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娜西 wrote:RentHA 建議你多GOOGLE一下,時雨量是1個小時內所下的雨量到達100mm...(恕刪)
露娜西 建議你看仔細別人在寫什麼?
別人只寫雨量,你就能確定別人寫的雨量是時雨量?
下雨後並不是一直積水在那裡,水應該要排出去,
若只1小時100mm可能還撐得住, 100mm=10公分,知道是什麼意思吧?
高雄比較嚴重的是六龜,連續2小時約80-105mm左右。
https://www.cwb.gov.tw/V7/observe/rainfall/Rain_Hr/14.htm
六龜算山區,排水主要是走高屏溪,只要高屏溪沒滿溢就沒差。
至於台南淹水,紅字並不多,我就不知該怎麼解釋了...
https://www.cwb.gov.tw/V7/observe/rainfall/Rain_Hr/13.htm
ailaug2 wrote:
鳳山人、高雄人大都...(恕刪)
任何事情都有因果,但發生事情之前都沒有人會去提前預警或者做好規劃。台灣早期缺乏規劃也是事實。和誰執政無關。
今天光說長庚醫院好了,請問你要反對他過去建設分院提升高雄醫療水平,還是要說財團勾結的原因?
台灣正視規劃的時間,也不過三十年,很多既有的發展,也不可能拆掉重新規劃吧?怪什麼財團之類的就省省吧。
但我比較好奇的地方在於~治水每年花大筆大筆的資金,到底是有用對地方嗎?還是只做表面讓人看得到的工程?
畢竟每每看到政治人物只愛說,我做了什麼治水,治水有方。這也是我提出為何都不是由根治水而由表治水的疑問。
記得我們常常看美國片,總會有一個場景就是諾大的下水道及分流道,似乎在台灣沒見過這種方式的排水設計。
高雄也或許地勢比較低,但是地上水往下流,就算地勢低,水還是會因為壓力而排出。
當然我也不是專家,也不是南部人,不方便批評太多治水部份,但人才只限於台灣的話,很多治水都是局限的方式。
只是覺得很多工程,規劃內容不應該短期看得到,長期就破功。尤其治水功績都成了選舉另類買票,不得不懷疑方式。
當然此次災難,我不會歸究於人禍,畢竟是天災,任何人都是避不開的。問題時政治人物真有去做長期持續性的計劃嗎?
以前台灣的規劃都是看十年二十年後的規劃。不專業必然尊重專業。才有十大建設的產生。
如今證明長期規劃讓台灣現在還能吃老本的存活下去,雖然核電被罵,但卻也帶給台灣經濟穩定成長。
只是總覺得民主讓我們珍惜,但是民粹卻成為了選票來源,假藉民主行民粹方式,給我們帶來的就是看不見的未來。
愈來愈多不尊重專業的行為,挑起反富人同時,也挑起人才必然的外流,台灣人才外流的同時,卻也見不到未來前景。
望我們社會挑起一種新的價值觀吧,看遠不看近,尊重人才專業及不仇富,別再用圖利財團的老把戲再行民粹之實吧。
希望此次水災,帶給大家一種新的反省,而不是再說什麼圖利財團,什麼重北輕南,什麼都要馬xx負責這種低智商的話了。
正視一個問題,如何真正的解決一個重大問題,而非再挑起民粹,去行圖利政治人物或政黨選票的實。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