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5040994
台灣大道要蓋藍線捷運,有個首要指標要考量,就是7*24小時356天,大部分時間都塞車,而且連路邊臨時停車都困難,併排停車馬上惹民怨,馬上拖吊,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機車連找停車位都很困難,那這條路線就有蓋捷運的潛力本錢,如果沒有這條件,那是否要再三考慮清楚?
以目前蓋藍線捷運所缺的資金,只要270萬戶籍設在大台中的市民願意掏錢補齊,要蓋不是很困難的事,我記得美國有一種稅,名稱我忘記叫什麼?就是地方政府缺資金蓋公共建設,市政府跟市民溝通完後,市民願意另外在稅制外另出錢,要蓋這項公共建設就不是很難,但重點不是蓋的問題,而是後面的營運攤抵折舊才是重點,甚至還要排擠市政預算,這才是真正要面對的,如果設籍大台中的市民願意扛,那有什麼好吵的?就給他蓋下去不就好了?如果不願意,那是否要再三考慮清楚?或是有替代建設方案解決塞車問題?
例如BRT加超級電容公車替代,或是單軌電車,單軌電車人口使用基數不足,還是要有虧錢的心理準備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5027418&p=6
這建設經費少,交通部有派人去日本千葉市考察懸吊式單軌系統,可自行

運量比較大的單軌電車
eBRT無軌電車
BRT混和動力車
這是路面版膠輪導軌電車
路面版雙軌(輕軌)電車
這版本基本上跟台鐵還沒高架化沒什麼不同,同樣A級路權,差別在於有沒有平交道柵欄
這是高架BRT版,是運用現有資源規劃整合出來的,就是把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劃出一條公車專用道而形成的路網,韓國高速公路設有一條專用道,是給大客車專用,不知道這概念是不是從那來的
捷運的差別在於路權等級不同,LRT與BRT.eBRT也可以有A級路權,只是要A級路權,通常建設成本會大幅提高,A級路權就是要砸大錢,不想花大錢,要有捷運效果,B級路權是另一個替代方案,就看大家要哪一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