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01的大大,
目前聽說文心捷運已經動工,有沒有聽說大約何時通車呢?
另外真的到最後是高架捷運嗎?這樣不是會很吵?
另外的中港捷運也還沒動工,一點消息也沒,是高架還是地下呢?
真希望能做地下的,對於路上交通才更有助益,也是長遠的作法。
目前除了綠線確定高架化之外,其他路線都尚未確定,採複合規劃可能性比較大。
像是台中市重劃區、台中縣一些特定計畫區的部分因為空間較足,比較有可能採高架化。
而在台中市舊市區雖然有伴隨都更計畫,不過由於都是朝高密度發展,所以還是以地下化為主。
話說台灣真的很喜歡為了虛榮心抄襲別人的東西,從來不講最實際的作法而花一堆冤枉錢。
早期看美國的大公路主義很氣派,就把它照抄回國內。
結果現在消化不良,像停車場、高速公路、快速道路永遠蓋不夠。
接著台北市政府看新加坡的地鐵系統不錯,就整套搬回台灣然後再把原本台鐵的軌道機電系統拆掉。
明明台鐵原本的路線做高架化、複線化、捷運化工程就夠了。
然後捷運局只需把預算拿來在台鐵路線站點服務不足的地方蓋地鐵,偏偏多花好幾倍的預算來做最沒效率的做法。
接著高雄看到台北這麼做也跟著把同樣的系統照抄回高雄。
明明日治時期留下來的鐵道路網做升級、擴建就已經很好發揮,而中南部也有一堆過去台糖留下的舊輕便鐵道。
直接將其改建成鄉郊支線或輕軌路線是不是就可以解決地方的基本大眾運輸需求?也不用再依靠低效率的公車?
再來是台中捷運,綠線因為是經過新開發區不是舊有路線就不說了。
而紅線的部分還是在預算不足的情形下,市府才打算直接將台鐵升級來作為捷運系統的一環。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有一個覺悟,未來台灣的交通已經不再是以汽機車為主了。
當未來捷運路網越蓋越多,汽機車附加稅只會越來越高。
越來越多的機車道及停車格會被塗銷,停車制度也會有所改變。
因為交通部未來50年至100年的交通計畫就是要將大眾運輸及行人、自行車等交通方式提升到主要層級。
而汽機車為主的公路交通會變成次級附屬系統。
所以從我們這一代到我們的下一代都有可能必須忍受這段陣痛期。
除非這些新開發的土地和建物都是閒置空屋...如果真的人口成長(移入)到跟上住宅數量...交通問題勢必很嚴峻
上下班時間的中港路 文心路 大雅路 北屯路 五權西路...如果未來7期真的都入住...周邊的馬路車流可想而知
重劃區雖然把人口分散在廣大的地區...卻同時加重主要幹道的交通運量...在沒有新的主要幹道可以再建設下
都市周邊的運輸只靠30年前規劃的道路...擁擠情況必然日益嚴重
放棄汽機車當交通工具是難上加難...中南部孩子都在汽機車非常方便環境下成長...未來買車也是人生目標
搭公車或大眾運輸的觀念難以深植觀念中...比較之下台北市的小孩好的多...就像是心中有一張公車地圖
除非有很強的誘因...全民搭捷運的道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Generation K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