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2日
【葉家銘╱高雄報導】喜新厭舊是多數民眾購屋習性,然而近年全台吹起許多老屋改建為文青風宅,老屋真得那麼搶手嗎?其實真相有點殘酷!
《蘋果》委託台灣房屋智庫統計今年高雄市各區屋齡交易量發現,有45%交易選擇屋齡10年內新屋或新古屋,13.9%為30~40年老屋,若超過40年以上屋齡,交易量僅剩2.5%。

僅2.5%買40年老宅
統計發現,高雄市每百件購屋交易有31.6%選擇屋齡3年以下產品,其中仁武區與橋頭區佔比高達84~86%,換言之,若區段有3年以上物件釋出,每百次交易只有不到2成購屋族會挑選,清一色多屬喜新厭舊族群,中古屋買氣出現下滑。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分析,屋齡增加買氣隨著下跌雖是常態,但高雄市房價相對基期低,加上新成屋與中古屋總價落差不大,「喜新厭舊」購屋思維相對中北部深,「從全市交易量來看,3年內屋齡產品最受市場青睞,主要多屬建商新屋銷售;屋齡10~20年買氣相對10年內與20~30年差,主因是該類產品不舊不新,屋主對於價格較為堅持,但若屋齡超過30年後身價暴跌,40年以上交易量更微乎其微。」
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輝表示,無論高雄市或全台各地都有個共通現象,就是老屋愈來愈多,該問題將在10年後更為明顯,屆時30年以上老屋變成40年,40年老屋變成50年,屋況也將隨屋齡變得更差,而這波換屋潮也將在未來幾年間逐漸發酵,屆時市場上將有許多老屋待售。
張旭嵐認為,老屋之所以身價暴跌有很大原因是維護成本大幅提升,購入後必須花費一筆不小裝修將或格局打除重新規劃設計,但高雄市有個問題就是房價基期低,以楠梓區為例,新屋成交價每坪15~17萬元,但屋齡30年中古大樓每坪也要8~10萬元行情,當購屋總價落差不大下,民眾喜新厭舊思維更為堅定,而新屋相對好貸款且無論建材配備也較高檔,各項內容除地段外可能都遠勝中古屋。
http://home.appledaily.com.tw/article/index/20190902/38434315/news/高雄買屋客45選10年內年輕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