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車道設計問題, 撞況連連??


tslee502 wrote:
你兩篇文章前後論點就混淆你沒發現嗎??
一方面怪高架BRT貴(不只60億),另一方面又一直加輕軌近來討論,難道輕軌車輛加軌道比BRT公車便宜??
一方面怪高架BRT比現有平面BRT施工期間會延長,另一方面又一直加輕軌進來說再多加個幾年也無訪??
一方面說高架BRT等到所有路線都蓋完二十年就過去了,難道這問題蓋MRT就不會發生嗎??會!!而且只會更慘
MRT綠線從2004簽約到現在2014了耶,連水泥軌道都還連不起來,BRT照你說的網路要20年,看這進度只能搞好一條MRT耶...這你怎麼不講..這都是未來台中要面對的事情耶
一方面說經費暴增3~5倍,OK阿.我不也寫了,從預估的16~17條BRT我改粗估到10條, 一千億以上的"一條"MRT除與10就是一百多億阿.比你預估的3~5倍還高阿..有甚麼好說嘴的?事實就是照你的估算也是一條抵十條"高架"BRT.

多線齊發不是不可能.要看如何施工,工期如何安排,避開同時段鄰近路段一起施工即可.
況且我文中也說了,六線齊發是胡市長說的,不是我..我只是針對經費來說這樣才有機會六線甚至是十線齊發


是你搞混了,我可沒混淆。

高架貴是必然的,不過如果都高架了,那採用輕軌是較好的作法,這也是我的想法。因為最貴的高架都做了,那加一點錢升級到輕軌也是不錯的。當然,如果時間會增加好幾年,那又變得不划算了。

老實講,我個人認為高架BRT的成本應該不只3~5倍,那是樂觀的估法.....目前台灣大道上的阻礙太多了,除了既有的分隔島可能要拆除,還有光明陸橋要拆,有高鐵、高速公路、台中環線、綠線MRT要跨越,光這些考慮進來,可能工期與經費就要往上墊了,我個人認為可能會墊到5年,經費變成破200億......

wejun wrote:
敝人所關心的議題是怎麼樣讓BRT更安全,更方便,畢竟未來台中還可能要再蓋BRT,因此才點出這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從安全性來說:

1. 站體設在中央就是要讓搭BRT的人走斑馬線,至少不會像目前有人圖方便就直接跨越慢車道去搭BRT,除非你敢違規直接跨越快車道。

2. 白癡設計?您言重了,難道台北市幾條主要幹道採用禁止左轉也是白癡設計嗎?禁止左轉是為了給BRT一個真正專用道,不會有其他車輛來干擾,是為了行車安全所採取的必要設計,任何大眾運輸除了考慮他的便捷性外,最重要是行車的安全,包括所有用路人及乘客!

單就就這個安全的原則,BRT就應該設在中央了!您說的時間差、號誌控制或許都沒錯,但是如果安全這個大原則被破壞了,BRT再快也沒用,畢竟人命至上,安全第一。

另外站體的設計方面,我們都不是專家,但是一個被大家批評的站體就要花800萬,1600萬的站體至少也可以稍為豪華一點、讓人期待一些!


站體設兩側也是要讓搭BRT的人走斑馬線,而且還可以調整並錯開快慢車道的號誌,使人潮更易散去,這樣可能還更安全。

另外,台北市那些禁止左轉的主要幹道,應該沒有一條的重要性有台灣大道這麼高,台灣大道目前幾乎無替代道路,如果全線禁止左轉,有不少人光繞路就會多個二、三十分鐘,這點的民怨不可不慎。

另外,設在中央就可以保證搭BRT的人都走斑馬線? 如果慢車道都會闖,難保不會有人闖快車道.....
別忘了,尖峰時段的台灣大道,有不少路口是會回堵的,回堵時車子都動彈不得,我可不認為會沒有人不利用這種時候橫越快車道.....

