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BRT的建議與分析(自己體檢版之終於結束了)

分析得太好了,讓我學到不少!!
有時候人才真的不必在學者阿~民間也是臥虎藏龍
我永遠支持台中大眾運輸,這才是長久之計,把這個推廣出去吧!!
多一點這種技術性的文章多好....
又多知道了一些事了
不過這也說明了胡市長真的很多小細節沒有顧到
但是這也不是完全不能改善的
林市長震怒到現在二個月也過去了
被說成一場騙局的BRT也默默的載了二個月過去
海線的民眾在沒有西沿段,公車也不知道何時回復下也二個月過去了
市府除了放話要改"半套"的公路專用道沒有半點消息
公聽會的時候說要放BRT改革小組會議記錄上來
也不知道放那裡去
如果最後BRT變成之前報紙上寫的專用道上有海線公車進來,慢車道又有市區公車在跑的行式
還拆車外收費改車上收費。。。。。
我只能說真是完全的失敗。。。。
不管如何還是多謝樓主這麼用心整理出這麼多資料來!

這,我在看論文嗎......

站在公眾運輸的立場,很多搭公車的民眾,除了自發性支持者外
仍有許多老弱婦孺,他們根本沒有開車騎車的能力
公車就是他們的唯一解

(如果你希望馬路三寶少一點,請支持公眾運輸的建設)

可是台灣向來都是「開車的最大」,公車閃一邊(行人順便滾)
造成的問題就是車子愈來愈多,馬路裝不下,再開新的路,又裝不下,又再開新的路
根本是惡性循環!

林佳龍很明顯也是「開車的最大」的心態,硬是要把BRT搞成四不像
如果BRT拆掉之後,中港路一定照樣塞,公車只會回歸到之前,和大家塞在路上

捷運藍線就算要蓋要通車,也是30年後的事,這30年間,公眾運輸難道就給他繼續塞嗎?
BRT是解藥之一,現在BRT會蓋在「兩邊」,也是為了日後新建捷運而設計的
介時捷運會在快車道開挖,BRT專用道臨時性解除,待捷運完工後再恢復專用

"光明陸橋西向經過分流,BRT能夠順暢運行,發揮人本交通應有的紓解能力;東向無法分流,也沒有設置專用道,使得回堵情形不輕"

我怎麼覺得這句話怪怪的
西行高速公路北上不能上橋,但是南下還是可以上橋的呀
相對於東行高速公路下來的所有車輛一律走橋下

照理說應該是西向被影響的比較嚴重,因為多了一個要上高速公路的車流。

樓主專業認真的發文,很令人感動!
讚!!

關於光明路橋,我有一點建議,就是拆除光明陸橋,台灣大道跟黎明路四項禁止左轉.

這樣一來,不僅BRT可以設置雙向專用道,且減少了原本複雜冗長的紅綠燈時象(舉例,原本90秒綠燈可以延長到120秒),私家車回堵情形反而改善.現在上下班惠六日會回堵,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左轉車回堵(台灣大道跟黎明路都是如此).

簡單講,拆除光明陸橋,將此路段改成像其他路段一樣有快慢分隔島,只是改成快車道二線道,慢車道三線道加上一BRT專用道.交通肯定更順暢!


樓主文章分析的很詳細,很有討論的價值!

就算把之前的公車路線都改回去好了,但同樣是火車站到靜宜的話,我想還是以BRT為優先選擇!
以台中中正路台鐵火車鐵路高架化為未來中正路發展主軸

這是我思考結果
反覆思考 台中中正路改為單行道
台中中正路兩個公車專用道

1.BRT中國柴油公車改為台灣製造電力驅動公車+賓士雙節BRT公車

2.台中中正路兩個公車專用道
一台公車停車
一台公車可以超越前車





中港路朝馬台鐵火車鐵路高架化為未來中港路發展主軸
一台台鐵EMU 800 火車'載客1680人
一台台鐵EMU 800 火車等於16台BRT載客量
一台台鐵EMU 800 火車取代16個柴油引擎
令人非常感動!!

追溯源頭,究竟為何台中需要BRT而不是單純公車專用道?

一個城市的運輸,不僅講求運量,更講求運輸「效率」

我們都知道最有效的運輸系統就是地下或高架化的MRT

但是台中面對的現實是什麼?

台灣大道MRT十年內根本不可能建成!!!

BRT正是顧及現實面,提供城市人流有效運輸的解決方案!!

今天開放公車進入台中BRT最大的疑慮是什麼?

就是Rapid的效益無法繼續維持!!

公車專用道,塞滿滿的車道也許得到的表面運量,但卻失去了運輸效率

結果反而不如BRT類捷運概念所帶來的運輸效益。
筆者本身是運輸相關科系大三生,介於民間與學界中間,希望帶著有觀察有理論的角度下去看BRT,但小小大三生能力有限,只能生出目前這些東西。希望在BRT變成公車專用道之前,來得及走向進步的軌道。

如果不介意,可以看各個原文,建議分散其中
http://sss89229.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1481596


以下回覆一些有疑問的地方

光明陸橋東向受到末端朝富路口影響,號誌比較複雜,所以綠燈無法放太久,導致車流回堵;西向則是綠燈夠長
導入車流因素,國道一號(高容量)大量車流湧入容量相對小的台12線,東向比較會遭受車流壓力,這也是台灣大道對於東向號誌比較"優惠"的原因;台12線西向往國道屬於低容量轉往高容量公路,所以會比較順,只有收假時的北上車流容易回堵。

光明陸橋拆除筆者還蠻支持的,禁止的行向還要觀察與朝富路的關係而定,四向皆禁止對於車流影響也算不小。
但是筆者最在意的是光明陸橋橋下停放的機車數量龐大,勢必要觀察大宅門營運狀況以及朝馬國道客運退出狀況決定。
筆者目前算是建議5年內的短期方案,#15大大是適合3~5年以後的中期方案。

中正路改單行道在之前數據中能增加10~20%速度,但是後來因應交通需求又改回雙向道。
若是在10年前,筆者會支持BRT採用民權進中正出,不過現在因為已經改回雙向道,再改回單行道還需要評估,筆者會比較希望中正路維持BRT初衷,公車改行民權路。不過這兩個方案方向不同,會有怎樣的結果筆者也不知道,只能暫時盡量以現有交通衝擊最小的方式找出解答,增加建議可行性。

BRT車輛方面,自己支持油電混合車。台灣的發電環境不適合全電動車發展,但可以找油電混合車大力幫忙。

至於公車方面,中正路退出是筆者希望,其他路線的公車則是希望在台灣大道的設站數量不超過5站,接駁公車也需要加強
有一點蠻困惑的

文心路上的那條 是MRT吧?!

為什麼它們不做地下化?

要做在路上?


難道文心路的條件不夠做MRT地下化?且換來原本的車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