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
高捷是由中鋼BOT,中鋼是國營企業.
可知這個案子民營企業沒人看好.
而大多經費還是由政府出資.
那1995年民營化的中鋼是哪一家?
cckm wrote:
兵工廠遷不遷走個人沒意見.
只是說遷走一個單位不可能不影響消費市場.
除此,對此案沒任何意見.
您把高捷和高鐵搞混了,不過高鐵目前應該也算是準國營企業.
遷走一個單位當然會影響消費市場,但現在是遷移一個市區內的軍火工廠,你卻考慮一千多人(吃穿住都在營區內)影響的消費市場?利益得弊很難衡量嗎?
我沒有把高捷跟高鐵搞混,高捷也是BOT,中鋼賺翻了
cyorama wrote:
很多事情廠商只能啞巴...(恕刪)
是這樣嗎?可以舉例嗎?哪一家
中油高雄廠又不是今天才決定104年遷廠,民國七十九年興建五輕時就決定104年遷廠,你現在遷拖有沒有完整規劃,相關廠商設廠時也早就知道104年要遷廠,現在在靠背沒有中油高雄廠會倒,有道理嗎?當地居民忍受了二十五年了,還要他們繼續忍受下去?
可問一下嗎?你家是不是住在兵工廠跟中油高雄廠附近?我想應該不是,反正就如下面的那位說的,不在我家旁邊就算了,我家不在這兩處,但是我認為為了都市發展,應該如此發展
仁大800億產值,請問高雄市收多少稅金?走一家中油,仁大所有的廠商都關門?這麼好笑的推論你也相信?
你在哪裡感受到這800億?可以說來聽聽嗎?我倒是感受不到這800億,但是我感受到污染
真的建議你可以更深入一點,去瞭解一下這些議題,舊港口的活化也被你批評的一文不值,好不容易爭取到R&H、Sony你也看不上眼,洲際碼頭兩期加起來近800億,你也感受不到,真是令人納悶
你不反對遷廠?真令人意外,你在意的是招商,十家石化廠投資624.9億,鴻海、R&H、Sony你也看不上眼,更不用說Huhu,那你覺得應該哪些公司來呢?願聞其詳
R&H、Sony、Huhu相繼落腳高雄,你難道不會有一點期待嗎?如果真的關心高雄的招商,就請你多注意一些相關訊息
cjames wrote:
確實,站在個小老百姓...(恕刪)
你該不會以為中油遷廠是這幾年決定的吧?中油高雄廠遷廠是民國七十九年興建五輕時就決定104年遷廠,不是高雄市政府趕走他們的,高雄市政府只是基於保護市民權益,要求中油實現遷廠承諾罷了,你批評的理由是什麼,我真的看不懂
綜合兩位批評
1.高雄市政府為了觀光產業,排擠高雄港航運業?
事實上是舊港區活化,但是你們聽不進去,繼續跳針,洲際碼頭一二期光民間投資就近八百億了
2.高雄市政府趕走兵工廠
市區內有兵工廠是很好的事情嗎?真令人意外
3.高雄市政府趕走中油高雄廠,造成仁大工業區所有廠商倒閉
中油高雄廠遷廠是民國七十九年興建五輕時就決定104年遷廠
中油高雄廠遷廠會造成仁大工業區廠商出走?理由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