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新聞網 2020年4月18日 記者蔡佩蓉/高雄報導 高雄人都在哪裡買房了?高雄市第一季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6544棟,其中前三名區域依序為三民區、鳳山區與楠梓區,交易量分別為1107棟、976棟與939棟。 在疫情的影響下,大家似乎轉看相對平價的區域,可能原本鎖定看捷運或車站附近人潮眾多的地區,現在可能反而是看環境單純、交通便利的點,朋友你怎麼看?
業餘設計師 wrote:應該是市區太貴了!都...(恕刪) 一時的,就像現在大家會比較不想坐大眾運輸一樣(但我懷疑這篇是記者硬穿鑿附會是疫情影響)。買屋還是首重地段,除非一輩子都不打算賣,要賣就要想保值性&轉手性房價=房+地價:* 地段佔8成(大環境),* 屋況、座向、通風採光、無暗房、社區素質、景觀、風水、浴廁開窗... 佔2成(小環境)
mnmcbl wrote:買屋還是首重地段,除非一輩子都不打算賣,要賣就要想保值性&接手性房價=房+地價:* 地段佔8成(大環境),* 屋況、座向、通風採光、無暗房、社區素質、景觀、風水、浴廁開窗... 佔2成(小環境) 跟我看法一致,Location,Location還是Location.
mnmcbl wrote:一時的,就像現在大家(恕刪) 有能力的留在核心區,沒能力的洗到外圍去,農16、美術館、漢神巨蛋、高鐵三越,發展了20年才有今天,楠梓、橋頭、仁武、小港少說也要再20年以上,別過度期待,以免受傷害。
兩大兩小 wrote:能力區分?有這種說法(恕刪) 「能力」我指的不只有「賺錢」,還有「捨得花錢」和「容忍屋齡/況」的能力。根據「國泰房地產指數2020第一季」,目前高雄市新推建案(不含透天),主力坪數是41坪,高價區(苓雅、鼓山、前鎮、左營、新興、前金)標準單價是25.79萬。41*25.79=1057.39萬,若折舊率2%/年,推算20年中古屋行情634.4萬,以此類推。簡單評估,若先將所有不動產賣出,做財產清算,之後還願意購入核心區的房子,無論新舊,我個人認為,就是有能力留在核心區的人;反之,覺得核心區的房子太貴,不值得,或是買得起的不喜歡,喜歡的買不起的人,久而久之,自然就會移居到外圍了。目前無房,還能白手起家,自力買房的人,真的越來越少了,能有長輩支援房子者,都是幸運的人;坦白說,其實「幸運」也該算是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