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為了推行BRT,把原有的公車系統破壞,沒有過渡期,傷了仰賴原公車系統討生活的人心;來的卻不是台中人夢魅以求的MRT,讓根本不靠中港路過日子的人也心有不甘;佔走一車道,讓使用台中港路的開車族也大為不爽,三輸!
而所謂的優化公車,比BRT更低階的交通方案,說「優化」就矯情了;想拆專用道的開車族沒有得逞;要MRT的市民還是等不到;開始適應BRT,願意期待它完成那天的人又失望了,也三輸。
現在是打回原形,只可惜了台中港路的公共交通進化的那一天不知要等到何時?
我想趴3是因為開了管理群的玩笑才被消滅的,比趴2還短命,我才發了回文就被宰了,讓我們從趴4繼續吧!
因為當年的台中市公車搭乘人次每月只有40萬人次
所以他第一年推的是"高潛力公車計劃"
成效沒有多好啦,三年內公車月搭乘人次從40萬提高了快4倍到15X萬人次
13年來,從40萬成長到1000萬人次/月
這個成效可能一堆人嫌不夠,最好是當年只有40萬人次時就建好BRT,這樣才顯得有遠見
-------------------------------------------------------------------------
更甚者有些人批評的是單條路線的BRT,這就怪了。
當初台北只有一條捷運時,路網未成形,不是被批得焦頭爛額。
那現在呢?批台北市路網多?還是讚美多?
格局小、目光潛短的批評,對城市發展一點進步的幫助都沒有。
----------------------------------------------------
yosn wrote:
是呀!!要學學幸福...(恕刪)
這文章開頭是要緬懷台中BRT的美好,不要扯到其他城市啦。
我知道有BRT之後,有很多之前開車去新光三越的朋友改坐公車了,因為看得懂怎做,不用像以前要一班一班問看看有沒有經過。
我知道有BRT之後,越來越多人討論台中的公共運輸。
我知道有BRT之後,將快車道跟慢車道中間分割一個專用道變得超危險的,只是因為要等未來不確定的MRT。
我知道有BRT之後,那個白白的車站體花了我們納稅人一座800萬的錢。
我知道沒BRT之後,我們四年內很難有重大公共運輸建設了。
希望現在的台中市政府能重視公共運輸問題,前市府花了17年蓋出了一條綠線跟BRT,新市府更應該更進步,四年就要有一些成效,不要只批評前朝的問題,要有新作為,人民才會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