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們家目前在自地自建,已經到了收尾的階段但建商(營造)態度卻180度大轉變,要調整什麼都擺出不爽的態度,然後也不願意溝通。做不好的事項也都一副"我們都是照常規做的"不願意調整,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處理或協調嗎?(雖然還有5%的款項,但好像也才50~70萬,感覺威嚇力也不太夠。)
------------------------------------------------------------------------
(下方詳細說明,文長慎入)
(還在氣頭上,已有盡量客觀但沒辦法100%確保沒有情緒,請見諒)
(當作類似鬼故事看看好像也可以啦)
先說一下背景好了。我媽有繼承到一塊地,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太好,面積也不算大。但因為是在她從小到大的生活圈內,所以她一直想要將房子蓋起來。
幾年前我媽去朋友家玩,房子看起來很不錯,而且是自地自建。我媽的朋友知道我媽想要蓋房子後,推薦了幫她蓋房子的建商。於是變成了建商再推薦建築師給我們,建築師畫圖跑前面的流程,後面實際蓋房子的部分由建商統包。而與我們對接的窗口就是建商老闆本人(後續就簡稱建商)。
既然要蓋房子了,我們當然是把能夠找的到資料、想到的問題與需求都一股腦地整理出來。
建商說這樣太混亂了,他來管控進度,做到哪邊需要挑選哪邊的物料時,他會提供一些選項,然後我們有相關的需求再一起提出。
前期到中後期都很放心,三不五時建商就會到現場拍照,傳到line群組內讓我們知道進度。一些像是磁磚、門片等,除了提供圖片之外,有實體樣本的也都會送到我家給我們挑選。甚至目前的房屋有需要修繕,他們也願意幫忙處理(當然有另外付錢)。當然我們也不會就這樣就放著都不去看,一樣會三不五時到現場看一看(我會特意避開工班工作時間避免干擾),覺得有問題的地方就拍照傳群組與建商討論,也都願意修改。如果不是建商後期態度丕變,最後應該會變成一篇超爽的自地自建外加建商推薦分享文。
12/13(三)
算是事件的起點吧(我自己是感覺從這個時候建商態度開始不太對勁)。
我傍晚到了現場發現不對:已經裝設到一半的大門看起來是一大一小兩個捲門。而我們的需求是像常見住宅一樣,一個捲門+一個小門。於是立即連絡建商請他停工&調整,我提醒他在報價前的討論階段,我們有很明確地指著我們家外面的大門跟他說,我們要像這樣的一個捲門+方便進出的小門。
簡單來說,建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理解錯了。而我們自己這時才發現,建商之前只讓我們選了捲門的顏色而沒有挑選小門的款式,所以兩邊都有些疏忽。哪邊責任比較大就先不討論,當務之急是要把大門趕快處理好。於是雖然氣氛不太好,不過還是在一天內快速地選定小門的款式、跟捲門的老闆討論細節,剩下就只能等工廠將門片生產出來再進行安裝。在此同時屋內已經要開始安裝廚具與衛浴了,由於沒有大門的保護,所以我媽很擔心。不過由於廠商與工班的時間已經排定了,加上建商與廠商都表示如果有損壞願意負責修繕,老人家雖然不滿意但也就只能接受了。
12/14(四)
由於接近完工,這段時間我不時會到工地內量各個空間的尺寸,作為挑選傢俱、家電的依據。但卻發現兩個問題點:
1. 平面圖中預設的床頭位置有插座、網路/電話面板,但高度太低會被床頭櫃/板擋住,無法使用。
2. 陽台的水龍頭高度不足,導致洗衣機/水槽無法靠牆。
