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坪五十萬那怎可以!

北漂青年還不跟韓市長反應!

還是說高雄市民有石油當作靠山?

房價漲沒在怕的?
手殘護一生 wrote:
一坪五十萬那怎可以!...(恕刪)

北漂青年不管房價多低都買不起。
豆豆3108 wrote:
北漂青年不管房價多低...(恕刪)
看來北漂青年,只好寄望石油了…
全台首富指日可待
手殘護一生 wrote:
看來北漂青年,只好寄...(恕刪)

北漂青年應該還付得起愛情摩天輪的門票。
argine72 wrote:
https://fnc.
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要全力拚經濟,建商也力挺!兩大建商在高雄的新一波推案,預估有400億元,業者看好高雄房市將更熱絡,甚至說高雄房價可望衝上一坪50萬元!

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我會是幾十年來,最渴望發財的市政府。」就要全力拚經濟,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的衝勁,連建商也重押。

趕在選後第一週就要在苓雅區推出新案,興富發和潤隆建設,估計光在高雄就有200億推案;甲山林也在三民區等推自建案約60億元,加上代銷案,合計約有210億元,兩大建商首波就用400億挺高雄。

建設公司總經理,張境在:「它的未來發展一定會帶動房價,一坪50萬都不為過,我們也期待新的市長能帶領高雄經濟持續發展,讓大家都有錢賺,整個高雄發展也會帶動房市的熱絡。」
..(恕刪)

是發財的市政府 ? 還是發財的市民?
發財的市政府? 是地價稅漲價? 房屋稅漲價? 向人民徵更高的稅嗎?

下方的說法完全和上方的"發財"相互矛盾
市民要致富,要更有錢?房價下降才會更有錢 , 而不是漲價 。

(1)房屋是生活所需? 還是拿來賣錢的商品 ?
台灣住宅自有率達83.9%, 高雄為84.41%,是超過全台灣的平均值 。
房屋是拿來自住? 還是拿來當成商品炒作賣出去?
如果是自住,那是生活所需, 是要付錢去買,是花錢不是賺錢 , 那就要看 "收入"為多少 ? 才能量入為出去買房。 沒有錢,借錢去買? 最後還不了錢,只是債留子孫 。
如果是生活所需, 就不可能賣掉, 賣掉要住那裏 ? 不管房屋漲多少都不可能賣? 說房屋值多少錢卻不能賣? 那不過是紙上富貴,沒有辦法致富!

(2)國際上本來就是以年收入的3-6 倍為合理房價。不是喊價炒作。
以收入的5倍來計算
高雄市的平均家戶所得為 118萬, 5倍合理房價為590萬
臺北市的平均家戶所得為 164萬, 5倍合理房價為820萬
106年臺北市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34.5萬元 ,桃園市110.6萬元,新北市104.7萬元,臺灣地區101.9萬元;臺中市103.3萬元、高雄市98.6萬元及臺南市90.3萬元....
還可以看房貸
合理的房貸為收入的1/3(這個標準是國際上認定的水準)
所以118萬的1/3=39.3萬
收入當中1/3 付房貸, 1/3生活支出, 1/3 供娛樂等非生活必需支出,這是正常的"房價所得比"
超過這個比例,生活水準就會下降, 錢都拿去繳房貸了,所以,不能上館子,不能換新車,不能看電影,不能去旅遊...不能生小孩, 不能生病, 不能有紅白帖
大家都不消費了, 這會造成通縮
沒小孩, 生育率下降,20年後就沒人去還錢,或繼承房屋

39.3萬房貸付11年(11年為國際上平均的標準)= 432 萬
貸款432萬為總價的7成, 總價為617萬
若不算頭期款, 直接算15年房貸為589萬
高雄市2018年平均房價14.48萬元,每戶居住坪數48.33坪 =699萬
就算是2015年的高檔, 均價落在每坪16.2萬
算來算去,合理的, 市民買的起的房價落在590-700萬之間,真實的數字就是如此, 不是一坪 50萬

台北市民平均每戶居住坪數只有31.94坪,全台最小。高雄市平均每戶居住坪數48.33坪 , 若每坪50萬?是2658萬?是天方夜譚的數字!

