長秒數,結果橫向(南北向交叉)的車子紅燈就會變的更長,這會造成橫向車輛的更進一步回堵,減少號誌控制使用的彈性。

所以,想要花少少錢,達到BRT相同運量是不可能的,光是熱門站點形成的瓶頸,就會讓多數人打退堂鼓了.....

ansonhsu wrote:
我舉的例子哪裡錯估了?


你不是說開始營運原本的預估是6.2萬? 但一開始只有3萬多..... 這不是錯估?

既然一開始就會錯估,其他的估計會錯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tslee502 wrote:
那就來談談BRT與307的硬體
不需要考量區域人口
現在307客運是不是能達到日運量7萬
說明這樣的硬體系統有機會達到如此的運量
而且是還沒給他"單一車輛專用道"喔(只有部分非單一專用道)
套用你說話的口吻:今天如果給他"單一車輛專用道",縮減往返時間,那乘車意願會更上升,運量會有再增加的空間.
我舉307當例子是要說明以它的硬體與操作模式,證明這種硬體的運輸系統運量能多高
你無須舉區域人口差異,如果這樣還是聽不懂我也幫不了你.


首先,單一車種專用道只可能出現在單一(或少數)幹道上,307走了那麼多條路,是無法使用單一車種專用道的。

再來,307的運量絕無僅有,沒有別的公車路線比的上,因為來回48公里,106個站,站站都在人口稠密區,只要有一個人這個站上,下個站下,就會被計算一個人次。

反觀,台中的BRT是來回33.4公里,46個站,就算與307一樣,很多人只坐一個站就下去,因為站數遠少於307,所以被計算的人次也遠少於307。而且,東海大學以西的站,人煙稀少,很少人會上下....從台中車站上車的人,也很少會在仁愛醫院下,大多是要坐到草悟道、新光遠百、秋紅谷等熱門景點的人...

所以,只看運量會失真。區域、人口、站數、路線長度都要考量進來才是正確的。

也因此,就算給一般公車單一車種專用道,用在台灣大道上,運量要比過BRT是很困難的,光是在熱門景點擠不上車,就會讓想要乘坐的人大感氣餒,甚而下次不來坐了.....

tslee502 wrote:
你這句話不就是輔助說明我講的公車系統(不管有無捷運概念)的天生限制嗎?
車體就是窄很多,車內空間就是小,台中採購的還是車門向內開的雙截車,造成車內乘客流動不易,使得上下車時間拉長甚至上不去.
所以我才說車外刷卡的優勢在尖峰時刻可以說只剩趨近於沒有的優勢
上車乘客可以利用等待擠上去的時間先刷好卡(當然這觀念也需要推廣)
下車乘客則是早在車門開之前就預刷好了(有坐公車的應該都常看到)

號誌控制的部分, 你只想到數量, 你怎麼沒想過長度?
單節公車長度就是比雙節短,BRT不也是常常三台一條龍出現?
同樣的長度條件單節公車可以五六台


車內走道狹窄,被妨礙最大的就是上車刷卡的部分,尤其尖峰時間更嚴重。
別忘了,如果是上車刷卡,所有人都要依序從前門上車刷卡,刷完後就要往車內擠,因為人太多不易擠入,就會造成排隊人龍前進緩慢,排在後面的人只能望刷卡機興歎,因為還得等前面的人擠進車內走道了,才有辦法靠近刷卡機刷卡.....

當然,若是每個車門都設一個刷卡機,就可以減輕這種情形,但一樣,只要人一多,刷卡的速度就會變慢,因為要等前面的人擠進去了,才能靠近刷卡機刷卡。

另外,下車乘客想要在下車前就刷好卡,得要走的到刷卡機才行。我想,你應該沒有在熱門景點坐過BRT,只要一上車,所有人都動彈不得,那能在下車前走到刷卡機前刷卡準備下車? 不要拿一般公車的情形來類比,一般公車沒有BRT這麼容易遇到塞滿了人,所以若是車上刷卡,下車時排隊下車的人龍也會拖慢行進速度。

至於說到車體長度,的確,三台BRT可抵五台一般公車,運量也是,但別忘了,在過馬路時,三台BRT所花的時間不會與五台公車一樣;進站花費的時間也是,三台BRT進站只要停三次,但5台公車進站要停5次....當然車體數目愈少,省的時間會愈多。

ansonhsu wrote:
你這樣問他,太深奧了,他看不懂啦!

我會這樣問:
台中的BRT車輛全部換成307公車的車輛,只有專用道,沒有豪華站體,沒有捷運等級的機電設備,不需要行控中心,不需要站外收費,不需要閘門,能不能達到現在的運量?


應該是沒有辦法。

之前某個U大一直在說,台中車站排隊上BRT的人龍排到外面來,要等個七、八台才有辦法坐上去。如果換成一般公車,可能就要等個十幾輛,我想不少人就會放棄搭別的交通工具了....

更別說上/下車刷卡造成的人龍所花的時間....

只要有delay,就會減少搭乘的意願....也會減少總載運的人數。

joizli wrote:
幫你整理好了,不用謝...

捷運烏日北屯線何時通車?林良泰:一○四年未試營運,我負責
【自由時報】2011-05-2013:04
事實:???