這邊先說明一下陽台水龍頭的部分:我們在陽台規劃了兩個水龍頭,一個給洗衣機,另一個給水槽(衣物少或是不能機洗的可以簡單手洗)。因為空間不大希望東西都可以貼牆擺放,所以兩個水龍頭一開始就是做成一高一低,高的給洗衣機,低的給水槽。
既然要做修改了,我花了好幾天量測、整理,將需求(明確的高度範圍)、修改的原因、網路上的參考資料(床頭櫃高度、洗衣機尺寸、水槽高度等)等彙整成兩張PPT,在12/14這天傳給建商。結果建商打電話來霹靂啪啦念了一串,大意是怎麼一直改來來去(詳見註1,我後來也有整理給建商嘗試釐清)。我耐著性子把上面的原因再說明了一次,他才不甘不願地回答說,不然下週約個時間現場討論,我也同意了。時間則是跟衛浴安裝同一天,他會再通知我。
12/21(四)
到了討論的當天,預計要裝部份的衛浴設施(因為浴室尺寸與原始設計圖有落差,原本選擇的面盆尺寸不合。面盆跟浴櫃有重新挑選,比較晚決定所以會比較慢到)。為了避免再被說"改來改去",我週一(12/18)就將浴室安裝的重點,包含平面圖與各設施對應的位置整理成一張PPT提供給建商。
因為約的時間是下午,我打算在工地附近先吃午餐再過去討論。不過經過時發現他們人已經到了,而且在跟我招手,所以我就乾脆停好車先進去討論。
進去後建商指著一個員工(沒有介紹他是誰,但後面還會出現,先給他一個代號員工A)說,你想要改什麼跟他說就好。此時我發現建商似乎沒有把我整理的資料轉交給他的員工,於是我現場拿出紙筆,對著手機把PPT上的資料手抄一份重點給員工A,然後跟著他現場走一輪,一一說明修改的需求與原因。過程中員工A說床頭位置的網路/電話面板,因為線不好拉長或續接,可能會變成需要全部抽換。我也思考後也讓步,因為電話、實體網路線使用頻率不高,這個不改就壓在床頭櫃後也無妨。
在我手抄資料的時候,建商不知不覺地就已經先離開。討論完之後看到現場工班在裝浴廁,問了一下我比較在意的部分(面盆+浴櫃、沖洗器)還沒有送來,我就客客氣氣地跟員工A說"那我先走了,大哥剛剛討論的部分就麻煩你了,謝謝。"然後就離開了。
騎車到一半,建商突然打電話來飆我二次,前後不到5分鐘。因為被罵得腦袋一片空白,記憶有點混亂,一些沒有意義的語助詞也省略,就把兩次的內容合併起來描述吧。
建商:"聽師傅說你們要改的東西,怎麼又多了流理台什麼的,怎麼一直這樣改來改去很難處理怎樣怎樣的"。
我愣了一下,想了幾秒才意識到員工A跟他老闆報告的時候,把"水槽"講成"流理台",於是跟建商澄清說:"我們沒有在陽台裝流理台,是一開始就在規劃內的水槽,應該是員工A口誤說錯了"。
建商:"你要改的尺寸規格都有跟師傅說清楚嗎?"
我:"有,我現場有手寫一份重點給他。要更詳細的話我提供給你的資料內都有..."
建商:"(打斷)我不要看你那些資料,我要看現場的"
建商:"(台語)你們一直這樣改來改去,我們沒有材調做你們家的生意啦"
我愣住了,建商也在這時直接掛電話。
心情不太好,我忘了後來有沒有買午餐吃,反正突然覺得好累好累,就回家悶在被窩裡睡著了。
12/22(五)
我週五休息了一天去散散心,調整一下心情。
12/23(六)
週六陪我媽到現場去看看,出門前腦袋還迴盪著建商那句"我不要看你那些資料",想一想他可能不會將資料轉給他員工。於是保險起見我將資料印出來,打算貼在現場給工班參考。
結果到了現場卻發現包含面盆浴櫃等所有東西都裝了(因為建商後期不太會主動說哪一天要裝什麼東西,問了也不太回。所以我有額外請衛浴廠商出貨時要跟我們說,確保到時可以再提醒建商一些細節或是自行到場監工。但衛浴廠商也忘了。)
於是趕快將有問題的地方拍照(尺寸剛好的面盆做成右側不貼牆,硬是留了一個手伸不進去無法清潔的縫隙;沖洗器的位置也錯誤。),傳給衛浴廠商與建商,問他們應該是要跟誰討論後續處理的問題。
建商看到打電話來:"我們做的都符合常規,我們做好多間都沒問題!"