房屋是生活所需
這是同一個麵包14.5元還是50元的問題
是麵包價格越低,生活費越低, 市民才會有多出來結餘的錢,才會有錢! ,怎麼會倒過來說? 你手上要被吃掉的麵包漲價了,價值多了35.5元喔?那又能怎樣?一樣要吃掉!換不到錢的。

有人卻希望一個麵包是50元? 不是14.5元?
麵包漲價要吃掉, 麵包跌價還是吃掉 , 買麵包就是付錢出去,不會回收賺錢, 但是買14.5元麵包, 就還有35.5元能買其它的東西了!
買50元的麵包?只有麵包店賺到錢, 沒有剩下35.5元去買其它的東西, 旁邊的飲料店, 水果行全都沒賺到錢 ?
要如何活絡經濟?????
房價上漲,代表要花更多錢去買房子, 就會壓縮到其它生活消費,沒錢上館子,沒錢買新衣,沒錢買新車, 消費變少了怎麼"活絡經濟 "?

如果是因為GDP增加,生產增加,收入增加, 房價自然隨 GDP 上升而上漲, 這才是代表消費能力增加, 有錢買房子
在GDP沒增加, 收入沒增加的情況下, 房價上漲是減少消費, 造成消費緊縮不是"活絡經濟", 是完全相反"消費緊縮"?

房屋是生活自住所需, 是不能賣掉的, 漲到一坪50萬也不能賣, 賣掉要住那裏? 房價上漲根本不能代表收入增加, 那只是紙上富貴, 看得到吃不到的假象!

(3)房價是物價的一種, 房價炒高不是只有房價高, 是所有物價都會高,但是 ,通膨是好的嗎?
人為製造的"房價高漲"是個大騙局
物價是會一直漲, 漲幅隨GDP成長是正常的。GDP上漲, 薪水和物價同步上漲, 這是健康的上漲
代表有購買能力
但是,人為製造的"物價高漲"(通膨), 在薪水不漲的情況下, 將來就是通縮(消費停滯)
目前全台灣都面臨這樣"『通貨緊縮』"的情況了

政府當然有很多手法炒房價, 但這是好的嗎?
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發生,房屋紛紛法拍,房子跌到沒有人要, 政府和銀行,手上有一堆不良資產,滿手都是房屋。政府當然有能力把債務變小?
原本多少鈔票換一棟房屋是固定的 。
印鈔票QE,市面上流通的鈔票多了一倍之後,米沒生產更多, 黃金也沒有更多, 但紙鈔變薄,物品/土地相對就變貴, 不良資產也會補漲,變得奇貨可居 。

同一間房屋,在2008年價格=500萬新台幣, 如果多印了一倍的鈔票,市面上多了一倍的鈔票在流通, 但是黃金有多一倍嗎? 沒有,於是這500萬能換到的黃金只剩下一半, 實質價格是折半的,表面上紙鈔仍是500萬,實質價格換成黃金,只剩250萬等值的黃金了。

但是, 多印了一倍的鈔票,市面上多了一倍的鈔票在流通, 市面上的房屋並沒有同步增加, 實質價格上漲到1000萬。

以往, 台灣的房價上漲,並不是因為GDP成長, 房價自然上昇 ,現況是,台灣GDP還倒退? 房價卻上漲 ?
這是因為,房價上漲是依賴下一個投資客丟入多少錢, 加價多少錢 ?
投資客鼓吹房價會不斷上漲, 期許一個超過GDP數倍的漲幅, 讓下一個投資客加價購買
下一個投資客,再加價賣給下下一個投資客

這不就是一種房屋的多層次傳銷,是人為操控的, 不是市場機制,也就是一種『龐氏騙局』,一種商品為房屋的投資詐騙!
喊房價會越來越高, 吸收下一個投客,再轉手加價賣給下下個投客?
龐氏騙局要持續, 必須仰賴價格不斷提昇,才能存活

丟入的錢多,加價多, 就漲得多
為何可以隨便丟錢加價? 因為錢不是自己的,是銀行借出來的。
炒完後,房價很高沒人買? 最後房子銀行會回收, 若銀行收不了,倒了, 再吵鬧讓政府進場回收
炒房超過市價的房子, 營造高房價的假象, 銀行高估房價, 會造成銀行 『超貸』,銀行會倒閉。

