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剛好幾個朋友聊完房,跟大家分享一下
朋友A他家是有留房子給他(2X年透天),父母自己也有另一間房子
所以等於他婚後是不會婆媳住在一起的
我們聊到高雄房價這波台積騙炮的漲價
朋友A他是想自己再買一間,因為不想錢被通膨咬掉
但大家共識是預期房價目前已經在高原期,未來漲幅已有限
很多現在房價都已經是未來價
朋友A不知道應該買置產宅,或是自住宅
他不打算動到父母留給他的房子,想靠自己再買一間透天
但我是認為既然家裡已經有留房子,且現在房價也在高原期
不如花點小錢把房子裝修一下,今後生活品質也能過得更好
若真的需要置產,等日後美國升息後台灣政策怎麼樣決定再考慮
畢竟大家認為目前房價已經到高原期了,投資未來漲幅也有限
將來想買新房的時候,再把舊房子賣掉即可
大家如果是站A的立場,將來住房無虞的狀況下
會先如何選擇,會先觀望還是動能交易呢?
另外我們都是7年級尾的,我是覺得7年級現在這麼痛苦,很多人都真的打算不生了
未來8年級父母留房後,應該也不缺房,或許將來8年級可能會選擇躺平,9年級...太遠了不做假設
雖說長輩也是一代一代房價高,但目前台灣已經正式踏入生不如死的階段了
個人認為當這幾年生不如死的趨勢確立後,之後人口曲線就會像斷涯式的反轉了,這是可預期的
當然我自己也有買房,買了之後一定會希望房價漲,從空轉多
但跟這些朋友聊完,覺得跟投資一樣,還是要理性思考尊重趨勢
就像尊重這波QE的後果一樣,也要尊重未來人口必然斷涯式的反轉一樣
即便引進外勞他們也買不起,頂多跟日本一樣貴在市區,雖說日本持有稅更重
但當趨勢確立,人的確不需要這麼多的房子住,只需要住在便利的地方
有的時候我都會想,會不會我們這波7尾8頭的是最後的買房鋼需了
畢竟可以收租
但畢竟是人生的一間房,他還是比較考慮買新房,他也了解現金流
但他也想買一間自己會想住的房子,即便將來賣不掉,還可以自住
當然我能理解,有能力大家都會想買新房,但樓上也說的很好,新房已經炒到超越通膨的地步,加上可預期的未來人口崩跌...
其實我身邊很多朋友跟A一樣,大家家裡都有留房子給小孩,所以以後8、9年級房價更高,更痛苦,不知道會不會躺平
而且因為價格的關係,現在建商都推小坪數,扣掉公設真的讓我們這種住習慣透天的覺得這真的有辦法住人嗎..? 所以若是買大樓就真的是站在純投資的角度了
倘若未來持續攀升,勢必會有更小坪數的房子,記得看過一個理論,若室內坪數低於17坪,夫妻之間是非常容易產生摩擦、吵架的,且沒有地方躲...
所以屆時我才懷疑8、9年紀會不會順勢躺平,畢竟家裡都有房子,何必買一間次臥比倉庫還小的新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