tslee502 wrote:
我提的1000億指的是未來台中市不是還有規畫許多MRT路線
是不是更天方夜譚?
如果單用一條MRT的預算來達成高架BRT網路(十條)
是能更快速達到完整大眾運輸系統網路

你講得哪來一千億可以去問那些講"BRT是過渡時期的方案"與"未來BRT運量達到一定標準就可以蓋MRT"
的人,我只是呼應他們以未來台中有機會有一千億蓋"一條"MRT的前提下,把這錢改來"快速"建構完整高架BRT網路是不是更適合台中來討論

你只提高架BR工期要多久多久,怎麼不說MRT呢??
現在活生生的綠線我每天經過每天看,套用你說的:光圍籬笆的時間已經四年了,連土建都還沒連起來,還有地方連柱子都還沒有,各站捷運車站呢??
難道綠線遇到的問題藍線橘線不會遇到??徵收土地只會越來越困難而以(地價越來越高),再拖個十年,
一條MRT絕對超過1000億

你說"台中市那麼大,BRT站體、巴士都可以拆走到其他地區再利用,非常彈性"更是可笑
台中市大,請問道路大嗎??
台中有幾條道路比台灣大道寬??沒幾條吧
請問如何塞下部分要佔四線道的平面BRT呢??
還有現有的BRT站體有設計可拆?如何好好拆好好利用?
生活在台灣這麼久了,難道你沒聽過很多工程拆比新蓋的還貴嗎


站體拆不走,不過售票機、閘門,應該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若論土地徵收問題,不論MRT或是高架BRT,遇到的情況都一樣.....不過MRT的確工期更長了。

但台灣大道想要建高架BRT,得先考慮到跨越綠線MRT、高鐵、台中環線、高速公路的問題,還有拆掉光明陸橋的問題.....這樣的工期想要在三年內搞定,我個人認為很拼。

ShangLai wrote:
是你搞混了,我可沒混...(恕刪)

還說沒混淆??你別拉不下臉了........

甚麼叫"如果都高架了,那採用輕軌是較好的作法"那那些國外的搞高架BRT的都是笨蛋??
甚麼叫"加一點錢升級到輕軌也是不錯的",請問一點錢是多少?請具體講,就像你一直墊高高架BRT價格一樣.
然後自己又自打嘴巴如果改輕軌時間花更長又不划算...

你一直把高架BRT的價格墊高,我回應一次了,你第二次就繼續墊高,請問你要玩到何時?
好啊!一條變你說的200億好,那未來要蓋的藍線MRT呢?
套用你說的...
"目前台灣大道上的阻礙太多了,除了既有的分隔島可能要拆除,還有光明陸橋要拆,有高鐵、高速公路、台中環線、綠線MRT要跨越,光這些考慮進來,可能工期與經費就要往上墊了"
這些難道藍線MRT不會遇到嗎?OK,造成捷運藍線原本預估的時間可能會再多十年,經費變成破兩千億..
簡單的數學:兩千除以兩百......還是十條的差別..

你要再繼續墊高嗎?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ShangLai wrote:
站體拆不走,不過售票...(恕刪)

你自己再一次混淆自己
本樓你寫的文章編號 #308"如果蓋個高架BRT,瞬間台中債務會double,而且工時可能長達3~5年,大家不瘋了才怪。"
本樓你寫的文章編號 #314"如果一條蓋三年,等到所有路線都蓋完,那二十年就過去了,而且,經費至少暴增3~5倍以上....."
所謂的三年我都是套用你的說法在反問你,結果到本樓你寫的文章編號#323"這樣的工期想要在三年內搞定,我個人認為很拼"
請問你自己要打你自己臉幾次??