我:"可是我有提供明確的安裝位置示意圖阿..."
建商:"我們做的都符合常規,我們做好多間都沒問題!"
我:"我週一就傳了,你們週四之後才做,就算我們規劃的你覺得有問題,也有很充足的時間可以討論吧?"
建商:"我們做的都符合常規,我們做好多間都沒問題!"
我:"我們也從來沒有不接電話的紀錄,再怎麼樣不看資料也可以打電話給我們確認,或是請我們到現場幫忙看吧?"
建商:"我們做的都符合常規,我們做好多間都沒問題!"
我:"..."
建商:"最近氣氛的確不太好,不然再約個時間現場好好談一下好了。下週三或週四?"
我:"...好,我跟我媽確認一下。"
最後約定週四13:30在工地現場討論。
同一時間衛浴廠商也回line了,這邊倒是很乾脆"好的,會再去現場調整。"。
於是也跟衛浴廠商說,建商約下週四13:30現場討論,衛浴廠商表示她也會到場一起討論。
12/28(四)
午餐時間,建商突然打來"我這邊前面有delay,我們改晚一點約14:00。"
我想著他前面事情沒弄好,也沒辦法好好談,於是回:"好,沒關係。"
然後馬上轉告衛浴廠商說建商改時間的事。
快到14:00的時候我們到現場了,發現已經有三名工人已經在屋內(包含員工A),在現場或坐或躺,但建商本人不在。因為約定的時間也要到了,於是我們就直接進屋,想說先看一下現況,等一下建商來比較好討論。在我們開鎖的時候(因為大門還沒裝好,所以變成每一個室內門都上鎖來作為防護),三名工人就一言不發默默地跟在我們身後。到了二樓浴室的時候,三名工人就有點像是把我跟我媽圍起來一樣,這時候員工A說話了。
員工A:"所以是哪邊還要改?"
我:"像這個沖洗器(註3),我有傳位置圖給你們老闆阿。"
員工A:"你知道改了之後牆上會有壁虎的洞嗎?"
我:"我知道阿。所以我週一就傳位置示意圖給你們老闆了阿,就是怕裝錯要再改會有這個問題。"
員工A:"上週四來你怎麼不跟我說?"
我:"...(腦袋混亂中...大哥你誰啊?我們的窗口不是你老闆嗎?我到現場每看到一個師傅就要打斷他工作,跟他講一遍我接下來的規劃嗎?)..."
員工A:"可以幫你改位置,然後牆上就是會留一個壁虎的洞,你接受嗎?"
我:"當然不能接受阿。我上週一就傳位置圖了,你們上週四才做,怎麼沒做好變成我們要承擔?"
員工A:"你講的那個我不知道,不關我的事。你上週四看到我就應該要跟我講,我現在問你要馬不改,不然就是牆上有洞看你要哪一個。"
我:"...(腦袋混亂中...不是要好好談一下,怎麼變成這樣?)..."
員工A指著陽台已經挖開的牆面:"你們這樣改來改去,牆壁挖成這樣是要怎麼做蛤?!"
我:"...(腦袋混亂中...要計較牆面被挖來挖去的,不應該是我們業主的台詞嗎?)..."
員工A:"高度都符合常規,硬要改來改去...."
我:"我們當初的規劃就是陽台水槽+洗衣機貼牆放,一高一低。"
員工A:"所以咧?"
