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不就枉費有心人的用心良苦了
大家可以去看看
至少可以多瞭解一些故事
也好從 設計者 中興公司
專案管理者 TYLin 等不同面向來看看brt的問題
之前很多人說 交通局先射箭 後畫靶
我可看不出交通局 有努力在補足降級的合理性
我只看到是
1號射手打2號靶
然後硬跟你說 3號靶 滿靶
很遺憾的 洋洋灑灑數百頁的報告
有許多根本性的問題 大大降低了可讀性
根本性的問題 包括
1.會議紀錄不完全 會議紀錄沒有註記發言人
沒有委員的意見討論交流紀錄
正常的會議紀錄 包括 發言人姓名及發言內容
然後會有受審單位的回應說明 還會有委員間的討論
最後才是主席下結論
大家可以在 附錄一會議紀錄看到
初期幾次的開會紀錄比較正常 該有的都有
但後來的開會或者是交通組的就沒有這些內容記載
反正就是 我問我的 你回答你的
沒有交叉比對回覆正確性 沒有意見討論彙整
反正就部份特定委員就主導議題
只呈現議題 沒有對策討論
2.方案檢討沒有脈絡 只有方案沒有討論
會議紀錄不見任何委員的意見交流討論
但3月5日交通組的檢討會 莫名就冒出
保留BRT和變公車專用道的方案檢討
這時 建議方案評分優選是維持現況BRT
後來3月16日的會議紀錄 只說討論 方案設計
沒有任何委員發言紀錄
最後3月21日把原本的優選方案
維持BRT 改成所謂的改成國際級的BRT
然後說 要全面禁止左轉 要幹嘛幹嘛
然後列成 不可行方案
也不見任何委員的發言紀錄
3.問題回應權責不符
這個案子有委外請 專案管理廠商
也有委外設計及監造
但大部分的問題都是 運管科 回應
或是BRT公司回應
市府不是講的這件問題叢叢
怎會讓委外廠商 置身事外
找競選團隊體檢就算了
還要 自家的人 回覆說明
這樣可以體檢什麼出來呀 還是擔心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