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ttsai wrote:
上週發市長信箱詢問進度的回覆:
您發送市長電子信箱的信業已收到,有關您反映「仁武後港巷涵洞拓寬工程相關進度」之問題,業經市府分送本處處理,茲查結果敬復如下:
本案勞務標已於7月訂約,現規劃設計中,預計今年底可完成設計並於明(101)年初開始施工,102年中通車。
非常感謝您對於本市市政建設的關心與支持,如您對本案仍有相關建言或疑問,歡迎電洽承辦員洪宏勇,聯絡電話07-3368333轉2308
敬祝 平安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代理處長蘇志勳敬啟
因為一直看不到要施工的準備,覺得怪怪的,上週寫信去問了,果然是跳票半年...
以下是回信內容
親愛的市民您好:
您101年02月01日發送電子信箱的信業已收到,
有關您反映「仁武後港巷涵洞拓寬工程何時開工」之問題,
茲將查處結果敬復如下:
(一)後港巷涵洞位置,緊鄰鼎金交流道匯出入匝道,
為避免施工影響高速公路運轉,本處刻正與交通
部國道高速公路局研擬對交通衝擊最小之施工方式。
(二)另經評估本案預計今年完成規劃設計及工程開工,並於明(102)年底通車。
非常感謝您對於本市市政建設的關心與支持,如您對本案仍有相關建言或疑問,
歡迎電洽承辦人施家城電話07-3368333轉2308。
敬祝 平安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處長蘇志勳敬啟
YO
高雄市仁武區八卦里的發展迅速,建案一個接著一個推出,民宅及公寓大樓有如雨後春筍接續冒出來,與大高雄都會互動密切。
交通地位重要的後港巷,因高速公路的阻隔,只靠只能一部車通行的涵洞,擁擠、車禍事故頻傳,危及出入兩地市民的人身安全,成了人民每天生活必須面對的痛。
因而,十幾年來,拓寬後港巷涵洞成了民眾最殷切的期望,市議員錢聖武從擔任鄉民代表就加入爭取行列,然因當時高雄縣、市分治,法令、步調不一致,而動輒上億經費也非地方政府所能負擔,所以錢聖武使出全力奔走,甚至動員黨籍立委向中央發聲,仍然無功。
然而,市議員錢聖武沒有放棄,縣市合併重建曙光,他的建言也獲得陳菊市長支持,中央不做由地方來做,市府編列通過二億元工程預算,並在一百年十一月準備發包施工,卻因高公局對施工便道,還有交維措施有「異見」擋下。
只差「臨門一腳」的意外,錢聖武急著跳腳,緊抓工務局與高工局溝通協調,地方、中央終獲共識,工程費高雄市出,由高公局負責施工。
錢聖武恐雙方共識生變,昨天再邀立委林岱樺會勘,他說,林立委已允諾全力協助,將督促交通部高公局加快腳步作業。
林岱樺強調,爭取在年底前完工通車,提供大高雄市民安全便利的行車動線。
轉自--台灣時報101年2月10日高雄地方報導
上電視台新聞了,希望能加快建設速度
..涵洞窄無法會車 立委促改善
.-字+字.民視 – 2012年2月21日 下午8:02.
....相關內容.
..
放大照片.涵洞窄無法會車 立委促改善
....高雄市仁武區一處高速公路下的涵洞,因為非常狹窄,卻又交通繁忙,不但時常出現轎車和機車爭道的情況,連對向的車子也無法會車,常常上演黑羊白羊要過橋的戲碼。當地民眾幾度陳情,市府卻因為拓寬工程事涉高速公路局,一直無法動工,只好請來立委出馬,敦促公家單位,快馬加鞭。
就是這處連通高雄左營和仁武的公路涵洞,讓來往的駕駛騎士,困擾不已,因為涵洞的寬度有限,只能讓一輛轎車,頂多再加上一輛機車,勉強一起通行,如果是兩部轎車,就完全無法會車,常常得上演對向車輛之間得互相讓道,或是轎車倒退,驚嚇到後方其他車輛或是機車騎士的狀況。
幾年來當地居民一再向市政府陳情,希望能拓寬涵洞,因為這裡連通了左營和仁武,路雖小,一整天卻有很多車輛經過,無奈幾年來市府一再承諾要改善,卻到現在還是毫無動作,原來市府的工務單位早有規劃,卻因為涉及高速公路局,計畫一再延宕,還是只好請來立委出馬定奪。
中央和地方間的協調沒有效率,讓民眾得四處搬救兵,也難怪立委不是專心立法,時常得跑基層做選民服務,從一個小涵洞,也能突顯出,台灣特殊的政治文化。(民視新聞鄭兆佐高雄市報導)
..
paulttsai wrote:
上電視台新聞了,希望能加快建設速度
..涵洞窄無法會車 立委促改善
.-字+字.民視 – 2012年2月21日 下午8:02.
....相關內容.
..
放大照片.涵洞窄無法會車 立委促改善
....高雄市仁武區一處高速公路下的涵洞,因為非常狹窄,卻又交通繁忙,不但時常出現轎車和機車爭道的情況,連對向的車子也無法會車,常常上演黑羊白羊要過橋的戲碼。當地民眾幾度陳情,市府卻因為拓寬工程事涉高速公路局,一直無法動工,只好請來立委出馬,敦促公家單位,快馬加鞭。
就是這處連通高雄左營和仁武的公路涵洞,讓來往的駕駛騎士,困擾不已,因為涵洞的寬度有限,只能讓一輛轎車,頂多再加上一輛機車,勉強一起通行,如果是兩部轎車,就完全無法會車,常常得上演對向車輛之間得互相讓道,或是轎車倒退,驚嚇到後方其他車輛或是機車騎士的狀況。
幾年來當地居民一再向市政府陳情,希望能拓寬涵洞,因為這裡連通了左營和仁武,路雖小,一整天卻有很多車輛經過,無奈幾年來市府一再承諾要改善,卻到現在還是毫無動作,原來市府的工務單位早有規劃,卻因為涉及高速公路局,計畫一再延宕,還是只好請來立委出馬定奪。
中央和地方間的協調沒有效率,讓民眾得四處搬救兵,也難怪立委不是專心立法,時常得跑基層做選民服務,從一個小涵洞,也能突顯出,台灣特殊的政治文化。(民視新聞鄭兆佐高雄市報導)
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