我打開筆電:"你們老闆也有說高度應該是125cm,但是高度不夠。我都有量,給你看..."
員工A:"我不要看!"
我收起筆電:"那我說明一下..."
員工A:"我不要聽!"
(以下省略數千字,簡單來說就是員工A一直用指責的態度在講說我們要求的修改對他們造成的麻煩,我一直想要以"本來的設計就是這樣"、"實用性"等各種角度來說明為什麼要修改,但他一直"我不要看!"、"我不要聽!",大概重複個5~6回)
於是我理智線斷裂,氣到重摔包包(內有筆電),爆氣大罵:"什麼都不要聽!什麼都不要看!什麼都不要談,那今天是來幹嘛,叫我們業主來站在這邊給你們洗臉嗎?"
員工A:"..."
我再爆氣大罵,再摔包包:"什麼都不要聽!什麼都不要看!什麼都不要談!阿不然是要怎樣?我直接從這邊頂樓跳下去,出事了你們才要好好談嗎?"
員工A:"..."
我繼續爆氣大罵,再摔包包:"什麼都不要聽!什麼都不要看!什麼都不要談!那就不要談了啊!"直接轉身離開。
到樓梯間的時候剛好衛浴廠商走上來,她應該有聽到我的怒吼聲,連忙安撫:"怎麼了,有問題大家好好談一談,把事情處理好就好啊"
我指著員工A:"講什麼他都不要聽!什麼資料都不要看!那要談什麼?"
衛浴廠商:"沒關係,我來當中間人好好談。"
於是我就走回去要談,結果一旁的另一個工人突然嗆我:"不是大聲就贏啦!"
我怒回:"所以你們人多就贏?"
回到浴室,
員工A問我媽:"阿姨,我態度有不好嗎?"
我媽:"你什麼都不要聽,什麼都不要看,態度是好的嗎?我兒子花這麼多時間跟功夫整理資料,你一句不要聽不要看,什麼都只能照你們的做法去做,態度有好嗎?"
員工A:"..."
衛浴廠商請工人先離開,她再跟我們一間一間浴室仔細核對需要調整的地方,牆壁上的洞也承諾會找磁磚美容來處理。
最後談完大概14:30~15:00之間,要離開前建商本人還是沒出現。
我媽說她要打給建商,確定他會不會來。不要我們走了他才來,搞得好像我們不等他就自己先走,留下話柄。
結果一問建商他"正在交屋,最快還要再30分鐘後才能過來",於是當然就不等了。
12/29(五)
因為前一天太生氣了,打算休息個幾天讓心情平復。結果一早:
住工地附近的親戚:"你們房子在裝大門了,不過看起來好像怪怪的,你要不要來確認?"
我爸:"我剛剛經過看到在裝大門,然後工人問我小門是要裝左邊還是右邊,你要不要跟他們講一下?"
我直接炸開:"我早就都給他們圖面+說明了,為什麼就是不能按圖施工?"
(12/13-14討論後建商跟捲門廠商都有拿到最終方案的確認資料,也就圖面確認過細節。任何一方有把圖給出來,工人絕對不會問門要裝左邊右邊。)
(未完待續...)
