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 廢除BRT交通部才通過捷運藍線計畫

這種月經文不知道發文討論了好幾年,大家還是吵得樂此不疲,要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蓋完後,人口使用基數不足,大家每年都要有虧錢的心理準備,就看大家願不願意而已?就像這篇為了宣稱是否賺錢?已經吵到整棟歪掉離題還在吵,這是大家願意看到的嗎?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5040994

台灣大道要蓋藍線捷運,有個首要指標要考量,就是7*24小時356天,大部分時間都塞車,而且連路邊臨時停車都困難,併排停車馬上惹民怨,馬上拖吊,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機車連找停車位都很困難,那這條路線就有蓋捷運的潛力本錢,如果沒有這條件,那是否要再三考慮清楚?

以目前蓋藍線捷運所缺的資金,只要270萬戶籍設在大台中的市民願意掏錢補齊,要蓋不是很困難的事,我記得美國有一種稅,名稱我忘記叫什麼?就是地方政府缺資金蓋公共建設,市政府跟市民溝通完後,市民願意另外在稅制外另出錢,要蓋這項公共建設就不是很難,但重點不是蓋的問題,而是後面的營運攤抵折舊才是重點,甚至還要排擠市政預算,這才是真正要面對的,如果設籍大台中的市民願意扛,那有什麼好吵的?就給他蓋下去不就好了?如果不願意,那是否要再三考慮清楚?或是有替代建設方案解決塞車問題?

例如BRT加超級電容公車替代,或是單軌電車,單軌電車人口使用基數不足,還是要有虧錢的心理準備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5027418&p=6

這建設經費少,交通部有派人去日本千葉市考察懸吊式單軌系統,可自行



運量比較大的單軌電車





eBRT無軌電車





BRT混和動力車









這是路面版膠輪導軌電車





路面版雙軌(輕軌)電車



這版本基本上跟台鐵還沒高架化沒什麼不同,同樣A級路權,差別在於有沒有平交道柵欄



這是高架BRT版,是運用現有資源規劃整合出來的,就是把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劃出一條公車專用道而形成的路網,韓國高速公路設有一條專用道,是給大客車專用,不知道這概念是不是從那來的



捷運的差別在於路權等級不同,LRT與BRT.eBRT也可以有A級路權,只是要A級路權,通常建設成本會大幅提高,A級路權就是要砸大錢,不想花大錢,要有捷運效果,B級路權是另一個替代方案,就看大家要哪一種?
林佳龍前往台北流行廣播電台POP radio接受主持人黃光芹專訪,黃光芹首先關心台中的交通與捷運藍線的執行情形。林佳龍表示,台中交通需要建構路網,之前台中僅有一條捷運綠線,即從文心路到北屯,但其實台中更需要捷運藍線;然而前任市長申辦捷運藍線時可能遭遇困難,因此改採BRT,但做了藍線BRT,卻排擠了捷運藍線的申請,相關計畫遭交通部駁回。

因此,他上任後通盤檢討藍線BRT,決定予以廢除並改為優化公車系統,也因此使得台中具備申請捷運藍線的條件。市府現在積極爭取讓全市捷運路網成形,並結合大台中山手線,透過整體規劃帶動城市發展。

對於交通建設經費問題,林佳龍說明,目前市府向行政院爭取重新計算捷運補助,其中涉及台灣大道將徵收的用地,尚未補償的金額有300多億,這300多億他傾向納入中央地方分配款中,屆時中央要出的工程補助款就會增加,大約150億,地方政府則採用其他開發或容積移轉等方式來解決此部分經費需求。

