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到台灣,入境通關時又有感而發。人工查驗證照的排隊人龍。自動查驗通關空無一人。想說的是,那些覺得塞車時專用道上空蕩蕩就代表沒效率的市民們,大概也覺得應該把這些e-gate閘門全改成人工櫃檯,把旅客叫過來一起排隊才叫有效率吧p.s. 我刷護照過關,大蓋只花30秒,一點也沒辦法在那裡多站幾分鐘,衝高它的"使用率"。
上禮拜下班時,因為與老婆約見面在市區.所以就把車留在公司,搭公車進市區去約會...總之,公司-約會地點-家 是一個大略的三角形.約會完就直接坐老婆的車回家.以上前言...====================================================禮拜一早上,因為車留在公司,所以只能坐公車去上班.根據往常,開車要20分鐘左右的行程,坐公車估計行程時間要1小時,也就是要提早半小時出門.前一晚拿出公車app開始查路線時才發現...原本附近的3條路線公車,因為是冷門路線,各線一天平均只有10班左右,但因為發車地點不同,大略可以在上下班時間形成20~40分鐘一班的間隔.現在因為 喲~化公車 的關係,其中一條線被抽回中港路上行駛.所以原本可以讓我只提早半小時出門的班次消失了.變成要再另外提早半小時出門才坐得到車.上班路程需轉乘兩次,中途路線是 喲~化公車.為了響應交通局提暢的 先上車後補票 ,避免上下客延遲,所以當 喲~化公車 一來,我就毫不猶豫地跳上車並往車廂最裡面衝,深怕影響到上車人龍的速度.後來發現,其他人一個一個刷完卡後也走進了車廂...把我卡住了.車子行駛中,我不想提著公事包搖搖晃晃地擠過走道去補刷卡,然後選擇留在門口擋路或是再提著公事包搖搖晃晃地擠回走道.只好順勢地坐過一站又一站,直到下車前一站才有機會接近刷卡機補上車.雖然十公里免費我用不到...但是別人看我要下車前一站才刷上車,那種瓜田李下的心情讓人著實難受.====================================================總結:1.因為要把在BRT前,於中港路行駛的公車路線復駛到 喲~化公車 道上,客運業者短時間內(或是考量營運成本)不可能增加車輛及司機, 所以BRT後移到郊區做幅射延伸用的公車被取消或減班,是必然的.間接讓郊區居民開車進城的必要性提高.2.因為沒有車外刷卡,要用"先上車後補票,要下車先刷卡"的方式來提高尖峰時刻的上下客效率...除非所有人都很有sense,或是上車乘客願意在車輛行進間不停地像迴轉壽司一樣移動來補上車,預下車.否則一樣會是公車及乘客都是一條龍(尤其在開學後).10公里免費,就會不小心被延長成12/15/18公里免費.3.往機場的150幹線公車,原本過了東海別墅就一路直奔3號國道到清泉岡.現在過了東海別墅,還要一路走中港路-三民路-中清路停9個站.我是不知道住機場附近方圓10公裡的郊區居民如果要去機場會不會坐公車.但是原本上了BRT可以轉乘到150的效率,變成部份人可以一路從市區坐到機場的方便(同樣也有部份人變成要轉乘且坐更久)...哪樣比較好?大眾運輸要效率,轉乘是一定要的.更改路線,只是換批人麻煩而已,但是效率卻不見了.
gogohell2003 wrote:上禮拜下班時,因為...(恕刪) 重點是增加了一倍公車數量,卻只增加9%乘坐人口,而且是之前沒有的海線居民。表示原路線根本就是用BRT增班就可以解決,而且海線本來就有規劃延伸路線。現在搞的路線亂,乘客不看車號也不敢隨便搭,公車一條龍沒效率,前面兩輛載完客,後面幾輛空盪盪,還得假裝還沒開進車站免得變成一條龍被笑。老人家跟觀光客也不敢搭了
kenjitan wrote:現在搞的路線亂,乘客不看車號也不敢隨便搭,公車一條龍沒效率,前面兩輛載完客,後面幾輛空盪盪,還得假裝還沒開進車站免得變成一條龍被笑。老人家跟觀光客也不敢搭了...(恕刪) 沒錯,對我這種偶而去台中出差的外地人,這樣的改變實在不太友善。怕搭錯車上車前還要再問一次司機確認,有些司機就很不耐煩,更何況是老人家。
台中 台灣大道 的運輸已經賠錢、倒閉目前市府有意釋出給其他業者經營奇怪,不是說可以省七億,結果賠24億,到現在經營倒閉?當初告前團隊BRT有弊案,結果現在檢方查無不法是否應該要出面跟民眾、前市府團隊道歉?還是說千錯萬錯都別人的錯?
家龍優B : 相傳有尾足不出戶的家龍,只能以管窺天,不知BRT 為何物,有天家龍夜郎自大的把 BRT 全部改成 優化公車,致勞民傷財,又賠款又繼續塞車。worence wrote:既然BRT那麼廢怎不...(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