註1:
改來改去部分我整理了一下應該有三次,但都屬於本身的瑕疵,而不是我們想改所以改。
1. 陽台水龍頭與插座太靠近/重疊,可能影響使用。重疊部分比較奇妙,簡單來說就是開關在水龍頭正上方,然後水龍頭開關的上緣已經高過插座的下緣。
2. 4樓陽台少一個水龍頭。一開始建商還說不會啦只會多做不會少做,於是拿平面圖出來對才發現真的少一個。不過確認了後面有管線(只是真的少做水龍頭),所以還是補了出來。
3. 1樓後院也是跟其他樓層一樣雙水龍頭(洗衣機+水槽)的設計,但一樣少一個龍頭,一樣請他們補,結果兩個龍頭直接靠在一起,再請他們改分開一點,結果他們又忘了應該跟上面陽台一樣依據用途一高一低。
後面發現他們就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以修改起來簡單為主,不考慮實用性,所以最好能給出準確的指令。也因此第3次沒改好的部分就乾脆跟著後面整體考量的部分(12/14時整理的資料)一併提出。
註2:
後來詢問其他人才知道員工A應該是所謂的"工地主任"或"監工"。但我都是避開工班工作時段去看,所以不認識他。建商也沒特別介紹,因此只當他是某個工種的師傅。
註3:
我們裝設沖洗器的目的是為了洗浴室方便,所以有明確要求"裝在離淋浴龍頭較遠的地方",以便沖水範圍可以覆蓋整間浴室。但是工人按"常規"安裝,所以變成裝在淋浴龍頭隔壁,兩者範圍基本重疊,喪失了我們安裝沖洗器的意義。
ee21 wrote:
從一開始就錯了朋友推...(恕刪)
感謝回覆。
其實您說的我也知道,但是有時候家裡面的老人家決定的事情,比公司老闆的決策更難說服與溝通。
所以我們也只能盡量配合協助。
圖面的部份當然是有的,因為我們從建築師階段就一律要求要依照法規來,所以應該有的圖面都有,政府規定的流程也都有跑。如您所說,可以拿出圖面來然後對簿公堂。方法或許可行,但是這樣的局面不是我們目前想要的。
其實我已經做好建商擺爛,我們另找工班來收尾的打算了。
不過終究還是希望有比較溫和的解法,所以上網問問各位有相關經驗的朋友有沒有什麼建議。
如果沒有的話,就當花錢買教訓,之後等塵埃落定再完整分享出來幫大家避避雷,也算功德一件。
也有在做裝潢施工轉介的服務,
看到你的經歷,只能說幫拍拍...
二樓講的我覺得有點沒有切合到點,
那個點在於,不管是直接找建築師,還是找營造,
重點終究是"可信任",
如果在有這個的前提下,先找建築師跟先找營造,
對於日後遇到問題的處理上,沒有分別,
但你的例子很明顯是這個營造的可信任度終究不夠,
而且其實你對於這個營造的認識本來就不夠,只是親朋好友介紹,
對於親朋好友介紹,其實我本來就不太推,
原因是親朋好友介紹,他那場做的好,不代表你這場也會好,
而要是有遇到問題,介紹人也無法負什麼責任,
到最後還是得自己對著承接的單位處理。
在你的案例裡,
你說建商態度匹變,
但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你的經驗跟對施工中需要具備的先備知識不足,
導致中間可能已經有出了問題的程序發生了,但你還不自知,
像是哪有做到哪邊,討論到哪邊這種事情...
都嘛是一開始一個大概的框架跟需求就得出來才下去做,
不然做到點了,結果突然要改,跟現有結構又不同,那怎麼搞?
只有遇到追加,才可能一邊討論追加一邊挑選設備、材料,
主體框架是不可能這樣搞的,
再來像是你說大門安裝的問題,
這個在一般的情況根本不會構成問題,
一個大門不是說裝就裝,像營造本來要做兩個捲門,
這樣就得做兩電源迴路過去,還要兩個控制迴路,
但你只有要做一個捲門,一個小門,
怎麼會需要兩電源兩控制?