黃光芹詢問,市府進行的交通建設規劃,林佳龍市長是否有信心達成?林佳龍表示,副市長林陵三是台灣最專業、最有政績的交通部長,台中市許多重大交通建設,包括鐵路高架化、生活圈74號快速道路、水湳機場遷清泉崗等,都是在林副市長擔任交通部長任內推動的,因此,由林副市長主推「大台中山手線」專業度絕對足夠;而市府所提計畫也都符合交通部規定,目前山線鐵路已經高架化,下環微笑線成功到追分段也已核定,海線雙軌化已獲中央與地方共識,盼大甲與后里的鐵路順利串聯,帶動北台中開發,促進都市發展。

黃光芹也問到近日引發爭議的台中國家歌劇院,歌劇院開幕時,未邀請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出席,最近更被作為車商展覽與直銷場地使用,林佳龍市長有何看法?林佳龍表示,他與前市長胡志強對於國家歌劇院的共同看法,就是考慮台灣未來如有國際團隊需要在北中南三地演出,台中國家歌劇院由文化部經營較為適合;前市府因為趕進度,導致許多工程工序顛倒,他上任後檢查發現多達3,000多項缺失,市府因此多花了5,000萬元經費,在2年內改好,並獲得國家最高榮譽公共工程金質獎的肯定。


好棒好棒


以現在無人車積極測試研究來看, 藍線就算要蓋, 10年20年後軌道運輸真的有需要嗎?
目前綠線藍線都是軌道系統, 綠線應該已經鋪軌等測試了, 不討論,
藍線倒是可考慮用多節公車在專線上行駛, 應該可減少軌道系統巨額花費,
減少軌道鋪設跟電力系統測試時間, 10年後無人駕駛應該也成熟了,
況且專用道路, 車況也比一般道路單純...
sheng5310 wrote:
林佳龍前往台北流行...(恕刪)


其實林佳龍話講對了一點事實,那就是替代效果與排擠,替代效果越好,越排擠藍線興建機率,替代效果越不好,那藍線還是有興建的機率,而這機率取決於人口數量與使用率,使用率越高,超過原本替代效果負荷量,那就沒排擠效果,那就有興建捷運的理由,想要蓋捷運的人,最怕的結果是替代效果好,又不會超過使用負荷,產生排擠效果,導致想要蓋捷運的想法被否決了,所以會有這樣想法不意外

與其在那猶豫不決沒錢興建,那為何不能朝壓低興建成本做起?,只要能壓低地下化先興建的土木成本,將來攤抵折舊成本不就越低?越快能攤完?興建成本壓不下來,造價偏高,人口使用基數不足,那注定要要虧大錢

其實壓低成本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潛盾TBM,但目前的TBM並不適合台中的地形與地質,TBM適合堅硬穩定的地質條件,才會不發生潛盾隧道發生土石坍塌與地層下陷,導致預注模塊來不及運送固定架設,如果能改良潛盾機的設計,能適應台中的地形與地質條件,讓藍線的興建成本大幅下降,使用人口基數條件下降,那蓋捷運到營運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潛盾TBM機,很堅硬的地形都能挖掘,對於地形條件比較差的土層,重點在於如何讓挖掘的隧道能穩定不坍塌,有時間讓預注模塊放進隧道?如果有推擠法的潛盾TBM機出現,那就能適應台中的地形地質條件,推擠法的用意思是讓鬆軟的沙質,透過TBM的前進,不將砂石挖掘送出來,而是將砂石留在原地,擠出一個空間,同時讓周圍的地質條件變結實堅硬,創造出有利於預注模塊放進隧道時間,那這樣就有利於大幅降低捷運每公里的造價成本,當然這項工法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知道土質的鬆軟數據,及推擠的施工力道數據條件,才有利於設計這樣潛盾TBM機器

至於運量不足的部分,可先彈性變通採用膠輪導軌電車先因應,膠輪導軌興建成本低,拆除也不會浪費資源,原有設備可以低廉轉賣給需要的國家或城市,等運量大增時,再換成重運量的膠輪軌道系統或鋼輪軌道系統,加拿大的蒙特婁地鐵,就是高運量的膠輪軌道系統



tinck wrote:
有人的手伸進01,...(恕刪)