你之前肯定的在說那些現今BRT可以在未來藍線MRT開始後轉去其他地方使用,在這篇文章怎麼變成"站體拆不走,不過售票機、閘門,應該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還"應該"勒..應該是多少呢.請問這樣的回收率多少呢?
殊不知整個BRT車站占最多的金額就是你說得拆不走的站體,
那回收的售票機、閘門能占多少?
況且還提到回收,未免也太樂觀了吧..通車一個月已經有故障跟破損的情形發生.
用幾年後不知道換幾次了,你還真信官方說的回收利用..我看連拆遷費都補不起來.當然啦.如果官方硬要說回收1%也是有回收....我也認了..
最最最重要的你一直避答
台中到底有幾條道路夠寬到能容納目前需佔用四個車道的平面BRT呢?
而這些道路還要適合構成BRT網路

不要再逃避了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ShangLai wrote:
站體設兩側也是要讓搭...(恕刪)

既然你認為台灣大道有這麼強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
那為何要搞的平面BRT來讓眾多交通工具一起爭道呢??
豈不是又自相矛盾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tslee502 wrote:
你說""一次性地建好...(恕刪)


很不想拿台北以外那個常被拿來比較的都市所蓋的捷運來當例子,因為有失公允.
又不想讓這回文淪為"請問你有何依據?還是只是你的想法?你的想法就能代表?"的口水文.

所以我只能針對君的想法來反證.

君有提到:
文心路捷運施工,加上中央分隔島至少封掉三線車道(最多還曾經封到五線道)
文心南路雖為台中幹道之一,但同為環狀替代道路有河南路/惠中路/大墩路/東興路/忠明南路等可以分散車流.
台中港路為台中市主動脈,同級替代道路,勉強稱得上的只有向上路.
依目前中港路的車流量,一次封掉3,5線道,等於快車道全線封閉.
那麼在高架建設的這3,5年間,全部的車流都擠到慢車道去.可行?

如果君覺得可行,那麼目前中港BRT只有在市中心以外的路段才將快車道減少一車道,為何會有這麼多開車族反彈?
若君也覺得不可行,那麼在高架建設的3,5年黑暗期時,是否需要中港BRT來維持基本的市民通行需求?

==================================

中港BRT高架化的目的為何?
君的想法是目前BRT規劃在兩側,會比建在中央對車流影響來得更大,不如一開始就蓋在中央.
蓋在中央一樣會有車流左轉的問題,所以更進一步覺得兩側/中間BRT都不夠好,應該直接在中央蓋高架,就不會影響到中港路上的車流了....對不?

假設中港BRT高架化無痛建設好了.
以其建設成本,每公里票價應該不會是和一般市公車均一價.
那麼問題來了,開車的和以前一樣不會太塞不會太順,他為什麼要放棄開車?
坐公車的和以前一樣,車次多選擇也多,還可以坐到中港路以外的地點,他為什麼要多花錢爬上高架坐BRT?

那麼到時剩下多少人會坐高架BRT?
我的依據只有(n-原本開車的-原本坐公車的)=? ?是哪些人?我也不知道 大概就那些嚐鮮的吧.

==================================

一個人開始吃素就能拯救全世界的動物嗎?當然不行,那只是一個開始.
一條BRT當然也沒辦法一下子就改變全台中市民的移動習慣,但它依然是一個開始.
君有研究過因為中港BRT而停開的沿線公車,路線變化為何?
原本的中港路沿線公車,會搭的才真的大多是住在台中車站與靜宜大學沿線周邊.
現在改線後的藍支線公車,是將BRT的主線更加呈扇形展開.
服務更多非住在台中車站與靜宜大學沿線周邊的市民,而把中港路重疊的運量統一交給BRT.

中港BRT不是一般市公車,光車外刷卡就是很大的差別.如果君有在尖峰時刻坐過市公車,就會知道差別在哪.
這是公車再怎麼規劃管制都不會出現的差異.