這個一開始在配管的時候就應該發現知道的東西,
結果是等到大門都要安裝了才發現,這絕對不是什麼理解錯誤造成的,
是一開始就沒有放在心上,
而我們自己也有在接案子所以知道,
業主的需求跟意見要是很多,
這不是什麼不好的地方或是錯事,
但對工班來說,真的會是一件很頭痛的事情,
因為有時業主的需求,跟現場實際施工的可行性,
是會有一段不小的落差的,
但既然承接了,就是只能盡量去滿足需求,
這中間可能態度上不會有什麼改變,但一些情緒可能都會累積,
現在又適逢過年前,
很多地方都在趕過年前完工,
這邊趕一下那邊趕一下,又遇上東需要修改,西需要重做,
一個情緒爆發出來,最後狀況就變成現在這樣了,
你目前能做的只有好好講,可以跟主要負責人約出來,
不要在工地現場,好好談一下,看是不是有遇到什麼狀況,
又或者是哪邊的要求其實有點超出可能性,
那兩邊各退一步,以整體能完工為主要目的,
又或者是直接發存證信函,
看到底是不是要照原本的合約內容跟來往紀錄施工,
不要的話那就上法庭走解約賠償,
做到哪邊付到哪邊,直接請他們退場,
之後自己另外找人來收尾這樣,
當然這樣的費用支出一定會比原本高出許多,
但至少可能收尾能處理的完美一點,
這就看你自己個人的取捨了,
大概是這樣,可以參考看看。
a2828z33 wrote:
個人是經營水電材料行...(恕刪)
感謝a大很認真地回覆了這麼長的文章,也分享很多建議,非常謝謝您。
您的建議我會記錄下來跟家人討論,謝謝。
先針對我內文不夠詳細的地方致歉,並補充一下:
1.基本上水泥、鋼筋、磁磚等用料等級、工法,在合約裡面都有註明,建商在過程中也都有提供相關證明。做到哪邊討論到哪邊指的是細部規格,如磁磚大小、花紋與顏色等。(建商的說法也還算合理:磁磚、牆面油漆等花色,依實際現場光線挑選比較不會有落差。)
2.捲門的電源迴路部分,我看圖面上是沒有兩路...所以小捲門可能是純手動開關的捲門(印象中上面像老式店家的手動捲門有一個鑰匙孔。我們一開始跟建商討論時也有提到,小門的主要功能包含停電時可以進出)。這部分我可能要到現場再確認一下,如果有誤再回來更正。
我本身是程式設計師,對於user提出奇怪需求或是一直改東西的痛苦相當能夠理解。所以我也跟建商說過:
"蓋房子我們畢竟是門外漢,如果我們的需求真的不可行或很難做,跟我們講一下,再來看要怎麼調整。"
"我們不會硬要凹說簽約金額內完成。如果我們提出的修改需求有合理的費用增加都沒關係。費用太高的話直接報給我,我們再來評估要不要做。"
過年前趕工的壓力也是我們猜測建商態度轉變的原因。雖然我們並沒有要求過年前(春節)要交屋,但我想建商應該還是希望能夠趕一趕交一交。
我們也很想跟建商(主要負責人)好好談一談。因為可以理解過年前趕工的壓力,所以兩次討論也都是配合他指定的時間地點(因此才會約在工地,不然我也想找個有桌子的地方攤開圖面或筆電來討論)。但目前他都是快閃或不出席,有點無奈。
下次最快應該也是過年後才有機會見面談。目前除了將事情po上網求助之外,也會跟親友相聚聊一聊。想法很單純,就是收集一下大家的建議,再來決定下一步。
最後再次感謝a大的回覆,謝謝。
就算我已經有設計師全部的尺寸圖
我還是每天拿著設計師的圖在看
保證圖上每一個東西的尺寸位置數量動線都是符合我的需求
房子是你的,使用也是你在使用
雖然我們的本業都不是室內設計,工程
但沒有人把你的家當作他的家
天天放在腦袋裡想
你想要把意外發生的機率降低
就是要自己先確認圖中沒有bug
我會自己把每一樣東西的尺寸拉得清清楚楚
即使其實只要簡單的數學加減
但許多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現場就是有可能造成許多奇怪的狀況
