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和BRT那種較省成本也較有價值


randerpy wrote:
在小弟觀察而言 高雄捷運票價 套一句高雄在地人說的 捷運花的錢我機車可以騎好幾趟
外加高雄實在不會像台北這麼難停車 停車費也要算的話也會是考量之一..(恕刪)


randerpy wrote:
小弟不是台北人是南部...(恕刪)

高雄捷運沒什麼人坐跟都市人口密度有很大關係,
高雄至今多透天屋居住人口少,以25坪土地來舉例1家4口,
台北多公寓,4層是4戶人,5層5戶人,大樓多而且樓層高,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是高雄10倍.

維基百科
臺灣行政區人口密度表
以下是直轄市、縣、市根據人口密度的排名表(2014年10月底)。


排序 名稱 類別 人口密度
1 臺北市 直轄市 9,925.12
2 嘉義市 市 4,511.06
3 新竹市 市 4,141.38
4 基隆市 市 2,813.09
5 新北市 直轄市 1,930.71
6 桃園縣 縣 1,683.32
7 臺中市 直轄市 1,225.63
8 彰化縣 縣 1,202.63
9 高雄市 直轄市 942.38
10 臺南市 直轄市 859.43

高雄市又多平地,南北長約近30公里,人口太分散,
商業區,辦公區不集中,也是造成搭捷運人數少的原因.
你們錯了,這我知道,今年本來可以賺錢,因氣爆小虧,明年會賺了,大魯閣租金5000萬,加上1000萬搭車人潮,股東們都很樂觀了,市政府未來會朝捷運站週邊大開發,你們覺的不好,我只能說明年會很賺,以上是自己的專業見解,再過二天回高雄了,高雄的潛力佳,趕緊看房喔,不看也沒關係啦,提供資訊。

有建設就會帶動商機也帶動人潮,國內外。

台北捷運剛起部二線比高雄少,每月才四萬人喔,高雄二條線就16萬喔,如果高雄捷運網跟台北同樣會如何。
RICE 1502 wrote:
以下是直轄市、縣、市根據人口密度的排名表(2014年10月底)。
排序名稱類別人口密度
1臺北市直轄市9,925.12
2嘉義市市4,511.06
3新竹市市4,141.38
4基隆市市2,813.09
5新北市直轄市1,930.71
6桃園縣縣1,683.32
7臺中市直轄市1,225.63
8彰化縣縣1,202.63
9高雄市直轄市 942.38
10臺南市直轄市 859.43
高雄市又多平地,南北長約近30公里,人口太分散,


高雄市行政區土地面積共2947.6159平方公里,其中高山土地面積佔1555.0398平方公里(52.78%),丘陵和平原土地面積佔1391.2273平方公里(48.22%)
縣市合併後,幅員廣大的高雄縣納入後,整個人口密度計算方式被稀釋掉
101~103各區人口密度
以"原高雄市區"人口密度來看,也就是捷運經過主要區域,103年最少為楠梓區6,890人,最多為新興區26,755
高雄縣最少為桃源區4人,最多鳳山區13,197
若以"合併後高雄市"人口平均密度來看,的確有可能如wiki所說,不過這種平均分析方式無法看出人口分布市區居住狀況,更不用說拿來當捷運搭乘數之理由

fengwen28 wrote:
為了10年後小孩出去...(恕刪)

說的相當中肯,南北高雄搭捷運20~30分鐘,可以到達電影院/百貨公司/觀光景點.
夏天不用被高雄的高溫烤得快燒焦~
雨天不用貝淋雨,頭濕腳濕的.
更何況一個進步的國家是摩托車越少越好.
連中國也禁止加汽油的摩托車了.
看看同樣身為亞洲的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哪一個國家不是靠大眾交通運輸的, 摩托車寥寥可數吧.
時間與政策會改變用路習慣的.

Jacky Kuo wrote:
南北高雄搭捷運20~30分鐘,可以到達電影院/百貨公司/觀光景點.
夏天不用被高雄的高溫烤得快燒焦~
雨天不用貝淋雨,頭濕腳濕的.
更何況一個進步的國家是摩托車越少越好.
連中國也禁止加汽油的摩托車了.
看看同樣身為亞洲的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哪一個國家不是靠大眾交通運輸的, 摩托車寥寥可數吧.
時間與政策會改變用路習慣的(恕刪)



其實高捷相較於剛開通時運量是有增加,只是我很好奇的是還能繼續增加到什麼程度

目前紅線運量大是因為左營鼓山重劃區的設置,人口移入

橘線就沒有大量增加了

考量站點的分布,高雄人口淨移出

高捷要真能賺錢還真得很拼

畢竟我也只做過兩次,站點離我家開車還要15分鐘

何必呢 直接開車到目的地就好了 又不是找不到停車位

這就是問題了,人口沒有成長到民眾覺得交通不方便

當然汽機車越少越好

但大眾運輸的成功絕對通常建立在私人運輸工具不方便的基礎上



standpoor wrote:
現在高捷 學北捷 一些設備都轉移給市政府 也不用認列折舊了
開始小賺 不明白的 就Google 一下北捷 高捷 折舊 就知道了(恕刪)


你可知道,北捷收入只有票價收入攤位出租租金!
可是這樣的收入就可支持北捷!
而賺翻天的聯合開發案(都是百億以上),全部落入北市政府口袋
另外捷運出口的店家,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反觀高捷?沒有廠商要聯合開發,連攤位都沒有人要租
這清楚了吧!!!!



海王子3511 wrote:
如果高雄捷運網跟台北同樣會如何。..

若是,高捷公司會被龐大營運經費壓死.........
海王子3511 wrote:
台北捷運剛起部二線比高雄少,每月才四萬人喔,高雄二條線就16萬喔,如果高雄捷運網跟台北同樣會如何。

請不要胡說八道。

台北捷運旅運量統計
每月4萬是只有木柵線一線剛通車時的運量。

淡水線通到中山站時,日均運量衝到10~12萬上下。
淡水線台北車站終於通車時,衝到15~18萬上下。
終於直通到中和時,日運量衝到30~35萬上下。

你說的「剛起部二線」是指把淡水線加進去了對吧?
這時東西向的藍線還未通車,是兩條未串連的獨立線路。

淡水中和+木柵線,為未串連之兩條獨立線路,
此時總營運長度約39公里,
民國88年年中剛好是營運的第四年,
日運量30~35萬人。

高雄捷運為十字路網,
總營運長度為51公里,
現在是營運的第六年,
日運量17~18萬人。
花120億蓋輕軌..總比每年花數百億給退休公務員當紅包還得有意義吧


交通建設.就是要坐在人民腳步前

就算虧錢..也是為民服務的一種......那養那麼多公務員..每一個公務員有為人民賺錢嗎?

這樣算..永遠算不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