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

去年,內政部不是有通過一項法案,“預售屋花台,雨遮…等虛坪應明列出來,且不能計價”
於是,我也精挑了一間高樓層預售屋,也依建商規定玩,$$幾乎要掏出來買了,可是議價議不下

於是我靈機一動,"小姐,妳們雨遮計價了,政府規定雨遮不能計價"

小姐說要問上級,
幾日後我去電,果然不降價,所以我收手了!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沒有錯,我也可以硬掏出這些錢買,但,這雨遮如果算坪數來賣我,我等於多花約50萬買虛坪,就是不甘心,所以收手了!

不過,人家也是賣很好,想問的是,難道各位買新屋的板友,是建商都有減給你們只是沒減給我,還是你們真的都不計較??
其實,我是真的滿在意的!

文章關鍵字
就我最近的經驗,建商確實沒把雨遮&花台的坪數算進去,
但屬建築物本體部分的工作陽台則是有算在裡面,

所以我可使用坪的部分比合約書登記的部分多約3.9坪!
個人不喜歡買新東西

房屋車子這些東西都是舊了以後才看的出哪邊有毛病

哪些毛病可以輕易解決.....哪些則是無解.....價值立即浮現

不需要花太多腦筋研究

真要研究新屋沒完沒了......不知到鋼筋水泥的人可能不知道
南部這種長期不下雨的地方....水泥的凝固會出現許多問題

有機會去問問搞營建的就知道
我覺得 建商就是要賣這個價錢
坪數灌來灌去 只是要讓你覺得好像單價比較便宜而已
如果你跟建商說 要求不計價雨遮之類的坪數
那不過就是建商把單價往上調
然後還是賣那個價錢 應該幾乎每家建商都是這樣
除非大家都不去灌這個東西 但是還是每家都這麼貴....
不就還是賣這個價錢 只是單價變貴?

看開一點吧~~
現在應該是賣方市場.......就難砍的.....

idream0512 wrote:
是這樣的

去年,內...(恕刪)
拿鐵加糖 wrote:我覺得 建商就是要賣這個價錢
坪數灌來灌


我已經放棄了

其實,我現在對房價看的很保守

我覺得要現在要買房的朋友
真的要算好自己的預算
以及承擔風險(利率上漲)的能力

我朋友說他們都覺得情況不妙
我也想還是保守點好

台北之前也是市場多推大坪數,單價又高,幾人買的起呢?應該是多數都買不起,房價最後就上不去了,撐到利率上揚就會???

賣方市場,買方市場都好.....
其實,有現金才是老大

沒錢,觀望就好
買房子不用搞這麼複雜

看總價跟室內實坪就對了!

假設同一個房子賣一千萬, 室內實坪25, 大小公設共佔15坪

它可以說一坪40萬, 也可以說一坪25萬

但是最後交屋就是同樣一個房子

以樓主的例子就是嫌太貴, C/P值不夠吸引你下手
Kevin4931 wrote:買房子不用搞這麼複雜

看總價跟室內實坪


哈哈...當然是嫌貴啊!
誰買房不嫌貴?

他就是比我的預算多了那50萬

所以我找了一個完美理由,目的是要談價,而且覺得自己很有道理

其實,減掉虛坪我就差不多買的成了

當下當然是很不高興啊!

現在,突然覺得住文化路小屋就可以了

畢竟,這樣其實生活不會覺得房子貸太多了

idream0512 wrote:
哈哈...當然是嫌貴...(恕刪)

現在炒成這種情況,
有房子的話,夠住就好,
住漂亮的大屋是一種欲望,
如果沒有急迫的需求,
口袋也不是深不見底,
安安穩穩的住在現在的小屋,
不必擔心房價漲跌,沒有壓力,
手邊有現金,生活有品質,
人生快活多了....
我說白一點,雨遮什麼的有沒有算進價金裡不是你在意的點,建商說有含你認為不合理,建商說不含你也不會相信啊!
重點是你想要的價格落差50萬元,這麼簡單!
所以,無法給任何意見!
我們夫妻十年前看了一個北區新建案非常喜歡,為了20萬價差沒談成,二週後建案完售,到現在十年了還是每次經過就會再後悔一次,那個地段跟格局真是一時之選,但幸好有了這經驗,之後真的喜歡考慮後就買了,不讓自己後悔!
我不敢講房價會漲或跌,但在合理的範圍及負擔的情況,買了喜歡的房子住的也開心!
momojan720 wrote:我說白一點,雨遮什麼的有沒有算進價金裡不

不是這樣喔!
老實說,像my ocean人家說你使用坪數,權狀坪數,算錢坪數
我要的是清清楚楚

如果你買了房子,人家來你家問你這房幾坪?你都答不清楚,我覺得滿好笑的,就算建商要的錢其實一樣,我也要這部分是清楚的

畢竟,買房子就是大家銀貨兩訖

我要的是你今天坪數就是給我清楚寫出來

老實說
我也知道你其實可以單價提高再賣
我要的就是要清清楚楚
這是消費者我們基本的權力

如果,你價格這樣,坪數算的不能讓人信服,就50萬,我也不想買了後留在心裡一個疑問?
當然,
我再解釋,你們只是會覺得我沒買成不高興而已沒啥正面意義,所以我不想再做解釋了,

我的原意只是想知道最近買房的人都沒在管這個嗎?為何別人買的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