施工過程我大概每一天九點十點都會到現場
每天至少都待到師傅午休才離開
每一樣施工我大概都會在旁邊看一下
不懂就問問師傅怎麼做,今天會做到哪裡,這項工會做多久
所以施工中有任何問題
師傅都會知道要來問我,問完了才會往下作
就算有自作主張做錯的
也不會拖到很晚才發現
但即便如此都還是有可能疏漏
所以樓主這種自地自建的事情
不論你是誰介紹的或是哪裡找的都一樣
就是這麼多奇奇怪怪,想的到想不到的問題發生
想省錢自己監工自己來就是得有心理準備會有這種事情
尤其還是你們是第一次合作
更是要步步為營,不能掉以輕心
不然就是你丟一大筆錢出來叫設計師建築師幫你搞定
todu wrote:
要修改不是快完工了再...(恕刪)
T大您好,感謝您的回覆。
我蠻認同您的說法,快完成再改總是讓人困擾。
但其實我們的要求的應該是修正(回歸原始設計讓用途正常),不算是修改。
(目前比較像是施工時沒做好/沒考慮好,請對方修正。)
(甚至後面是已經先提醒細節了,結果對方還是硬要照他想法做。)
可能我講話與文字都太客氣,被誤會成我們後面才想到什麼新想法,唐突要求改成跟原本的設計不同,造成建商困擾。事實上這些東西的用途一開始就有定義,我們只是要它們位置能夠相對正常,能夠發揮用途而已。
當然大家對於字詞的定義各有想法,如果認為這樣算是修改,我也尊重,只是對於建商不願意好好溝通討論的狀況感到困擾。
感謝您提供的意見,之後如果有機會再蓋房子會更小心謹慎的,謝謝。
補充:
1. 印象中建築師的規劃包含立面圖(手邊找不到,可能之前都給建商了)。當時認為數據很明確,就沒有再多加提醒。(後面有詢問過建商立面圖資訊,想要確認原規劃的插座高度。得到的回應不是明確的高度,而是"沒辦法什麼都照圖"。)
2. 灌完漿我們能夠進去看的時候,插座之類的位置都已經定了。但當時地板還沒做,沒辦法確定實際高度如何,所以沒有第一時間反應。後面地板都做完了(12月初),確定真的有問題才將全屋同樣的狀況彙整提出。想一想如果最初的時候提,對方態度可能會比較好。但是沒做地板就沒辦法確定高度,到現在這個時間點有可能還需要再改一次也不一定。
yoyo0719 wrote:
我自己找工人作室內的...(恕刪)
Y大您好,感謝您的回覆。
很佩服您對房屋投注的心血與時間。
如果空閒時間足夠,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常駐工地。可惜人一天時間有限,為了生活總是有其他事要忙,不太可能他們一要施工就隨時跑過去看,也算是人生無奈的取捨之一吧。
沒有天天去看,一定沒辦法像Y大您那麼仔細。但每週大概去看個2~3遍跑不掉,中間發現問題也都有一一整理提出。
前期建商要做東西大部分都會主動問,提供選項;一知道他們要做什麼,我也都會先整理資料,列出細節傳給建商,前期基本上溝通都還蠻順的。
所以到後面才會突然很錯愕:前面同樣的方式溝通OK,到後期卻突然不行了。
統包簽約的時候,記得他們的報價是有包含監工,所以並不算是我們自己監工(當然現在看起來效果不好)。
沒有請設計師是因為我們喜歡簡單的風格,不打算裝潢,單純以新成屋的方式交屋。在建築師階段就是以這個前提來規劃(當時也詢問過一些意見,都是"沒有設計不用請設計師"或"沒有設計所以沒有設計師會接")。
現在看起來好像還是找個第三方來監工會比較好,只是沒有經驗,之前沒想過這件事。
可能是我本身也是做專業工作的,總是希望客戶能夠相信專業(職涯中也有不少干涉過多反而案子做不下去或告吹的經驗)。移情之下潛意識也傾向相信專業不要過多干涉。
感謝您提供的意見,之後如果有機會再蓋房子會更小心謹慎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