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車道設計錯誤,陷廣大用路人於不安全交通環境,台中市政府有草菅人命之嫌?!

剛剛有人還在討論說BRT在外側對於其它用路人在中港路上快慢車道切換根本不會有影響之類的言論!這些人大概連開車都沒開過吧!

BRT最失敗的就是車道規劃在快慢中間



看看下面影片吧!
死亡交叉

影片中20秒時,這一台馬三的角度後視鏡根本看不到本人的車,駕駛只能停在BRT車道前向轉左後方轉頭確認,要是他沒看到就直接開到慢車道,可能事故就此發生!根本是陷阱!
影片中40秒時,本人的車子已經轉向跨越BRT車道,這個角度車子的後視鏡根本看不到慢車道的來車,要不是本人往右後方轉頭確認有無來車,以及右後方車子有鳴喇叭,事故也可能發生!陷阱中的陷阱!

原本切換快慢車道只要跨越一個分隔島,車頭轉向的角度很小,到路口前一定都可以利用後照鏡輔助確認左右後方有無來車!

但是BRT佔了一個車道之後,一般汽車要切換快慢車道,車頭轉向角度變得很大,左右後視鏡完全起不了作用,因為根本看不到左右後方來車,必須一再的轉頭確認,尤其快車道要切到慢車道,危險更多,機慢車多,體積小很容易誤判,當車多的時侯只能在路口暫時停留在BRT行進路線前等待確認沒車再駛入慢車道!幾次BRT公車只好在本人的屁屁後面吸廢氣了!
切換車道本來就應該要轉頭確認,開車考試沒教嗎?
這樣就叫死亡交叉?

自己沒有禮讓切換車道的馬三還PO上網取暖?!

20秒的那台銀色馬三明明已經有發現你的車,才會稍微減速,

你明明已經看到打方向燈的馬三,而且停在BRT的動線上,卻還硬要擠過!

每個人都像你這樣開車,不要說有BRT,沒有BRT也是一樣容易發生車禍!

本來照後鏡就有死角,切換車道時轉頭確認是"本來就應該要做的"!

就算是沒有BRT車道也是一樣

像你這樣把應該要做的動作卻省略,甚至把責任歸咎於BRT上

卡住車道還擋住BRT通行還沾沾自喜

哪天要不是被開紅單,或是遇到開車比你還壞的...


忍不住再補一句,不要把別人都當作沒開過車

當中港路只有快慢車道分隔島時,你可以在快車道不用轉頭就確認慢車道沒車?騙肖A...
mz3sp23 wrote:
自己沒有禮讓切換車道的馬三還PO上網取暖?!


我懷疑你會開車嗎?建議你在多讀讀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吧!

本人怕馬三沒看到本人的車子突然切進來已經稍微向左靠了,再者本人是直行車路權優於切換車道的馬三,是他要禮讓本人直行車先過,這一點值得讚許馬三的駕駛!


mz3sp23 wrote:
當中港路只有快慢車道分隔島時,你可以在快車道不用轉頭就確認慢車道沒車?騙肖A...


本人有說,「只有快慢車道分隔島時切換車道不用轉頭確認」嗎?

ansonhsu wrote:
原本切換快慢車道只要跨越一個分隔島,車頭轉向的角度很小,到路口前一定都可以利用後照鏡輔助確認左右後方有無來車!


看清楚本人寫的!輔助
重點在於BRT這樣的設計,讓左右後視鏡輔助的功能完全失效!

輕鬆騎 wrote:
為什麼台北市公車專用道很少車禍?台中公車專用道就很多車禍?才一條而已


閣下有仔細看過影片嗎?不知道閣下在BRT通車後是否在中港路開車切換過快慢車道?

1.首先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大部分都在中央,有著禁止跨越公車專用道的標誌。
2.台北市新生南路的公車專用道從和平東路到忠孝東路段,公車專用道都是在快慢車道中間,但是請你仔細看快慢車道的分隔島設計與中港路快慢車道分隔島設計的差異
3.如果設計在快慢車道間是好設計,那台北市新生南路往新生北路公車專用道過了忠孝東路後就設計在道路中央了,你可以告訴本人為什麼嗎?
4.台北市新生南路往新生北路的公車專用道經過信義路、仁愛路、忠孝東路等,請問你知道中港路經過的路口有哪幾個比這些道路寬的嗎?

附幾張圖給你,仔細看看其中的差異吧!








市政府有沒有用心在交通建設的規劃上,從這些細節就可以看出來。BRT車道規劃不良,更降低原本用路人切換快慢車道的容錯率!

本人不反對大眾交通建設與BRT政策,但是反對政客為了自己的政績與選舉考量,推出品質低落,規劃不良,趕鴨子上架的BRT!台中人真可憐!

ansonhsu wrote:
影片中20秒時,這一台馬三的角度後視鏡根本看不到本人的車,駕駛只能停在BRT車道前向轉左後方轉頭確認


厲害 厲害 !! 你還可以分身進入馬三的駕駛座 確認馬三的後視鏡根本看不到你的車

回正題

馬三轉左後方轉頭確認 .. 是正確的駕駛習慣

我只能說 這都是汽車駕駛者的習慣問題

另外 ansonhsu 你的駕駛習慣也不是很好 你明明看到馬三在路口

你卻沒有先減速 而是接近了減速 然後直接偏向內側再開過去

另外 你從快車道要轉慢車道也沒減速

直接切到 BRT 專用道 看到小貨車要硬擠 你才停下來

你和小貨車 習慣都不好 只有馬三駕駛是正確的
6分鐘一班的BRT居然會讓台中人快慢車道變換有造成死亡交差的心理因素,台北市的公車道上的公車是一班接一班,類似台中這樣的路也有好幾條,好像沒聽過台北人有這種抱怨,不然就請台中市政府規定一個路口只能內轉外,下一個路口只能外轉內,然後多設一點廣角鏡

weijinsusu wrote:
6分鐘一班的BRT居...(恕刪)


這並不是6分鐘一班來推定的...

而是一開始就無法行駛在BRT車道

以至於要切換快慢車道時無法有效透過後照鏡輔助來得知左右後方有無來車

再來...車禍往往都是發生在一瞬間

而不是每六分鐘...

以前中港路沒BRT專用道時事實上這問題就存在

但因為當時還可以透過後照鏡來輔助

而現在因為快慢車道中間隔了一條BRT專用道

導致後照鏡無法發揮功用

只能靠駕駛頻頻的轉頭確認

但...開車頻頻轉頭是好事嗎?(尤其又開在中港路)

這個問題在BRT之前就存在了

只是...因為現在中間隔了條BRT使得這問題變得更加危險

目前對於此問題可以做調整最佳方法就是

把非十字路口的切換口給封掉

然後調整快慢車道紅綠燈不同部來有效的引導快慢車道的切換

只是這也會產生另一個問題...

就是快慢車道紅綠燈不同部時,中港路會不會無法消化車流量...

解決類似的方法很多,

但因為中港路車流量實在太過龐大

反而變得無法解決...
台中BRT 的死亡交叉應該是向火車站內線3線變2線那吧
沒明確標示3線縮2線
每個路口都改成多時向號誌燈控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要轉入慢車道的汽車有專用號誌燈與慢車道號誌連動控管即可
當然如此一來
可能會影響原本快車道上的流量
話說完整建置完成的brt系統到底何時要上路
為了選舉倉促開放個半成品
真的對選情有幫助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