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encesylphy wrote:
台灣地小人稠,大眾運輸才是正道。
只是習慣已經養成,短時間內無法有可觀察到的改變。
既然依賴自有交通工具的習慣,是花了六十幾年養成,那麼,大概還要花一百年才有可能改成大眾運輸為主,我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了。
國庫特別台南的經費是債台高築,所以錢就要用在刀口上
台南市對於大眾運輸的迫切性並不高,目前市區交通也算良好,就連最塞的線到182也只有仁德交流道附近車比較多,加上台灣是不像北中高商業中心有這麼多的外地人,大眾運輸對於台南迫切性實在是不高
反而是近年來台南市政府為了要讓大家改搭公車,開始盡一些打壓汽機車的手段,但是別忘了台南市有不少ˋ大眾運輸是靠私人運具接駁,像不少人騎車開車到高鐵站搭高鐵
但是下面這個新聞證明,道路也是要花大錢的。
南151線路平先做仁德段 歸仁怨:卡細漢
節錄部份內容:
「鹽水的沒落,多少也是因為鐵路不再駛入這個地方。當年,縱貫鐵路的規畫,當地的居民因擔心破壞風水。而極力反對火車劃過鹽水地區。那麼,鐵路跑到哪兒去呢?跑到現在的新營了。成了新營的最大發展的必要條件。
交通仍是主導一切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呢,隨著鐵路發展,有了公路發展這讓我想起了西螺也是這樣呢,拒絕鐵路畫過,而造就了林內斗六鄉鎮開發」。
昔日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鹽水),卻因地方上那些許目光如豆之人導致鹽水失去再次發展的契機,甚至讓地方走向沒落,令人不勝唏噓,嘖嘖。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