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鞅 wrote:
去找運輸學的書 就會告訴你
運輸量=>每小時單向運輸的人次
高運量=>每小時單向20000人次以上
中運量=>每小時單向5000~20000人次
低運量=>每小時單向5000人次以下...(恕刪)
小弟查過 但是有些地方不懂 還望大大指教...
台北捷運系統 103年七月高運量路線的日均運量為 159.58萬人次就算160萬吧!!
高運量的路線算四條吧!!...160萬/4=40萬
營運時間從早上六點到晚上12點共18小時...40萬/18小時=2.22萬
書上的數字是單向運量 2.22萬/2=1.11萬
如果是這種算法 北捷的運量還沒到中運量的上限....

相同的算法算中運量的文湖線...20萬/18小時/2=5.6K 勉強爬過中運量的門檻...

是小弟的算法有問題 還是哪裡出錯?? 還望大大指教...

CCJ1128 wrote:
小弟比較想知道的是 ...(恕刪)
台北火車站地下化約自77年(1988年)開始施工
捷運約在79年開工雖然北淡線在77年就停開了
鐵路地下化與市民大道開始蓋 又蓋了10年左右通到松山站
新店線與南港線完工後 接著是高鐵開始蓋(華山地區亂七八遭)
高鐵完工以後就是機場捷運還有雙子星大樓(換北門地區亂七八遭)
因為雙子星沒決標 至少還要3-4年台北站站區看起來比較正常
27年過去了到現在台北站地區沒有結束"工程"
文心路的苦日子大概還要2-3年 這是依照文湖線的速度來推估
但先別高興 樑柱放上去就完工了 別傻了 機電系統的安裝與測試一樣花時間
當初 內湖段的測試因為不夠 局長當出過於輕忽系統合併的問題導致狀況太多下台負責
同樣也是自動駕駛的文心線就看招吧 到時眾網友可別鞭得太慘
地下化的問題也很大 工期長也很危險
松山線是2007年開始圍路開挖 雖然年底要通車了到現在馬路還沒復原
施工沿線損鄰的狀況不少 連大樓都會下沉 淡水河也淹進來過
其實BRT的施工與營運問題 台北在公車專用道興建時都碰過 隨便一條也都搞了8-9個月才完工
當年黃大洲市長時代 做的信義與仁愛路的公車專用道 就類似台中的BRT線 用快車道的側線做專用道
車禍類型也是相類似 行人也是不管號誌跨到公車站牌區搭乘被撞了`
20幾年前發生在台北的事其實也發生在台中BRT通車以後 小客車常常在跨BRT線時側撞
多年後台北人開車習慣 反正小車不跟公車鬥就認了 現在信義路的專用道是設在中間連橫越都不准
台北人還是不摸摸鼻子吞下去 這要在台中不被鞭死了
阿扁市長時代的公車專用道 有幾條超級沒人性 新生南路硬是在公車站區把慢車道縮減
而快車道的車在匯入慢車道時把整個慢車道佔據 機車在那個地方騎 有多少車禍啊
新生南路其實跟文心路/中港路一樣寬 現在變成機車的障礙區 台北人也只能摸摸鼻子 算了
講到錢 信義線花的錢應該最多 單單東門站可能就花了台中BRT的經費的1/3以上
東門站 只能說十分壯觀與漂亮 整個站體都在地下十幾到二十公尺底下
讓很多來吃小籠包的外國觀光客都感到驚訝 但這是錢還有10年的交通黑暗期堆起來的
信義線叫做8年抗戰 新莊線搞了10年 大家相不相信
u82232016 wrote:
跟我算得差不多我是算...(恕刪)
那個"每小時20000人次的準許蓋MRT標準" 指的是人次
我本來想強調的是 人數/人次 不一樣的東西.
我算的人數,是指整個循環中,最多能容納下的人數,而不管進出站點.
但是運量應該要看人次,一個人進出一次系統算一人次
假設BRT有10個站.
第一站兩班車擠滿240人,第二站全數下車換另外240上站...這樣就已經有240人次了
再用我破爛的數學算一下:
10個站都全上全下,就會有240*9=2160 人次
目前BRT共20站,也就是單程最大時運量人次
240*19=4560
最大日運量人次大略是
240*19*17=77520 人次
=====================
被前面幾位誤導,差點搞錯了.
用目前BRT運量回推中港路的運量來決定建何種MRT好像本末倒置了.
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依您的算法 我也來算算高捷..
1.紅線 單向運量只有3600人!!每小時運量7200人 (每天運量13萬人/18小時)
2.橘線 單向運量只有1100人!!每小時運量2200人 (每天運量4萬人/18小時)...(恕刪)
你知道 我知道 但 你懂得...

管妹手起刀落...小弟受不了...

binkoliaw wrote:
但我想書上講得不是每小時的平均運量
而是捷運系統每小時能夠搭載的運量...(恕刪)
gogohell2003 wrote:
MRT的運量選擇,應該是以尖峰的運量人次來做為依據的.....(恕刪)

這是北捷的網站資料
高運量每小時最大運量可達單向6萬人次 每列車2220人
中運量每小時最大運量可達單向2-3萬人次 每列車456人
跟教科書寫得不太一樣 小弟資質駑鈍 無法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