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地下化啟動 係金A啦! 鐵路地下化 預定106年中完工

masaei99 wrote:
你去想一想高架道路 ...(恕刪)


忠孝東路過中山北路的地下道並非交通轉運站,
只是車流量十分龐大,
只要車流量龐大足以造成交通死結, 保留就有其必要,和是不是轉運站無關
更何況本來就蓋好了, 拆掉不就更可惜?

台南中華路為省道台1線, 車流量本來就不小,
且台南為何不能和北高比? 台南就不塞車?
塞車也和城市道路的規劃有關, 和人口數不是完全相關,
所以中華路橋是否有拆除的必要應該是由專家來評做,
且拆一條橋不必6年, 半年內就搞定了,
如果台南市府對此地有完整都市規劃就可自行決定,
如果沒什麼規劃, 那麼純交通考量日後評估也不遲

我沒說中山北X忠孝東是轉運站
因為有人用高雄站的規劃來比擬台南的一座陸橋...
是舉高雄與台北的都會交通核心轉運站也不一定要搞得那麼複雜
那只顯得"工程"的耗大
不是效能的多好

看台北的現況
及高雄將被塑造的"未來"
是一個鐵路工程單位規劃的
是有多少在地的交通專業來主導?
你說呢?

車流量多少是誰造成的?
是馬路造成的
你設計多少流量
它就會跑來那麼多車
只是飽和的期間多少

現在論的陸橋或地下道
是因為車流多才蓋的嗎?
NO
是為了火車通過的交通安全而設的
不然谁沒事搞一座陸橋,一個地下道
路平平的走不要,偏要分兩層分流??
意義何在?

鐵工局當然知道這樣是搞笑
只是他不想用掉他的經費
你地方政府為了"合理的交通"就要自己去搞錢來做
對我這個台南人來說"可有可無"...
台南的地質要搞地下化...真的是有錢沒處花...
況且,之前幾個市長搞的地下化建物,不是還在那裡養蚊子?
地下道會淹水,表示你排水沒做好,這跟鐵路地下化無關
而且,是不是之後要再來一個松山火車站翻版?放過台南吧!

不過,我想沒有一個市長能有那個guts可以擋人財路吧!(藍綠皆同)
車,是買來騎or開,不是買來修的...但是我怎麼常常在修車啊?!
簡單地說,以林森地下道為例
如果強調的是車輛分流,避免平面打結
應該在健康路端就潛入地下,徹底避過大同路口
即便是如此,也不見得就是完美的設計


現行的規劃本就是為了因應鐵道阻隔而已
認同masaei大看法


不過
竊以為近日台南版諸君肝火頻冒
何以哉?
路橋拆除於否應該端看未來地下化後原鐵路沿線該如何規劃

倘若是闢建大馬路的話 拆掉當然沒話說

但如果是以做為縫合兩邊社區的景觀綠帶的話

將過境道路維持原狀 下方綠帶的延續性會比較良好

不然以中華東路的車流來看 未來路橋拆除後若不興建方便行人或腳踏車經過的天橋

反而對周遭社區活動的居民來說是個滿危險的路口
林世鋒 wrote:
若不興建方便行人或腳踏車經過的天橋...(恕刪)


有一種東西叫"青紅燈"
紅燈停、青燈行,(要看行人的,不是看車輛的)

原本的陸橋與地下道要彎遶的迴轉道
加上橋本身夠寬了
要綠化緩衝不困難
若拆了車行的橋
又蓋一座人走的橋
會不會太天真了
除非這裡景觀太美或是學生太多...
未來地下化後 這條路線的確是個很棒的腳踏車道阿 當然前提是市府打算做綠園道而不是蓋大馬路
尤其未來南大3個校區(本部 榮譽校區 南台南副都心)可以藉由樹林街和本地下化路線串連

保持綠帶的延續性當然是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這個路口人車分道是必然的 看怎麼做而已
誰說天橋不可能的 高雄愛河之心 左營那也有將近1公里的自行車天橋
用意不都在人車分道嗎
單車道的觀念值得討論

台灣各地方政府對於開發"單車專用道"不遺餘力
並不斷去宣傳自己任內蓋了幾公里
把此當做驕傲的政績

就景觀面而言
或許是"比較有設計"的感覺
但這回歸到"用路"機能上
這是徒顯了"政績的矯情"
因為台灣為了去突顯對"環保城市"的重視
在原有車道上硬去隔出單車專用道
或是與人行空間爭道
對原本的道路使用產生排擠

這要回歸看我們如果看待騎單車這件事

滿街選手服的單車休閒/運動族
會讓外國人當台灣是一個到處在"訓練選手"的國度
一個休閒態度比較好的國家
把騎單車視為一件尋常、普遍、日常通勤、不必注重配備衣著很自然的運具
台灣人把它搞成如此"專業"樣更顯得不專業

今天我們如果把騎單車視為乘坐大眾運具的搭配工具
甚或通勤的日常運具時
那時才會讓我們把騎自行車當成一件自然不過、不必特意突顯"我在騎單車"這樣的奇怪行為

只有特定的運動休閒區域裡
才有特意去鋪設"單車專用道"的需要
而不是搞得整個城市鄉村都是

說實在
看到滿街車衣
我都覺得蠻"好笑"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