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先天條件呢?一是辦公區域集中程度、二是房價
台北市的辦公區域集中在城區範圍(被河圍起來的範圍),但是在裡面上班的人卻大多是住在河外面的,為什麼呢?因為房價太高,買不起城區內的房子,現在很多人連外圍第一圈第二圈都買不起,往更外圍移居了。
這樣的先天條件,讓台北市有著大量的通勤人口,而且是尖峰時間同方向的大量移入移出,所以塞車非常嚴重,加上通勤距離遠,在有捷運之前,很多人就是以公共交通工具作為通勤工具了。
高雄跟台中並沒有這樣的條件,首先是辦公區域分散,加上房價並無明顯區域性的大價差,所以住宅地點的選擇並沒有"被迫"移居通勤距離遠的地方的問題,所以並不存在遠距離的大量通勤人口,而這樣的通勤人口正是支撐捷運營運的基本盤,沒有基本盤,注定要虧損收場。
軌道運輸的目的有二,一是擴張城市的範圍、二是減少空污
沒有捷運,台北沒辦法像現在這樣擴張到第二圈第三圈去,因為光塞車問題就會讓城市的擴張停滯了,有了捷運,原本因為太遠沒人去住的地方,也會因為低價而有人去住了,城市就因此而擴張了。
至於減少空污更是顯而易見了,不過要減少空污,還有電力公車跟輕軌電車可做,高雄跟台中先天條件不適合大量運輸系統,蓋一條捷運的錢,拿來做輕軌可以做更多條,服務的網路更大,更適合地方的通勤生態。
dgame wrote:
重點是 當地的聚落狀態是否適合蓋捷運(重運量 或者是輕運量?!)
像是 舊金山,LA...也都沒捷運
為何? 因為美國人習慣於開車
對不起~~
舊金山是有捷運的 BART (Bay Area Rapid Transit)
http://www.bart.gov/
而且已經有35個年頭了
跨越許多縣市 (相當到台中縣和彰化縣)
是許多舊金山灣區者每天上下班的重要交通工具
不過...終於...前幾年才連接到SFO舊金山國際機場
相較下 台中已落後40個年頭
另外 大多數的舊金山市民是不開車的
他們像台北市民一樣坐公車或電車上班
要出外的話就租車
開車的是那些出了舊金山市 住在郊區的人
也是這些住郊區的人 要進城(舊金山市)時 會把車開到捷運站 再坐捷運
這些人之所以不直接開車進舊金山市是因為~~塞車呀!!
塞車的時間 如果搭捷運 早就回到家了
因此 快速道路不過是塞車
捷運才能減輕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