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 news 1 許添財勾勒大台南交通網藍圖
大台南市幅員遼闊,市長許添財十八日表示,合併升格後當務之急是建構交通網,包括市區公路網及幹道網以最快的速度打通,其次是善用台鐵及輕軌結合城鄉。具有財經專業實務背景及八年執政經驗,許添財胸有成竹可做好艱鉅整合推動工作。
大台南市共有二千二百平方公里,上山下海,城鄉差距大。擘劃大台南交通網許添財心中有藍圖,他強調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城市,沒有自己的鐵軌運輸網,未來大台南市將運用台鐵系統做為主要交通網路。
許添財剖析,捷運經費過高,且其技術仰仗外國,比較不可靠,且捷運不能載運貨物;因此,在考量省錢及效率上,採用客貨兩用的台鐵系統,未來上山下海運輸農產品,既能繁榮山區農村,更有利發展觀光。
至於人口稠密的市區,則以輕軌代步,再佐以大巴及小巴來做配套。輕軌的造價是捷運的十分之一,不僅輕便,同時可以沿街面觀光。
today news 2 台南只要台鐵+輕軌
角逐大台南市的台南市長許添財表示,縣市合併後,以台鐵做為偏遠鄉鎮主要運輸工具,人口密集區再輔以輕軌。 許添財表示,台南市不需要捷運,成本太高,技術也不可信賴;將向台鐵爭取,把支線延長到玉井、楠西等偏遠鄉鎮。
today news3 捷運沒人搭 搶政績白花錢
成大管理學院院長張有恆表示,台灣除了台北市,其他縣市大眾運輸使用率都偏低,這種情形下建捷運「不可能不虧錢」,「幾年就選舉一次,政治人物為求勝選,沒膽子提出正確交通政策」,大家只為了搶政績紛提捷運計畫。
他呼籲交通部,「三年一百五十億」公共運輸無縫接軌計畫,一定要搭配限制汽、機車使用措施,「半調子不可能成功」,錢只是白花。
張有恆表示,政府應先規畫提高大眾運輸利用率,至少在三、四成以上,才能談興建捷運;要提高公車等大眾運輸使用率,得有配套措施,如提高牌照稅、燃料稅,限制汽、機車使用,但是「政治人物no guts(沒骨氣),誰敢說要加燃料稅?」
交大運輸研究所前所長黃台生也認為,先把公車系統做好比較重要,軌道運輸成本比公車系統高很多,投資興建前一定要考慮是否有足夠運量?「如果連打平都困難,不蓋比較好。」
交大運輸管理系主任吳宗修表示,改善交通運輸,捷運並非唯一辦法,要考慮為什麼蓋?以台北市為例,汽車停車空間少、機車要收費,逼得大家要搭捷運。
他說,竹竹苗捷運部分路段人口不集中,肯定虧錢,不如先從人口密集區域著手,等運量增加後再往外延伸,「不要成為燙手山芋」。
-------------這是分隔線-------------------------這是分隔線-------------------------這是分隔線---------------------
說的好,台鐵支線、市區鐵路地下化+市區輕軌+提高牌照稅、燃料稅才是良藥
將經國講過的話『現在不做,未來會後悔』。連美國那種大公路主義國家,也開始要建高速鐵路了,更不要講石油完全依賴國外的日本連窮鄉僻壤也有軌道運輸連結。台灣不能不慎重考慮軌道大眾運輸系統了,賠錢也要做,越早做將來賠越少。
台南需要輕軌台鐵與公車三者合作解決交通問題,一味拓寬道路是引鳩止渴,等到民眾開不起小汽車時,才發現原來當初花大錢蓋的大馬路都真的成了少數富豪的專用馬路了。
底下是我心目中的台南軌道運輸系統,不揣鄙陋,貼出來給大家看,大家也可以講講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規劃建議。
台南軌道運輸系統構想
momotetsu wrote:
輕軌(日本稱為路面電...(恕刪)
輕軌的內容很多樣,有許多可能性,先不要劃地自限,像香江交通體驗行—香港輕軌 <元朗篇>這篇提到的屯門輕軌路線全長為36.15公里、共有68個車站。不仿參考看看。
本來還有一個很棒的專門介紹輕軌的部落格柏林進修交通中,很可惜暫時關閉了。
shioushu wrote:
許添財不是把台南30...(恕刪)
至少比我們台南縣好吧!
~~~~~~~~~~~~~~~~~~~~~~~~~~~
負債500億 議員籲縣府節流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縣府負債增加、財政惡化,縣議員康進水和蔡育輝要求縣府量入為出,並要開源節流,
減緩惡化程度,縣府財政處長張紹源則認為,負債增加,主要是中央減稅加上不少法定支
出都是中央請客、地方埋單,才導致稅收不夠經常性支出,連帶使得縣府的負債連年增加
。
蔡育輝指出,依據縣府主計單位提供的資料,到今年四月底止,縣府負債已達五百多億
元,包括長短期借款達二百七十六億元、積欠台銀優惠存款利息差額利息補助七十五億餘
元、積欠農民全民健保補助近五億四千萬元、應付未付款有五十一億餘元、而應收未收款
僅廿四億餘元,自償性公共債務計分別有平均地權基金借五十八億餘元、工業區開發管理
基金借五十七億餘元,總計台南縣負債高達五百億餘元,負債情況相當嚴重。
議員康進水說,國民黨籍縣長李雅樵交棒給民進黨籍縣長陳唐山時,縣庫仍有卅、四十
億元的剩餘款,由陳唐山到現任的縣長蘇煥智,台南縣負債超過五百億元,顯然縣府開源
節流做得不理想。
張紹源認為,縣府負債情況持續增加,主要是近幾年來的經濟情況已不一樣,中央釋出
減稅措施,加上部分法定支出不少是「中央請客、地方買單」,導致縣府財政面臨龐大財
政壓力,縣府每年的稅收都維持在一百一十億左右,十多年前的人事費用約九十億元,至
今加倍成為一百八十億元,稅收來應付經常性支出都不夠,才使得財政逐漸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