BRT優先號誌 9月完成測試
(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中23日電)
事實:
BRT在前任交通局長包裝下,現在一經檢驗,竟然是未落實的行控中心,只能管控台灣大道的紅綠燈,橫向的文心路、公益路、五權路的交通難怪會常大塞車。
杜兆倫 2014年12月26日 16:22

台中BRT刷卡 延到月中啟用
(中央社記者廖壬楷台中10日電)

沒卡不能搭BRT 代幣機10月上路
台中市交通局表示,下個月起將於BRT車站啟用代幣機服務,屆時沒有卡的民眾也能進站搭乘。
台中市交通局表示,下個月起將於BRT車站啟用代幣機服務,屆時沒有卡的民眾也能進站搭乘。
洪與成 2014年09月02日 12:39
事實:???

台中市交通局長林良泰今天表示,感謝市民「用腳支持BRT」」,將再加強班距的穩定度。
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中23日電)
事實:
台中市交通局長王義川:「他們只管開車時間,就是從靜宜大學發車的時間他們有管,可是到每一個站是幾點要到沒有管,所以就會有些開很快、有些開很慢。」
pchome新聞失控!林佳龍看BRT中心 大驚:一場騙局


回首過去,BRT不一定是騙局,但是施工進度落後到讓人不敢置信。


u82232016 wrote:
睡覺了明天再起來打你...(恕刪)


比起高雄橘線就是省啊!省到一個爆表的程度

不要跟我說要把BRT改成公車專用道了

到時真的來個公車一條龍,橫向的路就別走了


ShangLai wrote:
走廊站滿了人,就代表...(恕刪)

我簡化一下說法
假設有一套叫ABT(隨便取,無意義,方便內文引用)公車系統, 擁有:
1.運作良好的調度站
2.完全相同於藍線BRT的路線(部分有單一車種專用道,部分沒有)
3.同BRT運作前整頓一般公車,減少2/3的班次路線
4.低底盤雙門單節公車(你前文說只有前門能刷卡是錯誤的, 正確是雙門均可刷卡上下車,內文詳述)
5.車上刷卡
6.站站停

首先先討論運量:
用這樣的ABT系統取代BRT在台中藍線上跑, 能否創造出等同目前BRT系統的運量呢?
我知道你說不會. 然後又搬出甚麼單雙截差距控管不易, 車上刷卡緩慢等理由.
故我在本樓上上篇文章提台北307公車為例子,
當初307還沒創造出日運量破七萬的紀錄前, 沒人想過公車能如此.
所以307在單節公車 車上刷卡 沒有單一車種專用道 的條件下還能有七萬二的日運量.
因為你一直強調路線長短差異,所以我直接把7.2X(33.4/48)=5.01
表示這樣的載具系統能應付五萬的日運量.
今天如果多給307部分單一車種專用道的話(一樣車外刷卡, 沒改), 運量絕對會再提升.
這已經是存在的數據事實, 無庸置疑.

回過頭看ABT系統與307系統有無再提升載客量的空間嗎?當然還有.
1.改成低底盤三門單節公車, 而且三個門均可刷卡上下車
台中客運35路公車就有採用, 大都會客運也有.
2.可以進雙截公車搭配單截依照尖峰離峰混和使用, 大都會客運去年就有引進.
當效率提升了, 運量絕對有再成長的空間.

接著討論你我紛歧最大的車上車外刷卡.
首先引用2013年的新聞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423/196324.htm
節錄文末一段話:
客運業者秘密武器還有它──只要22秒,60人全部塞上車.
因為這輛12公尺新車,前中後有三個門,而且每個門旁邊都加裝刷卡機.


不論是單截雙門或是單截三門,每個門旁邊都有刷卡機, 不是你所說只能前門上車刷卡.
再者我強調, 在尖峰時刻車上跟車外均有許多乘客, 不論是BRT或是單截雙門三門公車都受限車寬無法與捷運車廂比, 所以乘客流動困難.
下車乘客可以在未到站前先預刷卡(有在坐公車的應該都知道), 所以下車哪裡刷卡差異不大.
上車乘客可以在上車後等待前位乘客正在擠進去前, 先刷卡(刷卡機距車門沒你想的那麼遠), 然後準備擠進去.
甚至在尖峰時刻可以以兩台單截雙門(或是三門)公車為一單位發車, 如此有四門(或是六門)供120名乘客上下車,
單位密度的是高於BRT的, 所以可以彌補跟車外刷卡的差距.

最後是關於號誌控制與車身長度
如果你還是在意 以兩台單截雙門(或是三門)公車為一單位發車 在行車上很難控制,我也沒有客觀資料佐證.
只能各持己見.
或是改採購雙截公車(車內刷卡)來運行了.

謝謝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tslee502 wrote:
我簡化一下說法假設有...(恕刪)


307請問外地乘客會搭嗎?
同一時間點有307併排或三併情形,BRT不會~
307與車爭道,更危險,時間更不易掌控~

別為了反BRT神化公車307,真的很硬凹!
另外,BRT本來就是一整個系統的搭配,硬要把站外收費,雙節公車(甚至三節)拿掉,只會讓這套系統更慢。別再自創招式了!

現在BRT最大問題是光明陸橋及中區缺少專用道,如果能將陸橋拆除改撥專用道給BRT,中區一樣有專用道民權路進台灣大道出,那就完美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