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gar2015 wrote:
名稱取一堆全都是柏油馬路有軌道的車,吃汽油吃柴油吃電都可以,出軌出車禍都一樣是車撞車.
很奇怪A,光在那鑽牛角尖車的名稱是幹什麼,
出車禍有什麼不同嗎?
撞車車不壞,撞人人會變超人.
這樣的行車狀況要不出車禍.......鬼才信
To cougar2015:
請見諒, 我的留言(cable car不是LRT)無惡意, 只是表達具悠久歷史的cable car(非常老舊的交通工具,只能當觀光用)不能拿來和先進的高雄LRT相提並論, 不過您的看法是對的, 無專用路權的LRT用在高雄市, 交通安全確實是一大考驗
freece wrote:
好不好可能還無法遇見,台灣發展機車產業更本就是目前交通的禍源,台北下雨多和塞車,跟先天獨厚機車的其他都市不同,所以重點是機車私人交通工具減少和路權規劃,才能達到最好效果,不然現在情況lrt等無絕對路權大眾系統會不吃香,雖然我一開始認為高雄不該建捷運而是以輕軌為主,但是現在可能只能這樣,政府應該想辦法減少私人系統,話說國外雖然有很多大眾系統但是多數都是自產,台灣都是買國外,連台中brt都是,根本錢花費就不是同一個水平,想想也頗可惜,但台灣就是市場和技術都沒到水準
我覺得這也是算一個借鏡,以前我也支持大眾運輸,但是看到三鐵+公車的慘況,實在有點覺得台灣還真的適合玩大眾運輸?
以高雄來講,如果高雄沒有捷運,也沒有公車,多餘的經費若改善道路品質,或是將中山博愛路全線建造快速公路,或許能減少負債,至於觀光客就朝向計程車+租車,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其實也不適合出遠門(配合高中社區化政策其實現在高中生也不太需要通勤),身障和老人則由復康巴士接駁;身體強壯無缺陷的就實在沒理由沒有自用運具,或是建議高中或大專院校將汽機車考照列為畢業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