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mini 2012 late 擴充第二磁碟轉換OS步驟

剛剛寫給一位發PM問的網友的. 既然都寫了, 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經驗.

其實還蠻簡單的. 如果不打算依OWC的說明來做. 還可以用time machine還原.

1. 先準備一棵外接 USB3的當time machine. 做一次full backup.
2. 把第二硬碟(SSD)裝上, 建議對調排線位置, 因為有網兄說如果直接把SSD接在第二SATA上可能會出現無法開機的狀態, 系統會判定為壞掉的fusion driver.
3. 裝好後進入OSX. 即使排線對調, MAC還是會自己找到原本的那顆HD來開機. 格式化SSD. 重開機.
4. 開機時按著command +R, 進入復原模式. 選擇從time machine還原. 還原磁碟選SSD. 然後就等待它還原.
5. 進入OSX, 會發現有兩顆一模一樣名字的磁碟, 先把其中之一另外改名. 進入系統偏好設定, 選擇開機磁碟成SSD那顆. 然後重開機.
6. 進入OSX後, format 原本的那顆原廠HD. 完工.
請問如果未來mac mini有問題時,要恢復成原本的1顆HD

再送修嗎? 可是這樣HD不就沒有系統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相關的經驗!!謝謝。

Epicwang wrote:
請問如果未來mac ...(恕刪)

保固內恢復原狀再送修,既然送修了何必擔心有沒有系統
我也來提供一個方法.
1. 將 SSD 放入 USB 外接盒, 接至 Mac.
2. 開啟磁碟工具程式, 點選 SSD, 切換至 清除 標籤, 格式選擇 Mac OS 擴充格式日誌式,
名稱設為 Macintosh SSD, 再按清除.
3. 下載並安裝 Carbon Copy Cloner,
3a. Carbon Copy Cloner-Window-Disk Center-Recovery HD, 左手邊選擇 USB 圖示的
Macintosh SSD, 再按 Create a Recovery partition for this volume. 等到完成後,
關閉 Disk Center.
3b. 來源選擇 內建硬碟的 Macintosh HD, 目標選擇 USB 圖示的 Macintosh SSD, 再按 clone.
4. 重新開機, 按 option, 選擇由 USB 圖示的 recovery-10.8 開機, 選擇 磁碟工具程式,
點選內建硬碟, 切換至清除標籤, 格式選擇 Mac OS X 擴充格式日誌式 或 eXFAT 或
MS-DOS(FAT), 名稱自定, 例如 DATA, 再按清除. 再關機.
5. 將 SSD 由 USB 外接盒取出, 裝入 Mac 內.
6. 開機進入 Mac OS X, 由 系統偏好設定-啟動磁碟 設定 Macintosh SSD 為預設的啟動磁碟.
因為我沒有外接的sata->USB排線, 倒是有本來就用來當time macine的外接硬碟(不可拆). 所以只好用這種方式啦!!

如果網友手邊有外接排線, 用內建磁碟工具直接clone應會更簡單些.

另外, 剛剛仔細看了下系統描述. 原廠附的5400rpm HD是SATA2 規格. 不過這次的晶片組支援SATA3, 所以只要放入相容的磁碟, 就會自動用SATA的規格來跑.

我的SSD安裝到一半失敗然後重開機後就不見了...
現在應該怎麼辦...
小弟這次購入2012MacMini時也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買Server版的規格來省去買套件的麻煩,但想想TD與USB3.0傳輸速度大幅領先SATA3的傳輸速度,如果要擴充硬碟乾脆直接去買一組USB3.0的外接盒即可,一來可以隨時更換硬碟,二來傳輸速度跟內接SATA沒有啥不同也省去兩顆硬碟塞在小空間中所造成的散熱問題.

Bear4212 wrote:
小弟這次購入2012MacMini時也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買Server版的規格來省去買套件的麻煩,但想想TD與USB3.0傳輸速度大幅領先SATA3的傳輸速度,...(恕刪)


呵,你的一些假設是有問題的。很多人以為 Thunderbolt 比 Sata 快很多。實際上完全相反。在同樣條件下,Native Sata 的速度比 Thunderbolt 快多了。

快多少?同樣一顆 Sata 3 的 HD,光 Native Sata 與 Thunderbolt 的介面差異,測出的速度可以差 50% 以上。

這邊有測試,去參考看看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