你不回我文還好,單獨回給我,會讓人家誤以為是我幹這種事,我可沒這麼大本事,還且我也有這樣被檢舉刪文的的經驗,請勿亂歸類,我的包容力很強,不會幹這種事,我只是很討厭一個話題吵不停,沒有解決方案

tree6815 wrote:
其實林佳龍話講對了一點事實,那就是替代效果與排擠,替代效果越好,越排擠藍線興建機率,替代效果越不好,那藍線還是有興建的機率,而這機率取決於人口數量與使用率,使用率越高,超過原本替代效果負荷量,那就沒排擠效果,那就有興建捷運的理由,想要蓋捷運的人,最怕的結果是替代效果好,又不會超過使用負荷,產生排擠效果,導致想要蓋捷運的想法被否決了,所以會有這樣想法不意外


沒什麼替不替代的問題。

因為臺中沒錢,就這麼簡單。

借錢蓋完藍線軌道肯定沒錢再蓋其他條,比方說極其重要的橘線。

然後運量就不夠,不夠就賠錢。不管是票錢還是廣告錢。

接著就全民埋單,排擠其他預算。

理想很美好,只是沒錢。
lordkikuko wrote:
沒什麼替不替代的問...(恕刪)


我前面已說過了,不是沒錢蓋,而是後面的營運問題,就像台中歌劇院一樣,蓋完馬上就丟給中央政府買單的案例,那就知道沒錢的重點在哪?沒錢的重點通通在後面,會產生市政預算排擠,你的意思跟我的意思沒什麼不同,會提到TBM潛盾機的原因是,潛盾不只運用在捷運施工上,也可運用在淹水嚴重的城市中,建立排洪下水道,或是汙水下水道興建,台灣的汙水下水道接管率,扣除雙北外,其他縣市接管率很低,尤其常淹水的中南部縣市,能夠用TBM潛盾機幫忙,是能節省很多興建成本



這是馬來西亞~吉隆坡的興建案例,平時是供汽車行走的交通要道,遇到大雨季來臨時,變成市區疏洪專用道,過去幾年,中央丟給中南部縣市八年八百億,甚至已到千億預算,結果每到雨季或颱風季節,結果還是淹水?這些錢是不是打水飄了?當然地層下陷是主因,如何留住這些水補充地下水,讓地層不在下陷,才是市政首要課題,翻修自來水管,不在讓市民提這水桶買水也是市政目標該做的,那是不是要將主要目標放在汙水下水到興建?以台灣的地質條件,能夠有一部能適應台灣地質鬆軟條件的TBM潛盾機,那是不是能大大減少興建隧道成本?




tree6815 wrote:
我前面已說過了,不...(恕刪)

台中的地質對於潛盾機工法比較困難,容易磨損與卡頓,成本極高。需從地上開挖下去才比較方便。
kenjitan wrote:
台中的地質對於潛盾...(恕刪)


你好像沒看清楚我寫的內容?我有說過目前的TBM潛盾機適合台中的地形地質嗎?再來回我文也不遲,要降低捷運的興建費用,非TBM潛盾機不可,TBM潛盾機又可減少很多興建捷運時期的外部交通相互干擾,以台灣人的聰明才智,造不出一台適合台灣的地形地質的TBM潛盾機嗎?造不出來,那我的建議是,請台中想辦法增加人口,加到六百萬人口的條件,以提高捷運使用率,再來蓋捷運也不遲,畢竟北捷開始興建捷運時,雙北已有六百萬的人口在那邊等

PS:藍線公用道路用地,竟然還有私人土地在裡面?不管有沒有要蓋捷運,是不是要先徵收?不徵收私人土地,難道要跟人家租嗎?,這問題不解決說不過去

tree6815 wrote:
這問題不解決說不過去


錢啊...要不然BRT犯傻了才蓋兩邊不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