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tom12022 wrote:
以捷運站出口,沿人行道,做像機場那樣的,高架化手扶梯輸送人行道,不就解決了!
高雄輕軌二階爭議未解,10/8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到議會接受質詢,不少藍綠議員關注此議題,也有輕軌沿線居民到議會抗議陳情。陳其邁說,輕軌二階爭議路段必須通過環境衝擊、人本交通及交通動態評估,還要一點時間,等客觀數字出來後會再處理相關問題。
不少居民今上午到議會抗議輕軌二階爭議路段將續建,陳情民眾表示,輕軌就像「小火車」與民爭道,鐵路平交道還沒離民宅這麼近,未來噪音問題也令人擔憂。
陳其邁強調,他上任後也召開相關會議,包括他自己親自主持跨局處會議,提出不同方案,更重要這些解決方案,必須通過環境的衝擊、人本交通及交通動態評估,才能徹底了解路線規畫或路型不同方案,能否解決民眾關心的問題,「所以我們還要一點時間,等待客觀數字出來之後,再來處理相關問題」。
中華藝校家長會今天在學校圍牆掛上抗議布條,抗議輕軌二階計畫未來噪音霸凌校園,汽車共用路權也會危害學生。
高雄二階輕軌經過美術館路,會通過全市唯一校園被分割成兩邊的中華藝校。學校擔心,美術館路北移,並增設C21A輕軌車站後,勢必更加壓縮師生在南、北校區通行的安全。家長會榮譽會長卓佳純、會長黃淑如、副會長陳秋芳及陳建翔等人,在輕軌二階說明會就表達學生家長反對立場,並強烈要求捷運局在未提出解決方案前,堅決反對二階輕軌的興建。
中華藝校家長會今天掛上「輕軌噪音霸凌校園,還我學校受教權益」、「輕軌汽車共用路權,危害學生生命安全」布條。學校指出,1200多位師生每日上、下課及每節須穿越20米寬美術館路移動至南、北校區,每月高達近2萬人次,二階輕軌若再經過美術館路段,在無任何妥善的安全配套措施,勢必對原本險象環生的路口更是雪上加霜。
家長會長黃淑如指出,美術館路段輕軌施工完成後,將是沿線最窄路段,其餘路段最少都有20至30公尺以上,唯獨美術館路經中華藝校的美術東二路至裕誠路路段,通車後輕軌車道佔據7.4米的馬路,汽、機車道只剩10.4米左右,距離學校北校區大門僅5米左右,影響師生行的安全。從美術館園區銜接中華藝校北校區旁的人行道,小轉彎的車、軌磨嚓唧唧聲,加上學校前的美術館路段不足百米,卻有三個紅綠燈,輕軌車輛經過的警示噹噹聲,路口蜂鳴警告啾啾聲的種種噪音,對於距離學校南校區的教學大樓不到20米,學生將會斷斷續續聽不清老師聲音,無法正常上課,嚴重影響學生的受教權。
家長會顧問黃群雅說,學校在開班親會時,就有家長提出輕軌二階經過學校的通行安全及噪音等問題,因此家長代表大會決議進行連署,並號召有1200多位家長共同連署,以具體行動向高雄市議會教育小組召集人童燕珍提出陳情,請市府變更修正二階輕軌的路線規畫,保護師生行路的安全。
陳玫娟說,輕軌二階規畫通過美術館、大順路段,居民不分藍綠站出來陳抗,居民不反對輕軌,但反對不當路線設置,過去鐵路地下化好不容易打通,現在又把輕軌搬回來,讓道路一分為二,讓人無法接受;且輕軌速度慢,適合觀光,但不適合人口密集區,不能把「驢子當馬騎」。
陳玫娟說,大順路30米扣掉人行道等,單邊只剩6米汽機車混合道路,恐造成交通事故增加,另消防、救護車如何通行也是問題,「龜速輕軌觀光ok,通勤絕對不ok!」
李雅靜說,高雄市十大肇事路口第一名是中山、凱旋路,輕軌也是造成當地交通事故原因之一,住戶都在罵,輕軌要給誰坐,走路、騎自行車都比輕軌快。
陳其邁說,輕軌必須經過科學評估,牽涉不同路型選擇,經科學評估、交通動態評估等才能知道優化方案可不可行,要確保未來興建衝擊能減到最低,「跑完資料才有基礎,不能憑我個人覺得怎樣就決定」。
陳其邁說,他主張輕軌續建,但路型部分有很多規畫條件,要將交通衝擊減到最低,他必須把所有方案通盤評估後再做決定。輕軌興建後道路剩下6米是舊方案,他會看能否道路拓寬到9米。
高雄輕軌二階可望在3週後復工!市長陳其邁今天表示,輕軌二階將在3週跑完41個優化路口的動態模擬後,依程序復工。副市長林欽榮今天也首度提出9項配套。
針對輕軌二階復工問題,高雄市長陳其邁今早受訪時說,上任後就努力解決問題 就是要復工,現在41個優化路口在跑動態模擬,林欽榮副市長昨天告訴他,大概3週,動態模擬出來後,就依程序復工。
陳其邁表示,現在捷運局同仁都在工程顧問公司,盯著電腦在趕(動態模擬)進度,希望最短時間內完成。
林欽榮則表示,他有信心3週之內完成動態模擬,目前顯示樂觀,他並首度提出輕軌二階的9項配套。
