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sister wrote:
意思就是這些賣場百貨利用大量"道路資源"來製造私人企業的營收
怎麼會這樣看?
這些百貨公司不知道創造了多少的就業機會,帶動了多少經濟的成長,也帶來了很多的稅收,才有這些道路的建設,
怎麼會把他們打入甚麼"製造私人企業的營收"?
這是市政府當年整體的區域劃分沒有做全盤考量的結果,
不然就不會有百貨公司蓋在台中最重要馬路上面的這個問題了,
不過做都做了,也只能盡量去改善了,
樓主說的就是一個好方法,
前天我下高速公路進到台灣大道,路口馬上就有警察立牌說前方塞車請改道,
結果沒人改道,只有我閃進中彰道路的下面轉市政路進台中市
環中路在市政路前面的朝馬路,明明可以從這裡到新光三越,可是根本沒有車子在走,
為什麼?因為從朝馬路走的話會進不去新光三越,造成沒人要走這裡,
如果能像樓主說的,把新光三越停車場前面的安全島打開,
然後在安和路口就提醒要進新光三越的車子改走朝馬路(看要走安和路或是台灣大道的慢車道都可以接到朝馬路)
接著再將新光三越附近公車站牌移到BRT車站,讓那一小段的公車改走BRT車道,
應該多多少少能減少塞車的情況吧?
arrem5104 wrote:
兩間大型百貨公司外加一個商城,蓋在都市主要道路及高速公路下,應該問的是哪個白癡允許那百貨公司及商城擠在那裡的還有市政府歌劇院加上原本的朝馬客運轉運站能不擠嗎?...說實在的這個市長說沒炒地皮牟利,我還真不信 南區一個百貨公司,西區一個,北區蓋歌劇院,東區市府機關,中區轉運中心,這樣分散中港路交通自然好
應該不是說蓋在都市主要道路及高速公路下不好
而是這些百貨、商城的汽車收納量、流量不大
導致大量的車都等在道路上
台中的costco也是一樣
只有同一時間只有一個門一輛車可進入
旁邊住戶根本不喜歡
每到周末就在那邊吸等著進場汽車的廢氣
國外的mall也很多在交通要道旁
但搭配停車位量是數倍於商場的容納量
這才是解決之道
應該規定每個百貨公司要成立
一定要在一定半徑範圍內自配數個獨立進出之戶外平面停車場
再總量管制停車位一定要是尖峰車輛的2~3倍
且兩家百貨不得共用
用以迅速消化停等車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