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間 真 wrote:紅字部分在台灣是做不...(恕刪) 人是要教育,修改一下交通修改一下交通法規公車專用道禁止占用或遇公車司機警告鳴笛未優先禮讓開罰,反正公車有行車紀錄器可以檢舉,教育久了大家就會守規局了,風間 真大大說得沒錯台灣很多事都已經做不到了,什事都要講權講民主,但很多事一體兩面,有車要路權沒車要快速便捷的公共運輸,有店面做生意說沒人沒車如何做生意,沒店面說人多車多太吵影響生活品質
honda_jsracing wrote:請問一下公車哪一站是...(恕刪) 先謝謝您對我的愛戴與尊重,於仁兄的部分。就算您對那些標示描繪得那麼鉅細靡遺,我也能向您一樣懷疑您是否真的搭過公車,但這樣質疑人真的是很沒必要。搭公車不知道甚麼時候該按下車鈴而過站、公車來了招手卻沒停車、公車表定的到站時刻過了十多分鐘卻仍未見公車、公車停站點的名稱令人疑惑不知哪站下車較適合、要找搭哪台公車去目的地就找半天等,都是我搭公車遇到過的問題,可能有許多人也有相同的經驗。而BRT與公車相較之下,由於BRT站站停、標示清楚、路線簡單等緣故,讓這些阻礙減少了許多。
等一下會不會有人選擇性失明看不見公車專用道會多塞?這還是最公平正議的民視報導耶!!說要公車專用道的人去數一下中港路的公車有幾條線吧!真的把公車都趕上去就跟新聞的一樣!!!相信到時候內外車道的一般駕駛人技術會突然變好,決對會比專用道上只有BRT的時候更安全!!
y20070122 wrote:那條是高鐵局出錢,為...(恕刪) 如果說照你的解釋那高雄 的路 是大於台中市整體上看起來,高雄應該是以高架MRT為主 因為路寬夠支撐、應付 高架MRT而台中市路比較窄,應該要以地下MRT為主才說的通吧總覺得有點顛倒了
感謝讚美與批評 筆者自己想過很多,樓上不少人的建議也都在頭腦跑過不少比較屬於中長程(5年以上)目標,與筆者本文的短期改善(5年以下)觀念比較不符合最後跑出這篇主要貫徹一個原則:對於現有交通衝擊最小的情況下,把BRT該有的功能發揮當然最重要的,很多建議要花的經費很多,或是過程冗長,難度比較高感謝指教,附上斷面美照實例(搭配示意圖):
我記得先前回您的文大意應該是說"捷運蓋不起"就不要跟先進國家比了,先比贏北高吧。而不是"沒半條捷運"吧?還是你的論點是這條抱著高鐵大腿得來的捷運,地下化還被砍成高架化,站外轉乘而且沒有任何MRT轉運的綠線可以跟北高平起平坐了?捷運蓋不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用爭論這點。網友論點不外是蓋捷運地下化交通黑暗好可怕,MRT沒錢蓋要不到錢阿。中央不給錢怎麼蓋,北高拿多少預算你不知道嗎,我們用便宜中國柴油車好棒棒CP值好高.....之類的蓋不起捷運不是事實的話,就是蓋的起囉?蓋得起的話蓋條藍線來看看吧。characters wrote:台中捷運烏日北屯文心線已經開工好幾年了台中捷運工程進度FB不斷秀下限,難道不是嗎
寫得不錯 但其實都不用去想了 不管開多少次座談會都一樣就算平日車內也滿滿的 也會被有心人選擇性無視的(我住勤美我去朝馬或是火車站都是搭BRT我2月就搭了不下十次,現在的BRT人流量大約就是文湖線的感覺 )BRT已死 公車專用道 以及所謂的幹線公車已成定局歡喜做甘願受 選了他遊戲規則就是要他玩四年藍線MRT? 抱歉 003副市長說過 今後台中不會再建捷運而對於BRT如果還在 我也是建議中正出 民權入 但不需改單向道張溫鷹時代的中區單向道政策 也是造成中區沒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