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輕軌在高雄是個好的大眾運輸工具嗎?


freece wrote:
問題是台灣私人交通工具違法駕駛居多,在安全性考量上可能以大眾捷運系統較妥適,臺南問題路小,只適合發展單軌,但又會有天際線問題,還有高雄很多建設中央都有出資而且比例很重,所以當出不會像高鐵面臨回購問題,重點是政治新聞看看就好,中央和地方已經決心搞亞洲新灣區了,連錢都砸下去了,包括地方使用權和建設費用,就算政黨輪替也一樣,不可能搞的像臺中brt蓋一半中止契約,除非金融海嘯,中央出不起亞洲新灣區那些新建物的錢,基於觀光效應lrt一定得建光且有中央補助,相信花費地方費用並未如大家想的那樣高,只是這錢砸下去能帶來臺灣多少效應,大蓋也只是未來10年可以考量和見證

違規違法是守法觀念問題,所以我才說應該將考照列為高中或大學的畢業門檻

台南問題不是只有路小,人口規模不夠大且市區交通流動量不大,不太需要公車或捷運來紓解,這點是台南和其他正規直轄市最大不同,就像如果屏東也蓋捷運或大量發展市區公車,同樣也會被批評

大眾運輸是要看地方,就算是大眾運輸最發達的日本,二三線以下的城市也是自用運具為主
小弟其實想問的問題

不在於大眾運輸是否要做

而是輕軌本身的條件,及路線的規畫各方面條件是否能滿足

高雄人的需求進而增進搭乘率

個人認為水岸這段輕軌非常好,可以帶動觀光

但個人不太看好環狀線,

大家認為呢?
真是好奇 批評環狀輕軌的人 有去關注輕軌相關的資訊嗎

環狀輕軌哪裡有經過本館路了???

如果你根本不曾認真去了解,那你的批評就一點立基點也沒有

都市的建設尤其是大眾運輸就需要路網成型才能再將運量往上拉,

現階段或許台灣以高科技產業發展導致人口往中北部移動,

不過身在科技業中的就會明白,台灣科技業已非昔日光景,

下個階段台灣要走什麼路 不外乎創新創意與服務,

高雄目前建設的新灣區及軟體與文創轉型,以工業的高雄是相當辛苦也需要長路要走,

交通建設是將這些串起的重要脈絡, 現在看高雄人口小量減少,

未來下一個階段哪個城市會具有競爭力, 我認為高雄具有相當優勢,

港陸空都透過幾分鐘可達市區,台灣只有這一處,

或許短時間是蒙塵的,但時間會告訴我們,下一個有機會的城市在哪裡。
在鄉下, 不騎車或開車, 還真的那都去不了,
但在市區, 我覺的所謂的私人運具比較方便,
有一大部分是建立在違規停車上

winsonatmob wrote:
在鄉下, 不騎車或開車, 還真的那都去不了,
但在市區, 我覺的所謂的私人運具比較方便,
有一大部分是建立在違規停車上

事實上整個南部地區,除了高雄輕軌圍起來的環狀區域(若以高捷來講,紅線相當巨蛋~凱旋間,橘線相當於文化中心~西子灣)以內外,其他地方都可以算是鄉下了

becool wrote: 真是好奇 批評環狀輕軌的人 有去關注輕軌相關的資訊嗎 

環狀輕軌哪裡有經過本館路了??? 
...(恕刪)


人家是討論的是捷運局研議,再推16條輕軌路網,會經由本館路延伸到澄清湖。

看懂再來批評好嗎?
目前還是覺得高雄首要的目標是建立高運量地下的路網才能增加民眾搭捷運的習慣!
既能讓交通順暢也能避免輕軌帶來得道路問題,不然搭捷運不方便市民是不會搭的!
我是高雄人,正好住在澄清路範圍已經三十多年.(現在小家庭搬出來還是住附近)

我在美商工作階段也曾經派駐台北,生活了三年多的時間,我提供個人拙見給大家參考.

台北為何公眾交通發達?