第一、輕軌路線由馬卡道路彎進美術館路段部分,兼顧地方聲音,市府修改加大彎度的曲率半徑(由30公尺調整到50公尺),且輕軌路線北移至美術館園區內。美術館路幅(20公尺)毫無減損。沿線人行空間加大,每棵樹都保留下來,同時也在美術館路北側,另增加4公尺寬的人行步道空間。
第二、輕軌車站設置以路口設站為原則,並從原本的中央島式月台,重新調整修正拆分為上、下行線的中央側式月台,減少輕軌站體對車道路幅的影響。
第三、中華路以東至裕誠路間之路段(路寬僅20公尺,長度約143公尺)檢討調整為單軌雙向通行。
第四、坐落輕軌C24站與捷運紅線R13站交界處的富邦開發案,已協調要求開發商必須額外增加汽車格、機車格。
第五、檢討並提出輕軌所佔路權瘦身方案,由原本的路權寬度10.8公尺,瘦身至車站段為9.6公尺及路線段僅9.0公尺;目的就是要增加大順路一丶二丶三段的車道寬度。
第六、龍德新路的拓寬(從博愛路到民族路間,將預計由雙向4線道,提升為雙向5線道)及延伸勢在必行,龍德新路成為大順路的平行替代道路,並可收納義享天地、好市多賣場的車流。
第七、美術館及大順路沿線取消約345個路邊車格,可由目前沿線半徑200公尺內停車場補足,已在沿線找好近1700個停車位。
第八、大順路現有雨豆樹共計206棵,就地予以保留,「路型修正都不得動到任何一棵雨豆樹」。
第九,首批動態模擬作業成果是正面的,在配合大路口轉向管制、號誌時制調控配合下是正向的,顯示輕軌上路後,道路服務水準並未變差。此外,民眾擔心的交通擁擠問題,也必須搭配輕軌沿線整體路口號誌管理、路口轉向管制。
林欽榮也說,輕軌交通管理層面,也有必要導入5G+AIoT技術,提供輕軌的行車操作及用路駕駛人更聰明的用路指引,如此更能有效解決交通壅擠問題。
林欽榮強調,他要求輕軌統包商中鋼統包設計團隊,隨時與他聯繫,同步啟動修正輕軌細部設計調整。此外,輕軌修正計畫已依最新檢討內容,擬函報交通部,至於輕軌修正計畫涉及環境影響差異分析部分,捷運局擬將採對照表方式,提送環保署審查。
https://news.ltn.com.tw/news/Kaohsiung/breakingnews/3326581
陳其邁11/10由副市長林欽榮陪同,帶領捷運局、交通局及捷運技術工程團隊在市府開記者會說明1個多月來市府進行交通動態模擬的結果,同時宣布這項決定。
陳其邁表示,「拖」不能解決問題,現在不是怨天尤人時刻,而是要迎頭趕上的時刻,市府要積極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他基於3個理由要即刻復工,即城市的競爭力、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的權益,以及市府針對沿線民眾做民調的結果顯示有逾7成受訪者支持輕軌原路線復工。
有關工期方面,陳其邁宣示美術館到博愛路段會在2022年11月通車,2023年全線通車。
二階工程的異議路段指的是美術館路到大順路約7.3公里路線,沿線有居民質疑路幅太窄、噪音太大及影響救護車輛進出等。
林欽榮針對團隊以1個多月的時間進行9項優化調整方案的結果及2項行政配套措施做說明。
9項優化方案包括,異議路段北移至美術館園區內的優化路型,加大轉彎半徑(R30加大為50),維持既有美術館路車道數;最窄路段單線雙向,美術館中華一路至裕誠路約143公尺要採單線雙向維持雙向4車道;C24站和捷運紅線R13站區轉乘於臨大順路及龍文街開發基地建築退縮增加車道空間。
輕軌路權瘦身,路幅原10.8公尺縮小至車站段9.6公尺;大順路雨豆樹206棵就地保留;龍德新路拓寬至26公尺,未來將東向延伸到民族一路,估可移轉大順路交通量28%並提高路段交通服務水準。
島式月台改為側式月台,月台拆分為上、下行,寬度從4公尺縮為2.5公尺;異議路段7.3公里取消路邊停車格345格,市府協調學校釋出及檢討新增公、私有路外停車格共約3000格;交通動態模擬針對沿線41處號誌路口做評估,會對17個路口轉向做管制及號誌管控。
沿線交通噪音的問題,林欽榮指出,經過客觀及科學數據佐證,包括沿線聯合醫院及學校等的噪音模擬測試結果,顯示在54分貝及56分貝都符合噪音管制規定,未來輕軌上路後道路服務水準未變差,輕軌號誌、車輛產生的噪音也符噪音管制標準。
捷運局表示,輕軌優化措施調整後,除有部分需要辦理變更外,其餘路段復工後可立即施作。行政配套方面,捷運局已將修正計畫送交通部及環保署,有關立即復工部分沒有法律的疑義;至於變更設計圖說期程、工序等,捷運局表示會以「2年拚4年」的精神加速推動復工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