上一次大規模超貸發生於 2000 年 , 也就是 18 年前
有台中商銀,廣三超貸案, 中興銀行超貸, 陽信銀行超貸案,華僑銀行超貸案,中華銀行超貸案............
慶豐銀行超過新台幣負70億元資產淨值,逾放比達29.05%, 很大部份虧損都是拿房地產抵押,房地產超貸, 最後收不回來的錢, 造成銀行巨額虧損
當時,農漁會信用部超貸也非常嚴重
不過政府不能讓 銀行倒 , 銀行 有恃無恐
本來要倒掉的銀行/農會/合作社
在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簡稱RTC)對於經營不善金融機構,以公共資金挹注方式,彌補問題機構財務缺口。迄2008年6月30日止,基金依法賠付計有
38家農、漁會信用部 ,金額約495億元佔24%,
9家信用合作社金額約433億元佔21%,
7家銀行(含信託投資公司)金額約1,134億元佔55%。
就這樣 2000億.....錢不見了

台灣的銀行,超貸是常態,銀行經常配合投資客抬高房價,讓人買不起,沒錯, 就是要讓民眾買不起!
買不起就要借錢買,銀行藉以得到更高,更長期的貸款。

所以在上一次,18年前,說SARS造成房地產崩跌,只是表面上的說法, 實際上是許多銀行超貸弊案爆發,發生擠兌時,房屋價格就已經被銀行高估了。
這些付不出貸款的"不良資產",其實是這種"投資詐騙"行為下的"賊贓"。

"賊贓"應該是要拍賣, 進入法拍屋市場,經過1拍2拍3拍,特拍之後, 打回原形,價格回到市場現值。

不幸, 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在2000-2008年,投入了2000億了, 買下了這批"贓物",失去讓房地產市場回歸正常的機會
這些政府拿出來的錢,是全民辛苦納稅的錢
也就是民眾,你,我口袋的錢,被拿去墊高了房價,
很荒謬的,就是自己出錢,讓房價越來越高,卻讓自己買不起?

當時銀行手上有一堆房子,法拍賣不出去, 這2000億不是補貼銀行,而是應該是買下這批"不良資產", 進一步活化為"社會住宅",政府手上就有很多房屋可供出租,加上租金補貼制度, 以很低的租金來租給一般的市民 .
再比照德國, 定期公告調查過的"房屋租金指數", 抓出不合理的租金, 讓市民能夠租一輩子

政府當時有2000億的資金, 應該趁房價低的時候購入成為社會住宅, 房價就炒不高了,今天房價高漲,遠超過市民所得,根本買不起的問題還會存在嗎?

(4)政府當然有能力變魔術, 把農地徵收變建地, 或土地重劃, 把禁建的行水區改地目變建地!再轉賣給建商, 讓土地價格翻倍
或是把捷運機廠用地, 改變人工地坪轉售給建商, 例子非常多,地價又是倍增

在台灣,往往公共建設的路線都會被刻意更動,還未開發之前,土地就被建商和投資客買光了。
君不見, 一條機場捷運, 不走直線,左繞右拐經過特定區域
空屋多,賣不出去 ?
政府以公共建設再加持土地開發。某某大橋, 輕軌, 捷運計劃會適時推出
土地和房價只能不斷被炒作往上, 不會泡沫化! 但這是拿全民的錢去炒作出來的!

這種喊價式所謂的"投資行為"仍然被繼續複製之中。但是,讓高房價被不斷堆積往上,是好的嗎?
已經形成現在就要泡沫化的現況!
有多少人被套牢 ?

murdockwong wrote:
以前的瞎子市民現在...(恕刪)


以前的顯微鏡選民現在變瞎子了
北部建商來高雄發展
如果想要賣一坪50萬以上的豪宅
因為土地與建築費用比北部省很多
就應該要拿出比在地更高品質的建材與建築工法
才能吸引全省甚至海內外各地富豪高雄置產
而不是只想靠投資客炒房賺更多價差
讓高雄人買不起基本的住房!
也就是高雄不只要有豪宅也要有平價宅與社會住宅啦!



motorloop wrote:
北部建商來高雄發展...

因為土地與建築費用比北部省很多(恕刪)

南部房子便宜是土地成本便宜,建築費用跟北部差沒多少,
鋼筋水泥價格都差不多,北部商家多競爭多,多半不另加運費
南部加運費就不一定比較便宜.
豆豆3108 wrote:

北漂青年不管房價多...(恕刪)


北漂族回來當靠爸、靠媽族就好,
不用買房了
kl6576 wrote:
北漂族回來當靠爸...(恕刪)

周遭還真不少這樣的人,
爸媽都把房子準備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