1.停車費貴,有錢還不一定有位!!
是的,市區每小時50起跳,公有的排隊15~30分鐘是常識,熱門地區每小時100的還客滿!!
摩托車停車格的情況也差不了多少,被拖吊的機率跟汽車差不多,吊一次計程車可以搭好幾趟
並不是天龍國的人較比較高尚跟比較環保救地球,是因為腦袋精明的很才搭公眾運輸系統(省錢又可以坳政府)

2.市場規模大,公眾運輸系統估算成本營運
是的,每天上下班的交通運輸起碼數百萬人起跳計算,再加上公眾運輸建置期讓大家害怕塞車惡夢
你也會乖乖搭乘公眾運輸工具
再加上接駁車,公車路網規範完善,願意放棄自己駕車的機會就大幅提高
絕對不是天龍國的人比較高尚跟比較環保救地球,是因為腦袋精明的很才搭公眾運輸系統(省錢又可以坳政府)

3.公眾運輸系統搭乘舒適
是的,公眾交通系統內的冷氣冷到你吱吱叫,進捷運站跟任何車體內你都得穿外套
整個連絡穿堂層都被寒流等級的冷氣包覆,除了自己開車外哪有這種享受?
真的不是天龍國的人比較高尚跟比較環保救地球,是因為腦袋精明的很才搭公眾運輸系統(省錢又可以坳政府)

但是以上最基本的三點,目前高雄還離的有點距離

1.高雄市內很多不收錢的汽車跟機車的停車位置,機車停車被收費或被拖吊的機率也相當低
2.高雄市攔計程車並不是都很容易(現在人手一隻手機後也稍微改善)
3.高雄市公眾交通路網很弱,對真正的上班族其實不是很友善(因為進到市中心上班的人其實沒那麼多)
而且接駁網也沒有發展起來
4.因為生意少,所以班次也跟著少,惡性循環下來就是公眾系統變更弱,大家都挑放假時才加減搭
真正上下班或趕時間的急迫性需求反而不敢搭公眾交通系統(怕公車誤點,怕班次太少搭不上)
機車汽車開了就上不用等,搭公眾交通系統還得求神拜佛能順利準時抵達
5.公眾交通系統運程太長,路網班次規劃不容易
常常有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一路到底的公車路線,司機一個班次從頭開到尾起碼一小時或以上
這樣人力車輛的調度更吃緊,班次就更無法密集開出來,民眾就越不能忍受
台北有許多路線的公車其實在交班前是不回站的,他就一直在路線上繞圈圈直到交班才回站
這樣這台公車就可以一直在這條路網上發揮運能,民眾也比較快能搭到車
(台北人常說218一次不來,一來來三台這種笑話)但是能有三台讓你笑也表示路網上車輛數有多充足
6.因為生意不好,所以撙節開銷,服務品質下降,導致民眾感受不好就更看衰
在高捷的月台層,我跟兒子等車等到流汗......(就八月份的事情)
從入口開始冷氣就一直不足,邊走邊流汗
要不是兒子要搭捷運玩,我也不愛下來熱

但是要不要好好發展輕軌,我個人拙見是 :

1.當然要,任何人都願意追求更舒適的交通體驗,只要展望夠前瞻且接駁完整,願意搭乘的人自然變多
2.輕軌只是其一,公車路網的變更跟重新規劃才是起死回生的重點,一條路搭到目的地的觀點絕對是殺死公車系統的主凶
在台北各種交通系統換乘是基本,一條路線要討好所有民眾反而造成路網系統混亂重疊且無效率
更換公車路網的同時教育民眾換乘的觀念,同時在尖峰時段加發車次讓民眾感到便利,才能扭轉觀念並接受
(之前我從信義路要到北投,起碼要0.5~0.45小時而且要換乘三個路線班次,當然開車或騎車會更快,但是又回到台北為何1.這點)
3.台北路網也是政府虧多年後才發展起來,既然要虧就要好好的虧並以改善這樣才有機會扭轉

不要只會唱衰,難道翻轉只靠政府自己沒有責任??

.展哥. wrote:
違規違法是守法觀念問題,所以我才說應該將考照列為高中或大學的畢業門檻

路上違規的是有駕照者居多,還是無照駕駛居多?
其實問題在環狀
繞圈圈
騎機車走直線
只約1 /3 時間
除非只走1/4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