==================================

大眾運輸,除了計程車以外,本來就不是提供市區內任意點對點的運輸.
一條BRT加上橫向的公車互補,還得加上市民願意在路上走500~1000公尺才能涵蓋大部份的移動需求.
其餘無法涵蓋的區域,非得開車上路是無可厚非,並沒有誰要懲罰誰.
提高機車牌照稅,提高燃料稅,規定買車先提出有私人停車位證明才能買...這才是真的棒子手段.
問題是夠魄力的主事者好像沒什麼好下場.

只是一昧的不願意放棄一己之私,產生被大眾運輸工具懲罰的錯覺.
換個方向,加入大眾運輸行列,還會有被懲罰的感覺嗎?

==================================

君還有提到:
高速公路常塞車,乾脆也搞個縮減道路數讓大家不敢開改坐高鐵台鐵就解決啦?!
懲罰性改變全國移動習慣

不是沒有.
君是否有注意到五楊高架高乘載車道?
目前高速公路由於國三負擔一半車流,及全線ETC收費(我還是xxx的反遠通ETC),所以不致於塞車到動彈不得.
否則在沒有空間和資本再建第三條南北縱貫高速公路的情況下.
縮減一車道改為高乘載專用道的日子不是不可能.

=================================

另外,君所倡議的:
一次性好好規畫"完整"的BRT(高架專用道),如果做得好,
或許台中根本不用MRT

這就看君所賭的台中未來是否和目前主事者所賭的方向是不是一致了.
BRT的運量和效率事實上就是比不上軌道捷運.
其它路線我同意君所講的,或許用不到MRT.
但目前主事者賭的是,中港路一定會有需要軌道捷運的一天.所以"現在"先用20億在兩旁蓋BRT.
君賭的是,中港路說不定沒有那一天.所以"現在"就要先用100億在中間蓋高架BRT.並且同時要好好規劃運用那即將到來的900億.
差別如此而已.


對了.台中"現在"好像沒錢.
雖然話題有點偏離, 我還是回應一下好了!!

請這些支持目前BRT規劃的人, 好好在平日上下班時去坐看看,

目前坐BRT的人除了學生、通勤的上班族、去朝馬坐車、去澄清榮總看病、....
還有再加上觀光、嘗鮮的人潮,

隨著暑假結束、開學日的到來, 也有愈來愈多的學生來搭乘!!

其實這些人潮因BRT設置之前即有至少十幾線公車可以坐,

尖鋒時以往已經是班班客滿了, 所以因BRT而少掉十幾線的公車(改線)後,

這些搭車人潮不會因為「某些人建議改高架BRT」而消失!! 還是會去搭BRT的, 尤其目前還是免費!!

在這樣的前提下, 尖鋒時BRT還是客滿難坐, 或許短期間內無法衝出更多搭車人潮,

中港路的車流還是不會少很多, 對於BRT影響到行車的動線, 或有危險的快慢車道變換問題,

還是有檢討及改善的空間!!

如果還是有一些盲支持BRT或喜歡亂酸亂砲的人請不要加入這一樓, 謝謝!!

tslee502 wrote:
我提的1000億指的...(恕刪)


事情回到原點,
這所謂的一千億到底存不存在?

不管計畫多好多漂亮,
先讓一條線成功,證明BRT概念在台中確實可行,
證明真的有那麼多人願意搭捷運,是很重要的。

再來高架真的醜,
若已經花了最多的錢與時間蓋了高架,上面還跑公車,未免可惜,
所以才有網友說既然都有錢蓋高架,那就直接把MRT完成不是更好,
意義在此。

比起虛幻的一千億,
一個實實在在的一百億,五條BRT線路,
看能不能延伸到海線、到山線等等幾個衛星城市串一串,
那個願景也不會差到哪裡去,還更吃得到。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tslee502 wrote:
既然你認為台灣大道有這麼強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
那為何要搞的平面BRT來讓眾多交通工具一起爭道呢??
豈不是又自相矛盾(恕刪)


千萬不要高架!!!!!!!
真醜
最好也下化,但施工期要 10年以上
而且過高速公路的爬坡段能地下化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