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公車專用道


shinmac wrote:
補助是一班次計費,...(恕刪)

等著看市府會虧多少錢

狼雨 wrote:
怎麼會無關,中港路說穿了根本就是台中市唯一一條出城的道路,早期所有國道客運要從這裡上高速,所有要出台中市的也要從這裡上高速,原先的用量就大,現在BRT的站體一插,硬生生的把好多區段的路硬擠為兩線道,忽然到忠明南路口又變三線道,到了光明陸橋變兩線,連公車都來跟你擠,過了交流道變開闊後到了安和路口又變兩線道.....車流量最好這樣能消化的掉....

其他的聯外道路根本沒法發揮作用,中清路到大雅? 塞死給你看....

烏日交流道? 一堆砂石車逼死你

南屯交流道? 好像現在管控分流交通號誌後有好一點.....

中港路的寬度實在不適合塞一個那麼大的站體在那邊啊 鬼

發展快是好事,但是用錯方法去解決,就像癌症一樣死的很慘


我每天都走中港交流道上下高速公路,我真的感覺不到BRT前後對此處的影響......

光明陸橋是很塞,但在有BRT前就這樣了,有BRT後還是一樣塞.....

有些路段快車道縮成兩線道是有影響,但慢車道的停車格拿掉加上取消部分公車班次,倒是變順暢了.....總體來講,我感受不到差異。

不過,切換快慢車道要多注意一點倒是沒錯.....
以前市府有32臺車
只放18台去跑

別忘了 以前會那麼擠 是誰搞出來的!!!

CrazyShark wrote:
把原本在慢車道跑的公車移到專用道而已,
會製造更多廢氣???
不是台中人還發這種廢文


我是台中人,應該可以發言吧!

就交通局長的話來說,班次是增加的:RT轉公車專用道 王義川:班次倍增

「交通局長王義川說,整併後,機車族行駛台灣大道慢車道可以更安全,而且「優化公車專用道」每天總行駛班次,將從現有的426班次增加到855班次....」

班次變兩倍,廢氣應該也是兩倍吧!

不過若可以吸引更多人來搭公車,取代掉私家車,倒是可以減少私家車的廢氣。

ashxbeech wrote:
以前市府有32臺車...(恕刪)


你的意思是故意有車放著不開。

shinmac wrote:
你的意思是故意有車放...(恕刪)


BRT試營運期間連行控中心都尚未完備整合

人員的教育訓練跟車輛的品質狀況一直被人詬病

試營運期間應該也是循序漸進的投入車輛

應該沒人敢一開始就把滿載的全部車全放出去



我也認同BRT太早停了,應該等到完全整合之後再看成效

台灣人就是太會批評又要立即見效的短利

難道所有的公共建設都不需要磨合期

老胡又要趕鴨子硬上....唉



狼雨 wrote:
怎麼會無關,中港路...(恕刪)


所以你的出發點是以自己開車來看 還是以大眾運輸來看 ?
如果要救那條路 大眾運輸是唯一的方法

一台車子很多裡面只放一個人 車子會越來越多 每台都是個風險
兩兩以上相碰一次 那條路基本就廢了 ~

在學走階段 也別還沒學會跑 就要學飛 ~
ShangLai wrote:
「交通局長王義川說,整併後,機車族行駛台灣大道慢車道可以更安全,而且「優化公車專用道」每天總行駛班次,將從現有的426班次增加到855班次....」

班次變兩倍,廢氣應該也是兩倍吧!

不過若可以吸引更多人來搭公車,取代掉私家車,倒是可以減少私家車的廢氣。







渍渍渍, 明年以班次計費啊!!! 那滿街的空公車也不足為奇囉!!! 業者開客運, 為的不就是賺錢囉

公車一條龍, 不會又是對業者妥協下的產物, 這樣大戶公車業者才會乖乖聽話改為以班計費



LevisLo wrote:
BRT如果真的能夠整個完整的完成,各位覺得他應該是怎麼運作?北捷或高捷有搭過嗎?就是那樣運作,你不需要招手,它要站站停,然後門打開之後,十秒到三十秒鐘,車門就要關上,惟有 on time,這樣行控中心才有辦法讓它不碰上紅燈又不會造成交通癱瘓。當然這整個需要整體系統完成,包括行控中心完成,能夠發揮整體運作的時候。


經過你這段的解說,我終於知道那個月台閘門的意義了。

一開始我一直搞不清楚,裝這個月台閘門到底有什麼用,防跳車嗎??一直用北捷的月台閘門來思維台中BRT的月台閘門,

原來他是用來強迫民眾不要再上車的手段,來達到整個行車旅行時程如期管控,

長知識了,謝謝!..........

女生教我的事 wrote:
新市長終於做對一件...(恕刪)

很遺憾告訴你~連這 “唯一” 一件你認為是對的事都有可能是錯的

試問現今全世界有哪一個都市是以 “公車之都” 為傲的?又有哪個市長把路上塞滿公車當政績的?
不過真正厲害的還是一堆市民居然還興奮到幫腔搖旗......台中~奇蹟之都無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