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人,讀到高中畢業之後到外地求學和工作,第一次買房追溯到民國94年北漂到台北工作,以3xx萬總價買了新北市泰山的三房預售屋之後(有前輩說買過預售屋之後的買家,很難去買中古屋,沒有不敬,大概就是買新屋成為習慣),所以之後輾轉買了幾次房子,也都是預售屋或是新成屋。
步入中年之後,輾轉想到未來回高雄退休的打算,因為常常利用小港機場返鄉,每次回到高雄就要麻煩老人家開車出來接送機,委實麻煩,隨著長輩越來越年長,今年年邁父母也不能開車接送了,回家成為難以言喻的痛。
大概前年開始,拖著行李走在機場聯外通道,就會看到小港機場正對面,高雄公園旁邊有一個工地在挖地基施工,就想著天啊,這個案場也太適合我的情況了,光是想像著飛機落地就到家、高雄公園出口走上階梯就到社區大門,立馬電梯回家就可以休息,要去搭機也是提前40分鐘就來的及......這想像太美好不忍直視阿。
注意了3年多的施工期,今年4月第一次約看,因為還是工地沒有落鷹架,所以匆匆忙忙地約看之後,沒有再繼續探詢,但隨著實價登錄戶別一一浮現,28坪和30坪的實登以超乎預期的速度幾乎填滿實登的樓層戶別空格,才驚覺這個案子賣的真好,在10月份返回高雄前趕快第二次約看,2房28坪和30坪的戶別剩下3戶沒有賣完....考量總價,趕快預約剩下唯一的28坪,但心裡也猶豫著剩下的樓層是4樓,應該未來大家不喜歡的樓層,自己也從沒買過4樓,內心交戰著,但也預約好代銷小姐姐打算看這一戶。
孰料約看時,代銷小姐姐隔天休假1天,所以就約第3天現場看屋,也趕快利用第2天去看了附近宏平路的友友建設百達宏邸,想說參考一下價格,也發現友友案價格其實還比較低,大概1坪34左右,只是周遭的景觀沒那麼優,前面大馬路較吵,離機場和捷運也比較遠,抱著參考參考的心情,隔天去看寶蒔捷。
晴天霹靂的是盤算購買小坪數的28坪,當天見面代銷小姐姐直接說抱歉,我們28坪在昨天被同事賣掉了,轟的一聲,什麼?賣掉了??驚嚇之餘,趕快看一下現場30坪的。雖然2樓有露臺可以堆東西,而且面積還不小,但還是先上樓去看剩下唯一的一戶,也就是頂樓戶14樓,那高樓層可以一覽俯看整個機場跟高雄公園以及高雄港的無敵景觀,太中毒了。
什麼?頂樓戶?不好吧,除了景觀無敵之外,頂樓戶太多缺點了,例如天氣熱、例如未來頂樓地板漏水.....但還好頂樓有交誼廳的設計,讓全棟住戶有頂樓最無敵的視野,俯瞰整個高雄山海景觀,和三五好友一起啜茶聊天談心,俯瞰17500坪的高雄公園,和小港機場飛機起落的高層景觀,這樣的設計導致14樓變成次頂樓戶,上述擔心的缺點消失,心裡就告訴自己就是他了,自己成為小坪數倒數第二戶。
感謝代銷小姐姐的介紹,在這個異常難貸款的年代,硬是當晚就和銀行取得初步的條件評估,也壓了五成貸款不過解約的條件,也是自己買房看屋兩次就決定,速度最快的一次,希望這個步出機場就到家,回家就俯瞰高雄市景、下樓步出社區就公園、穿過公園就是捷運的新屋,成為自己在高雄新的落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